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靈蛇記

2024-03-29 19:44:05

    明朝末年,重慶長壽菩提山地區有一位名喚張奇的蛇醫,此人不但醫術高明,古道熱腸,更為奇異的是:他家祖上傳下來一本毛邊線裝的《驅蛇咒》。該古籍用梵文書寫,經草藥水泡製,舊得發黃。
    每到月黑風高之夜,張奇便會用特殊配方的藥水擦浴全身,換上一襲黑袍,戴上蛇皮面罩,腰系酒葫蘆,手執長笛,來到後山,盤腿坐在一塊大石上,面朝西方,攤開《驅蛇咒》,口中念念有詞。
    半炷香工夫,山間林中的大小蛇類聽從魔咒的召喚,爭先恐後趕來,將張奇團團圍住,其情形如同召開蛇族大會。這時,張奇會合上《驅蛇咒》,雙手橫拿長笛,緩緩吹奏蒼涼悽惶的古曲,其聲如訴如泣,催人斷腸。
    一時間,群蛇狂舞,如痴如醉。舞罷,張奇從懷中掏出一個鹿皮囊,取出一把尖細鋒利的小刀,挑選三條最為粗大肥嫩的蛇兒,剝去蛇皮,取出鮮美白細的蛇肉,掏出暗綠色的蛇膽,和著自釀的山酒吞服兩粒,餘下一粒帶回家,令年滿五歲的兒子張宗吞服。新鮮的蛇血拿來塗抹酒葫蘆,置於陰涼處風乾,蛇肉則交給妻子打理,或清燉,或紅燒,全憑個人喜好。而後,這個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便美美地享用蛇肉大餐。
    有人問張奇:「既然你會驅蛇術,為何不多抓些蛇,賣給山下的飯莊酒肆,換取白花花的銀子?」張奇正色道:「我家先祖曾在菩提山腳下為一位丐幫長老療治蛇毒傷,那長老身無長物,為答謝救命之恩,便破例將其幫內秘不外傳的驅蛇術傳授給我家先祖。先祖遺命,殺蛇只能飢時果腹,切不可貪得無厭,否則必遭天譴!」
    張奇的獨生子張宗自幼受其父言傳身教,長大後學得一身妙手回春的蛇醫本事,並且聰慧絕倫,是遠近聞名的小才子。
    張宗與菩提山腳下一位胡姓鐵匠的女兒胡彩蝶兩情相悅。等他金榜題名,做了朝廷命官以後,便將胡彩蝶一家人以及自己的父母親接到任職所在地,迎娶了胡彩蝶。
    從童年時代開始,張宗便被同一個無比詭異的夢境糾纏,在夢中,他赤身裸體地和一黑一白兩條巨蛇嬉戲、打鬧,時而鑽進黑蛇的腹中,輕輕拍打一塊巨大的黑色石碑,那石碑上面刻滿了梵文;時而鑽進白蛇的腹中,玩撫一個巨大的玉珠,那玉珠光芒耀眼,散發著馥鬱的芬芳,映得他熠熠生輝……
    無數次,張宗從同一個夢境中醒來,只覺血脈暢通,渾身舒坦,同時大惑不解。他把這個夢告訴彩蝶,彩蝶笑道:「你啊,跟你爹一樣,和蛇打一輩子交道,都快成蛇仙了!」
    張宗先後被朝廷任命為知縣、知州,為官期間,他愛民如子,嫉惡如仇,兩袖清風,深得老百姓的愛戴擁護。然而,張宗由於不諳官場的潛規則,屢受同僚排擠打壓。
    45歲那年,厭倦了官場的張宗辭官回鄉,在菩提山上過起了與世無爭的逍遙日子。夫人彩蝶自幼信佛,在她的影響下,張宗也漸漸對佛學禪理產生了濃厚興趣,經常陪著夫人前往菩提寺燒香拜佛。
    可惜好景不長,在張宗辭官回鄉後的第五年,彩蝶便因病離去。張宗悲痛欲絕。安葬了夫人之後,張宗不顧家人的竭力反對,在菩提寺削髮為僧,法名素淨,從此一心向佛。若干年後,菩提寺中德高望重的德昭大師圓寂,歸天前,他遺命素淨接替自己的方丈之位,並一再囑託他重修日益破舊的菩提寺。
