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3-29 00:08:05

本發明涉及納米材料及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製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應用,開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成為其中的關鍵之一。而轉化儲鋰機制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放電比容量能夠達到600-1200mAh/g,遠高於目前商業化的石墨負極材料372mAh/g,其中鈷基氧化物(Co3O4、CoO等)的放電比容量明顯優於其它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但普通結構的鈷基氧化物存在因其導電性較差、循環中由於材料體積變化導致容量衰減的缺陷;研究發現,具有多孔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其在循環中能夠有效的緩衝體積變化,提高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同時多孔結構也能增加活性物質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研究還發現,在多孔結構上包覆一層碳材料,特別是氮摻雜碳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導電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材料的電化學活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製備的材料用作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利用Co3O4納米棒作為模板,通過吡咯原位聚合、碳化的方式先形成Co3O4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後再碳化得到CoO@氮摻雜碳;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a.將濃度為1-5mL/L的吡咯單體分散於濃度為10-30g/L的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溶液中;
b.以1-10g/L的比例向溶液a中加入多孔Co3O4納米棒,超聲分散10-20min後,由於溶液a中表面活性劑SDBS的存在,Co3O4納米棒將均勻分散於溶液中;保持磁力攪拌0.5-2h,加入濃度為0.1mol/L的過硫酸鈉溶液5-15mL作為引發劑;
c.將溶液b在磁力攪拌下放置5-10h,過硫酸鈉將引發吡咯發生活性自由基聚合,在良好分散的Co3O4納米棒表面形成聚吡咯層,形成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
d.將乾燥的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在惰性氣氛下、300~700℃下碳熱還原煅燒2-5h,得到黑色粉末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由於聚吡咯是含氮聚合物,碳化後形成氮摻雜碳,並均勻包覆於CoO表面。
所述步驟a中吡咯單體的濃度優選為2-4mL/L。
所述步驟b中Co3O4納米棒含量優選為2-5g/L,過硫酸鈉溶液的濃度為0.1mol/L。
所述步驟d惰性氣氛下煅燒溫度優選為400~600℃。
本發明製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應用於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中。
本發明利用Co3O4納米棒作為模板,通過吡咯原位聚合、碳化的方式製備Co3O4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然後在一定溫度下碳化得到CoO@氮摻雜碳。將CoO@氮摻雜碳與乙炔黑和粘結劑(海藻酸鈉或聚偏二氟乙烯)混合製成電極片,該電極片在手套箱中組成扣式電池,在室溫下測定其充放電容量和循環性能,可檢驗CoO@氮摻雜碳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本發明製備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材料用作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方面因其具有多孔結構,不僅在循環中能夠有效緩衝體積變化,提高材料的循環穩定性,還能增加活性物質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於在多孔結構上包覆一層氮摻雜碳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導電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材料的電化學活性,該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展現了極佳的電化學性能,使其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利用本發明製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質量性能情況如圖1-圖7。
圖1是本發明在不同工藝條件下所製備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XRD圖,其製備材料的相純度和碳含量取決於吡咯含量和碳化溫度。
圖2和3是利用本發明製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SEM圖片,從圖中可以看出產物的尺寸為納米級並具明顯多孔結構。
圖4是利用本發明製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TEM圖片,可看出多孔CoO表面均勻包覆一層碳材料。
圖5是多孔CoO@氮摻雜碳的能譜圖,可以看出其表面的碳層中摻雜氮。
圖6是利用本發明製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充放電循環圖,其電流密度均為0.2A/g,電壓區間為0.01-3.0V。
圖7是本發明在優化條件下(C2,T1)製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倍率性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及其應用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操作步驟如下:
(1)配製100mL,濃度為5mL/L的吡咯水溶液,向溶液中加入2g SDBS,磁力攪拌溶解;
(2)向溶液(1)中加入0.5g多孔Co3O4納米棒,超聲分散15min後,保持磁力攪拌1h,加入10mL濃度為0.1mol/L的過硫酸鈉溶液作為引發劑;
(3)將溶液(2)在磁力攪拌下放置10h得到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
(4)將乾燥的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在惰性氣氛下、400℃下煅燒4h得到黑色粉末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
實施例2
本發明一種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的製備方法操作步驟如下:
(1)向50mL蒸餾水中用微量進樣器加入0.1mL吡咯和2g SDBS,磁力攪拌溶解;
(2)向溶液(1)中加入0.2g多孔Co3O4納米棒,超聲分散10min後,保持磁力攪拌2h,加入5mL濃度為0.1mol/L的過硫酸鈉溶液作為引發劑;
(3)將溶液(2)在磁力攪拌下放置8h得到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
(4)將乾燥的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在惰性氣氛下、500℃下煅燒3h得到黑色粉末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
實施例3
(1)將0.3mL吡咯加入100mL水中,攪拌均勻,再向溶液中加入1gSDBS,並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5g多孔Co3O4納米棒,超聲分散20min後,保持磁力攪拌1h,再加入10mL濃度為0.1mol/L的過硫酸鈉溶液作為引發劑;
(3)將溶液(2)在磁力攪拌下攪拌8h,經過離心分離得到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
(4)將乾燥的多孔CoO納米棒@聚吡咯核殼結構黑色粉體在氮氣氛下,450℃煅燒4h得到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
以上三個實施例均可製得質量性能合格的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目標產物。
應當指出的是,本發明的應用不限於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修飾,所有這些改進或修飾都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下面對本發明製得的目標產物的應用方法作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製得的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應用於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中,其操作步驟是:
(1)按重量比為7:2:1的比例分別稱取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乙炔黑和海藻酸鈉,放到坩堝中研磨10-15min,然後加入蒸餾水,繼續研磨20~30min,將糊狀的漿料均勻的塗布在銅箔上,在80±10℃下乾燥,之後對塗有上述混合物的銅箔進行碾壓,再切成圓片,製得電極片;
(2)在充滿氬氣的手套箱中,以常規方法將電極片、隔膜、鋰片和泡沫鎳組裝成扣式電池。
以試驗方式在室溫下測定製成的扣式電池充放電容量和循環性能,檢驗多孔CoO@氮摻雜碳同軸納米棒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試驗結果:在0.2A g-1的電流密度下,第1次和第2次放電比容量分別為860.0和679.6mAh g-1,經過100次恆流充放電循環後,其容量還保持在844.2mAh g-1左右,展現了良好的循環性能。在1A g-1的電流密度下,放電比容量達到580.2mAh g-1(圖6和圖7所示)。
更具體的操作是:稱取0.07g多孔CoO@氮摻雜碳納米棒和0.02g乙炔黑和0.01g海藻酸鈉放到瑪瑙坩堝中研磨15min,將上述混合物轉移到陶瓷坩堝中,加入適量蒸餾水繼續研磨形成漿料,並塗布與銅箔上;然後在80℃下乾燥5小時,之後對塗有漿料的銅箔進行碾壓,切成直徑為14mm的圓片,使之作為電極片;在手套箱中以常規方法將電極片、隔膜、鋰片和泡沫鎳組裝成扣式電池。表徵其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