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及其脫模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4-03-03 09:48:15 1
本發明涉及高速公路,尤其是一種現澆箱梁過程中,脫模便利,支撐強度高的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及其脫模工藝。
背景技術:
箱梁,是橋梁工程中梁的一種,內部為空心狀,上部兩側有翼緣,類似箱子因而得名,分單箱、多箱等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箱梁,從製作過程來看,可以分為預製箱梁和現澆箱梁。在獨立場地預製的箱梁結合架橋機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後進行架設,可加速工程進度、節約工期,但是運輸困難,費用高,多用於小型橋梁建造;而現澆箱梁多用於大型連續橋梁。
在現澆箱梁製作過程中,首先需要將箱梁內膜安裝固定,然後利用混凝土進行澆築,待混凝土凝固後,脫模並取出箱梁內膜即可完成現澆箱梁製作,但是在脫模過程中,由於箱梁內膜重量極大,取出過程極為困難,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就是目前現澆箱梁製作過程中,箱梁內膜脫模困難,降低生產效率的問題,提供一種現澆箱梁過程中,脫模便利,支撐強度高的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及其脫模工藝。
本發明的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其特徵在於該箱梁內膜包括A塊和B塊,A塊呈「]」狀,B塊呈「『」狀,A塊與B塊收尾相連組成倒梯形;A塊底部為連接塊,連接塊通過合頁形式連接,繞連接處轉動;A塊內設置有翻轉液壓千斤頂,翻轉液壓千斤頂底部固定在連接塊上,頂部固定在A塊上部頂板的背面。
所述的A塊側壁內壁上還設置有頂撐液壓千斤頂,頂撐液壓千斤頂上方的A塊頂板上設置有開孔,開孔位置與頂撐液壓千斤頂匹配。
所述的A塊頂板長度為箱梁內室頂板的1/3,A塊底部連接塊長度為箱梁內室底板寬度的2/3。
所述的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脫模工藝,其特徵在於在澆築完成後3~4小時,當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以上後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鬆開箱梁內模的螺栓連接;
2、將箱梁內膜A塊上的翻轉液壓千斤頂、頂撐液壓千斤頂與液壓泵連接,通過液壓泵帶動翻轉液壓千斤頂收縮,帶動A塊底部的連接塊向上翻轉,再通過頂撐液壓千斤頂向上頂出,箱梁內模A塊整體向下滑落,箱梁內模A塊順利脫模;
3、將牽引裝置的鋼絲繩與A塊連接,啟動牽引裝置,將A塊拉出,再通過牽引裝置與鋼絲繩將B塊拉出;
4、箱梁內模的A塊與B塊全部拉出後,利用液壓泵為翻轉液壓千斤頂、頂撐液壓千斤頂提供動力,翻轉液壓千斤頂伸出、頂撐液壓千斤頂收縮,將A塊還原,然後將A塊與B塊靠攏,利用插銷連接,完成箱梁內模還原;
5、將組裝結束的箱梁內模吊運到下一塊預製箱梁中進行箱梁安裝,安裝結束後澆築箱梁混凝土。
本發明的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及其脫模工藝,結構簡單,設計科學,使用方便,通過頂撐液壓千斤頂和翻轉液壓千斤頂快速完成內膜A塊的拆除,有效提高了箱梁內膜的脫模效率,提高高速公路的修建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箱梁內膜結構示意圖。
其中,A塊1,B塊2,連接塊3,翻轉液壓千斤頂4,頂板5,頂撐液壓千斤頂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包括A塊1和B塊2,A塊1呈「]」狀,B塊2呈「『」狀,A塊1與B塊2收尾相連組成倒梯形;A塊1底部為連接塊3,連接塊3通過合頁形式連接,繞連接處轉動;A塊1內設置有翻轉液壓千斤頂4,翻轉液壓千斤頂4底部固定在連接塊3上,頂部固定在A塊1上部頂板5的背面。A塊1側壁內壁上還設置有頂撐液壓千斤頂6,頂撐液壓千斤頂6上方的A塊1頂板5上設置有開孔,開孔位置與頂撐液壓千斤頂6匹配。A塊1頂板5長度為箱梁內室頂板5的1/3,A塊1底部連接塊3長度為箱梁內室底板寬度的2/3。
全液壓整體翻轉頂撐箱梁內模脫模工藝,在澆築完成後3~4小時,當箱梁混凝土強度達到5Mpa以上後進行,具體步驟如下:
1、鬆開箱梁內模的螺栓連接;
2、將箱梁內膜A塊1上的翻轉液壓千斤頂4、頂撐液壓千斤頂6與液壓泵連接,通過液壓泵帶動翻轉液壓千斤頂4收縮,帶動A塊1底部的連接塊3向上翻轉,再通過頂撐液壓千斤頂6向上頂出,箱梁內模A塊1整體向下滑落,箱梁內模A塊1順利脫模;
3、將牽引裝置的鋼絲繩與A塊1連接,啟動牽引裝置,將A塊1拉出,再通過牽引裝置與鋼絲繩將B塊2拉出;
4、箱梁內模的A塊1與B塊2全部拉出後,利用液壓泵為翻轉液壓千斤頂4、頂撐液壓千斤頂6提供動力,翻轉液壓千斤頂4伸出、頂撐液壓千斤頂6收縮,將A塊1還原,然後將A塊1與B塊2靠攏,利用插銷連接,完成箱梁內模還原;
5、將組裝結束的箱梁內模吊運到下一塊預製箱梁中進行箱梁安裝,安裝結束後澆築箱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