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文:戰爭
2024-08-01 12:36:10
戰爭是殘酷的,無論結果和理由是好的,還是壞的,我更愛和平。小編收集了戰爭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戰爭
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急關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曹植在戰爭下的慷慨悲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金玉良言;「為中華崛起而奮鬥」是周恩來少年時就立下的志願……戰爭是一種物極必反的形式,天下動亂帶來了戰爭,同時也是戰爭給我們帶來了新中國。
戰爭只是一種形式。周武王伐紂,這是因為紂王暴虐,讓舉國上下苦不堪言,周武王只是為了給全國上下帶來安定的生活,不用去服太多的徭役,不用妻離子散這只是風雨過後希望有彩虹
戰爭是為了人們可以得到一種精神。清朝晚期,政治腐敗,這讓英國人有機可趁。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這一個個條約,一個個戰爭讓原來自信滿滿的「天國」倍受打擊。使中國人民陷入無盡黑暗。
「戰爭是世界潔身之道」。這是亞歷山大帝國首領亞歷山大說的。腓力二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比自己更加嗜血成性亞里斯多德也沒有想到自己培育出一個侵略天才。他用戰爭侵佔了比自己國土面積大50倍的波斯,首都定在了陽光普照的巴比倫,他在血肉橫飛的屍體上建立起自己強大的國家,這樣的行為令人憎恨,令人嘆惋,令人厭惡戰爭。
戰爭,無論我們欣賞也罷,憎惡也罷,戰爭是殘酷的,無論結果和理由是好的,還是壞的,我更愛和平。
第二篇:戰爭
什麼是戰爭?
戰爭的戰字寫法是一個佔領的佔,再加戈壁的戈。古人對此有很多解釋,而詞典上的解釋則是: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或政治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的武裝鬥爭。我想詞典這麼解釋已經很明白了。
但是這會讓我馬上提出兩個問題——世界上發動戰爭的第一人是誰?他為什麼要發動戰爭?第一個問題也許誰都答不上來,那麼請看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以我個人的理念是他們為了爭一塊肉、多喝一點水或者是為了搶一隻雞等等很多的原因。但發動戰爭的那個人心理是怎樣想的?因為私心,想把東西據為己有,而我想說的不只是這一種人,而是我們全人類!而是人們擁有的貪婪、雜念。誰敢說我沒有一點的私心雜念、沒有貪婪?恐怕沒有人敢說的吧!正是人們藉助這些邪念才發動戰爭,一個國家過於貪婪就會想方設法戰領、攻打別國的城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南京大屠殺,再說點遠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為的就是讓人們都不懂知識,就不會推翻他的王朝。這一個個戰爭都給百姓帶來了苦不勘言。
還有人為什麼渴望長生不老呢?因為他們想永遠保持這樣的權力、地位。還有帝王覺得軍隊不夠壯大,就挨家挨戶的抓壯丁去前線打仗。誰不知道戰爭必須死人?那麼帝王們為什麼不自己去前線打仗呢?因為貪生怕死。秦始皇抓壯丁來修建長城為的是什麼?為的還不是自己的保住自己的江山不受侵犯?
我這回是知道為什麼古人經常以戰爭為題作詩了,戰爭可以給人們帶來痛苦,使無數的家庭破碎,失去親人,無疑是有害的。
讓我們每個人都寬容一些,這樣世界上就會少一些咒罵、哭泣、憂傷、憤怒的面孔了。
第三篇:戰爭
戰爭,大家都知道,最苦的,不外是人民。看著辛辛苦苦親手建立的家園,就那樣的被炮彈毀於一旦;看著身邊的親人,就那樣無辜地被炸死炸傷在自己的身邊,一個個地離自己而去,那份心痛,那份無助,那份彷徨,那份恐慌,是難以言喻的,是怎樣的讓人心酸呀。他們落淚,我也為他們落淚。為什麼,人類總是要這樣的自相殘殺呢?為什麼,人類總是不能好好珍惜生命的存在呢?難道他們不知道那是多麼寶貴的嗎?天災,能避之,我們都儘量去避。何況人禍呀!為什麼就不願去避免呢?
難道,非得要戰爭,才能解決問題嗎?難道就非得流血喪命,才能換來安定的生活嗎?這代價也未免太大了吧,大家不都是人嗎?
美國人說,我們是為你們好。你們只有過上我們這樣的生活才能幸福。可是,他們眼裡的幸福生活就是伊拉克人民的幸福生活嗎?他們問過他們的意願嗎?難道伊拉克人民是動物,可以任人安排生活的嗎?難道他們沒有思想,沒有意願了嗎?或許這並非他們想要的呢?人類常常要犯上這樣的錯誤,常常試圖操縱別人的生活,特別是自以為高貴的人,自以為幸福的人。
法律要我們不能殺人,那麼戰爭呢?他們就可以那樣明正言順的殺死那麼多無辜的人嗎?誰來為那些無辜的人討公道?誰來用法律懲戒那些殺人的人呢?
在和平年代,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安定的武器。可是,在戰爭年代,它就形同虛設了。因為,它已無法約束人們的行為了。可悲的人類,可悲的法律,可悲的制度,可悲的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