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觀後感精選(優秀篇)
2024-07-04 17:39:45 1
篇一:百團大戰觀後感
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去寶龍廣場電影院觀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旁白,大體的意思是說,國民黨被日軍幹的hold不住,同時我黨也被日軍包圍,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接下來是鄧超(飾張自忠)的打醬油時間,約用時五分鐘,目的是再次強調國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日軍步步緊逼,八路軍要是還只會在西北眯著不出來,中國就要完蛋了。以此來彰顯我黨和我軍主動出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緊接著,畫面切換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黃土地上,叉著腰,說電影名字怎麼還沒出來啊,於是電影的名字馬上就出來了
電影的主角是彭德懷,第二主角是左權,大體的過程是,先是彭德懷被日軍包圍了太久了,於是偷摸著給日軍來了一炮,把日本那個軍官(記不住名字了)當時就給搞蒙了,趁著日軍沒搞清情況的時候,進攻了日軍一個重要據點,錘的日軍軍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軍內部打入一內奸,並且派出一支小隊入侵了我軍一重要軍工廠,彭德懷親自前往督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終這股日軍在我軍強力進攻下被殲滅。
當然,這三段戰役之間一直穿插各種煽情片段,或是偉人高瞻遠矚式感慨,或是戰士們前僕後繼式壯烈犧牲,或是八路軍和群眾的魚水之情。
然後,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團大戰宣告勝利,偉大領袖毛主席再次站在黃土地上,叉著腰,對底下的八路軍戰士們進行畫餅式洗腦。
原想著電影就應該在毛爺爺的慷慨致辭中結束,結果後面似乎彭德懷和左權又來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於是乎左權就在1942年的戰爭中犧牲了。
另外,
1.鄧超打醬油的那段,鏡頭有意強調民國的青天白日旗,而且我八路軍的布帽子上也戴著青天白日帽徽,說明我黨開始肯定和願意承認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時發揮的作用。
2.依舊有描述日軍屠殺平民百姓,賤淫掠殺的鏡頭。
3.依舊有描述駐守日軍軍紀渙散,好吃好喝的鏡頭,但是同時也有很大篇幅描述日軍堅決果敢的作戰精神和令人敬佩的軍人氣概。
4.比較客觀地展示了八路軍和日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未發現有某隊長排長營長舉著把衝鋒鎗掃射鬼子的情景,未發現有某神槍手拿著自製狙擊槍秒殺日軍頭領的情景,未發現某八路軍女戰士被俘後手撕鬼子的場景。
5.日軍援軍偽裝紅十字,我軍看到紅十字居然上當受騙,值得玩味
6.蔣校長口中說出102個團時的表情,很有意思
7.依舊會有衝鋒號的聲音,話說抗戰劇中經常看到舉旗子的人被射殺,卻從來沒看到過吹衝鋒號的被打死的。看來這是一份好職業。
8.蔣介石聽廣播的時候,自帶同聲傳譯(宋美齡),毛主席聽廣播時,只能由身邊的小兵翻譯
9.雖然電影的主角是彭德懷,但是宣傳海報上還是毛爺爺居中,說明勝利和業績首先是屬於領導的。
篇二:百團大戰觀後感
今天,我和同學去看電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
在無數與日本鬼子的戰鬥中,「百團大戰」更為耀眼,它就像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永永遠遠地鑲嵌在祖國母親的心坎上,成為祖國母親永遠的記憶。「百團大戰」它歷時五個多月,粉碎了日軍所謂的「以鐵路為主,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並擊斃,擊傷,俘虜了日偽軍共達46480人,還繳獲了各種搶5942挺。各種炮50門。破壞鐵路474公裡,公路1502公裡,橋梁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煤礦5個,倉庫11個,多麼振奮人心的數字要,「百團大戰」怎能不耀眼呢?
看了《百團大戰》後,我被中華民族所震撼了,有誰會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我們一定要牢記先烈們的英魂,向先烈們學習,現在我們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只需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無需承受著戰火的硝煙,只需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歷史,已成為過去,再也不能挽回。而現在我們就是初升的太陽,我們就是初開的鮮花,我們現在的戰場就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任務就是吮吸知識的甘霖!我們何不抓住這美好的時光,用激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的汗水來澆灌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