高中助人作文
2024-08-01 20:55:11 1
導語:下面是幾篇關於助人為樂的話題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篇1:助人為樂
就說那件事吧。陳明因為跑步時不小心摔倒,輕度骨折。動完手術後,他爸爸每天都用自行車接送他。可是一天放學很久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教學樓也變得黑乎乎的了。
瞧,他走來了。
一雙大大的眼睛,散發出和善的光芒,矮矮的個子,瘦瘦的身材,他就是我的同學李剛。只要一提起李剛,大家準會嘖嘖的稱讚,誇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哩!
就說那件事吧。陳明因為跑步時不小心摔倒,輕度骨折。動完手術後,他爸爸每天都用自行車接送他。可是一天放學很久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教學樓也變得黑乎乎的了,可陳明爸爸還沒來。陳明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剛做完值日的李剛見了想:「天這麼晚了,陳明的爸爸還沒來,他獨自一人在教室裡怎麼辦?對我背他回家吧!」
說幹就幹,李剛走過去,熱情地對陳明說:「我來背你回家吧!」陳剛客氣地說:「不用了,我等爸爸來!」「你爸爸可能有事耽擱了,還是我背你回家吧!」李剛不容分說彎下腰把陳明背在背上,往他家走去。李剛身體矮小,背上了陳明,仿佛被壓得更矮了,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來到樓梯口,李剛每下一個臺階腳便軟了一下,有幾次想把陳明放下,可一看到他那摔傷的腿,身上仿佛又增添了一股力量。終於,李剛把陳明背到了他家。這時,他紅撲撲的臉上掛著晶瑩剔透的汗珠,襯衫溼了一大半,雙腳像灌了鉛似的。陳明感激地說:「謝謝你送我回家!」「不用謝!」李剛笑了笑,擺擺手說。陳媽媽扶著兒子,連聲道謝:「李剛,你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他爸因臨時有事,去遲了,多虧了你!瞧你累的,來,一起吃晚飯吧!」「不用了,阿姨,再見!」李剛說著,頭也不回地往回跑了!
李剛,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難怪大家見了他都嘖嘖稱讚。:
篇2: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亦是做人的道德。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我國古代先賢們有許多關於助人為樂、成人之美的處世格言,如「忽已之慢,成人之美」,「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趨人之急,甚於已私」,「憫濟人窮,雖分文升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隻字片言皆為良藥」。兩千年前墨子就倡導:「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其意思是說,對別人有利的事,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受到損傷,也要幹。這種精神發揚到現在,就是我們所提倡的「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
助人為樂要有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並要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當見人遇風險時,要先人後已。《三國志·蜀書》中有句名言:「每有患急,先人後已。」它要求人們,臨危不懼,見義勇為,這是助人為樂最高思想境界的體現。《世說新語》上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華歆、王朗二人一起乘船避難。半途遇有一人想要搭乘便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幸而船上還有空餘,為什麼不許可呢?我們要多做幫助人的好事才對。」這個人上船後不久,就聽到後面殺氣四起,原來是盜賊追來了。只見盜賊離船越來越近,在這事態險惡之時,王朗想拋棄後來的這個人,可是華歆說:「我原先之所以猶豫,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請託,怎麼可以因為形勢危急而見死不救呢!」最後,他們終於使那被盜賊追趕的人獲救。
見人遇到災難時,要排他人之憂。我國古代名醫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不像當時其他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門來才給醫治。他經常是主動去給病人治病。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到幾千裡、上百裡以外去給人醫傷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來,天已經很晚,途中碰到一個人蹲在路邊呻吟,他就主動走上前去詢問。路人說:「肚子突然痛得厲害,什麼東西也不想吃。」華佗就在路旁為他診斷,告訴他說:「你肚子裡有蟲,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會好了。」那人照辦,果然肚子不疼了。當這位病人要感謝時華佗時,華佗卻連名字也沒有留下就走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在華佗的一生中不知有過多少次,經他搶救而生存下來的病人不計其數。
一個人,在助人為樂的道德實踐中,會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說:「一個人給予別人的東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壞。」世界是個展覽。我們從人品的「展覽」中看到:世間的助人為樂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要做到助人為樂,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把為他人謀福利當作自己的義務和幸福;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遇事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有,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要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鍊、去實踐,在千百次的實踐中去鑄造自已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