    做了方丈之後的素淨牢記德昭大師的遺命,四處募集善款,三年以後,菩提寺重建工程順利展開。
    當重建工程進行到三分之二的時候,善款耗盡,工程被迫中斷。
    一籌莫展的素淨在深思熟慮之後,帶著幾名小沙彌,一路風餐露宿,長途跋涉,前往自己曾經就任的山東某地募集善款,得到當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返回菩提寺途中,素淨一行人來到一個小樹林裡歇息。突然,一名小沙彌渾身哆嗦地指著對面的小山坡,道:「蛇!好大的蛇……」
    大家順著他指的方向,果然看見一黑一白兩條巨蛇正糾纏在一起搏殺,蛇身足有水桶粗,那黑蛇墨黑髮亮,如同一條烏龍;那白蛇雪白晶瑩,仿佛一條玉帶,兩蛇拼盡全力,鬥得血肉模糊,難分難解。
    小沙彌們看得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唯有素淨鎮定自若,他仔細端詳著著兩條巨蛇,它們不就是曾經無數次出現在自己夢境裡的那兩條巨蛇嗎?
    大約一炷香工夫,一場惡戰終於結束,兩條巨蛇都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素淨走上前,雙手合十,用自幼就掌握的蛇語對白蛇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蛇緩緩抬起頭,「嗚哇」一聲,吐出一個巨大的圓形玉珠,那玉珠光芒耀眼,直照得素淨一陣眩暈,旁邊的黑蛇吐出一塊巨大的黑色石碑,石碑上面刻滿了梵文。
    白蛇艱難地說:「我和它都是在此地修行了八百年的靈蛇……它腹中的石碑上刻的是我們靈蛇得道成仙的天書……天書上說修煉三千年便可成仙,但是……如果得到我腹中的這顆靈珠,只需修行千年便大功告成……」
    素淨念了聲阿彌陀佛,長嘆道:「兩位道友此番性命相搏,原來都是為了對方腹中的靈物!」
    黑蛇氣若遊絲道:「如今我們氣數已盡,只怕是熬不過一個時辰……大師與我們也算是有緣,我倆歸天后,還請大師為我們保管兩件靈物……」素淨點頭答應下來。
    白蛇道:「我倆雖說是功力不夠,卻也絕非普通凡身肉體……還請大師將我倆的蛇皮泡製藥酒,蛇肉製成藥丸……以蛇皮酒吞服藥丸,專治眼疾,蛇骨可製成兩座靈塔,供奉於你寺內,可保一方平安!」不久,兩巨蛇相繼死去。
    素淨遵照它們的遺願,把蛇皮剝下來泡酒,把蛇肉烘烤製成兩大箱藥丸。至於巨大而沉重的蛇骨和石碑,則由在當地僱傭的力夫,日夜兼程運回長壽菩提山。
    回寺後的第二天,菩提寺重建工程再度展開,素淨在寺內設置了一間藥房,專為善男信女治療各種眼疾,百試不爽。他把刻有梵文天書的石碑供奉於大雄寶殿內,蛇骨則精心挑選能工巧匠製成兩座一人多高的靈塔,供奉於石碑兩側。
    一位慕名前來的老駝背在石碑和靈塔前磕了八個響頭,上了三炷香,起身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自己背上天生的大駝包竟然不翼而飛!頓時,他喜極而泣。
    後來,素淨請匠人在菩提山峰頂立一根大鐵柱,將光芒璀璨的靈珠放置其上,每到夜晚,靈珠光華四射,照耀數裡!菩提寺也一直佛光普照,香火鼎盛!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