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4-03-28 15:24:0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生化技術已經是汙水處理過程的主流技術。當今,汙水的外排標準要求日趨嚴格,為了將汙水處理的更加徹底很多公司採用生化技術的複合工藝,如:厭氧-缺氧-好氧、厭氧-好氧等。但是汙水經厭氧工段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h2s、ch4、ch3sh等易揮發的有機物),這些氣體不僅會使生化系統現場惡臭,還會增加生化系統的廢氣處理成本。目前,這類氣體大都通過生物過濾、催化氧化等技術進行處理。然而通過如上工藝進行廢氣處理不僅增大了設備的投入,同時上述工藝的處理效果不盡人意。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首次將厭氧池產生的廢氣直接導入好氧池,通過好氧池的活性汙泥對該類氣體進行深度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包括厭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厭氧池和好氧池之間經氣管連通,所述氣管管路上設置排氣風機;
所述厭氧池中的厭氧廢氣經氣管通入好氧池內之後與好氧池內的活性汙泥接觸並消化,厭氧廢氣接觸消化之後的氣體從好氧池排出;
進入好氧池內的厭氧廢氣在好氧池的停留時間≧24h。
進一步的,氧廢氣進入好氧池的風量小於好氧池中泥水的總體積。
進一步的,氣管的出口端位於好氧池內水面以下的距離在25~55c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方案能夠很好地去除厭氧池中產生的廢氣像h2s等惡臭性氣體,並且該工藝的改進可以省去生化系統中的生物濾池、催化氧化等廢氣處理工段節省了設備投資和運營費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汙水處理系統的示意圖;
其中,1、厭氧池,2、好氧池。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包括厭氧池1和好氧池2,厭氧池1和好氧池2之間經氣管連通,氣管管路上設置排氣風機;厭氧池1中的厭氧廢氣經氣管通入好氧池2內之後與好氧池2內的活性汙泥接觸並消化,厭氧廢氣接觸消化之後的氣體從好氧池2排出。
進入好氧池2內的厭氧廢氣在好氧池2的停留時間≧24h。氧廢氣進入好氧池2的風量小於好氧池2中泥水的總體積。氣管的出口端位於好氧池2內水面以下的距離在25~55cm。
使用引風機將厭氧池1產生的廢氣引入好氧池2的水面以下,通過噴氣裝置完成廢氣與好氧池2內汙泥的充分接觸,在該過程中完成廢氣的吸附及消化使有毒有害的揮發性有機氣體變成對人體及環境沒有危害的co2及n2實現氣體的無害化處理。同時,為了確保廢氣的無害排放,我們將好氧池2產生的廢氣引入後續處理工段進行處理排放。
該方案能夠很好地去除厭氧池1中產生的廢氣像h2s等惡臭性氣體,並且該工藝的改進可以省去生化系統中的生物濾池、催化氧化等廢氣處理工段節省了設備投資和運營費用。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化汙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工藝,包括厭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厭氧池和好氧池之間經氣管連通,所述氣管管路上設置排氣風機;所述厭氧池中的厭氧廢氣經氣管通入好氧池內之後與好氧池內的活性汙泥接觸並消化,厭氧廢氣接觸消化之後的氣體從好氧池排出;進入好氧池內的厭氧廢氣在好氧池的停留時間≧24h。該方案能夠很好地去除厭氧池中產生的廢氣像H2S等惡臭性氣體,並且該工藝的改進可以省去生化系統中的生物濾池、催化氧化等廢氣處理工段節省了設備投資和運營費用。
技術研發人員:林鵬;湯榮年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常州合全藥業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22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