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液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4-03-26 16:35:0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液反應器。
背景技術:
氣液反應器被廣泛地應用於石油、化工、輕工、醫藥和環境保護等生產過程中,屬於具有重要意義的化學反應工程領域。常用的氣液反應器主要有填充床反應器、板式反應器和鼓泡反應器等,其中,鼓泡反應器已在石油化工、有機化工和食品工業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對於大部分氣液反應而言,傳質速率是反應器生產強度的關鍵問題,所以選擇一種傳質效率高的氣液反應器型式,是獲得反應器的高生產強度和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液反應器,該反應器大大強化氣液反應,提高了反應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氣液反應器,包括外筒體、設置於外筒體中心的內切割罩和設置於外筒體下方與外筒體底部相連通的集液鬥,所述的外筒體上部為圓柱形,下部為直徑逐漸縮小的圓錐形,外筒體上部外壁切線方向設置有進氣管,頂部設置進液口;所述的內切割罩上部為圓柱形,下部呈倒置的碗型,下部側壁上設置有豎條狀的細縫,該細縫環繞內切割罩下部圓周側壁均布設置,內切割罩頂部設置有出氣管,該出氣管的上端穿過外筒體的頂壁伸出外筒體外,所述的出氣管位於外筒體內的部位上套設有直徑略小於外筒體上部內徑的圓形分布板,該圓形分布板與外筒體上部之間的縫隙為液體流通通道,內切割罩內設置多層液體噴淋管,該噴淋管通過循環泵與集液鬥相連通。
為了實現從內切割罩內出的氣體再循環進入外筒體內,所述的出氣管通過連接管併入到進氣管中。
為了更好地使液流沿著外筒體內壁向下形成瀑布幕,優選地,所述的圓形分布板的圓周豎直向下彎折形成豎直導流板。
優選地,所述的圓形分布板與外筒體內壁之間的縫隙為1-5mm。
優選地,所述的細縫的寬度為0.1-0.5mm。
優選地,所述的進氣管位於圓形分布板的下方。
有益效果:液流自分布板作用後,沿著外筒體的內壁向下形成瀑布幕,同時,氣流由切線進口進入外筒體,沿外筒體的內壁呈螺旋狀向下部運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與液流進行強混合,強化了氣液反應,不斷反應更新後的液流進入集液鬥;旋轉下降的氣流在到達圓錐體底部後.經內切割罩下部的豎條狀細縫作用後,氣流被切割成細微流,反轉沿著內切割罩軸心向上運動,形成上升的內旋氣流,與噴淋管噴出的液流逆流接觸,使得集液鬥內的液體與氣流進一步得到反應,該反應器大大強化氣液反應,提高了反應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進氣管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定。
參見圖1和圖2,一種氣液反應器,包括外筒體1、設置於外筒體中心的內切割罩2和設置於外筒體下方與外筒體底部相連通的集液鬥3,所述的外筒體1上部為圓柱形,下部為直徑逐漸縮小的圓錐形,外筒體上部外壁切線方向設置有進氣管4,頂部設置進液口;所述的內切割罩2上部為圓柱形,下部呈倒置的碗型,下部側壁上設置有豎條狀的細縫5,該細縫環繞內切割罩2下部的圓周側壁均布設置,優選地,所述的細縫的寬度為0.1-0.5mm,內切割罩頂部設置有出氣管6,該出氣管6的上端穿過外筒體1的頂壁伸出外筒體外,所述的出氣管6通過連接管併入到進氣管5中,所述的出氣管6位於外筒體內的部位上套設有直徑略小於外筒體上部內徑的圓形分布板7,該圓形分布板7與外筒體1上部內部之間的縫隙為液體流通通道,優選地,所述的圓形分布板7與外筒體內壁之間的縫隙為1-5mm,為了使液流沿著外筒體內壁向下形成瀑布幕,圓形分布板的圓周豎直向下彎折形成豎直導流板8,內切割罩2內設置多層液體噴淋管9,該噴淋管9通過循環泵與集液鬥3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的進氣管5位於圓形分布板7的下方。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