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壓保護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4-03-25 07:56:05 2
專利名稱:過壓保護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壓保護電路。
背景技術:
可攜式電子產品所需要的電壓一般比較低,一般情況下為1.5V、2. 5V、3. 3V或5V電壓。在電路中,由於電路信號受到幹擾、短路或供電電壓不穩定等因素,可能會造成電壓突然升高的情況,過高的電壓會影響電路的性能,還有燒壞電路的風險。過壓保護電路是解決過壓的問題的必要電路,現有技術的電路的結構比較複雜,所需器件和節點較多,器件多造成成本和功耗較高,節點較多造成壞點的風險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點少的過壓保護電路。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過壓保護電路,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電壓輸出端,在電壓輸入端和電壓輸出端之間串接一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電阻並聯一調壓電路,所述調壓電路包括第二電阻、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第二雙極型電晶體、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和二極體;所述第二電阻串接於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和基極之間,所述電壓輸入端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基極、第二雙極型電晶體的集電極和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的正極端;所述電壓輸出端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和二極體的正極端;所述第二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接地,基極連接至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的負極端和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集電極;二極體的負極端接地。綜上所述,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電路結構簡單,所需器件和節點較少,減小成本和功耗,以及減少壞點風險。
圖I是本實用新型過壓保護電路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I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過壓保護電路的電路原理圖。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過壓保護電路,包括電壓輸入端VIN和電壓輸出端V0UT,在電壓輸入端VIN和電壓輸出端VOUT之間串接一第一電阻R1,與所述第一電阻Rl並聯一調壓電路,所述調壓電路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第二雙極型電晶體PNP、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和二極體D2。
以下結合附圖I對本實用新型上述電子元器件間的連接關係做詳細的說明所述第二電阻串接於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源極和基極之間,所述電壓輸入端VIN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基極、第二雙極型電晶體PNP的集電極和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的正極端;所述電壓輸出端VOUT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源極和二極體D2的正極端;所述第二雙極型電晶體PNP的源極接地,基極連接至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的負極端和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集電極;二極體D2的負極端接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過壓保護電路,包括電壓輸入端(VIN)和電壓輸出端(VOUT),在電壓輸入端(VIN)和電壓輸出端(VOUT)之間串接一第一電阻(R1),其特徵在於,與所述第一電阻(Rl)並聯一調壓電路,所述調壓電路包括第二電阻(R2)、第一雙極型電晶體(ΝΡΝ)、第二雙極型電晶體(ΡΝΡ)、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和二極體(D2);所述第二電阻(R2)串接於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源極和基極之間,所述電壓輸入端(VIN)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基極、第二雙極型電晶體(PNP)的集電極和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的正極端;所述電壓輸出端(VOUT)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源極和二極體(D2)的正極端;所述第二雙極型電晶體(PNP)的源極接地,基極連接至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Dl)的負極端和第一雙極型電晶體(NPN)的集電極;二極體(D2)的負極端接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過壓保護電路。該電路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電壓輸出端之間串接第一電阻以及與第一電阻並聯一調壓電路;所述調壓電路包括第二電阻串接於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和基極之間,電壓輸入端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基極、第二雙極型電晶體的集電極和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的正極端;電壓輸出端連接至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和二極體的正極端;第二雙極型電晶體的源極接地,基極連接至雪崩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的負極端和第一雙極型電晶體的集電極;二極體的負極端接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電路結構簡單,所需器件和節點較少,減小成本和功耗,以及減少壞點風險。
文檔編號H02H9/04GK202797946SQ2012204720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周曉東, 桑園, 餘力 申請人:鄭州單點科技軟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