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
2024-03-22 12:28:05 4
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在製備混凝土時,向水泥中摻入剝片偏高嶺土、粉煤灰,並控制混凝土水膠比在0.31以下。本發明通過在不同水膠比、不同粉煤灰摻量、不同偏高嶺土摻量的情況下進行試驗,得出:水膠比越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越差;粉煤灰摻量越大,碳化性能開始降低後期提高;偏高嶺土摻量越大,抗碳化性能也越來越高。最終得到每100份水泥,摻入剝片偏高嶺土15份,摻入粉煤灰10份,並同時控制水膠比在0.31以下,所得到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最佳。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屬於建築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作為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用途最為廣泛的建築材料,一直以來都引起科學研究者們的大量關注,特別是在混凝土的耐久性、施工性、強度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隨著混凝土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世界各國材料科學工作者不斷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水質侵蝕、空蝕衝刷、凍融、滲透、磨損、混凝土碳化、鋼筋鏽蝕等諸多問題會給建築物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混凝土從澆築時候起,就受到碳化、鹼骨料反映、凍害、鹽害等破壞,其中碳化現象最為常見。混凝土被碳化之後,會降低了混凝土的鹼度,導致其結構的延性降低。已經有研究表明:如果混凝土的孔隙越小、密實度越高、鹼性物質含量越大,抗碳化性能越好。混凝土的碳化是一種化學腐蝕,可以從組分材料方面入手進行改性研究,包括水灰比、水泥用量及種類、骨料品種與級配、粉煤灰、外加劑等。
[0003]我國高嶺土的儲量豐富,位居世界第五,但是對其開發也僅僅是近幾十年,目前高嶺土廣泛應用在塗料、造紙、塑料、橡膠、高級耐火材料等領域,而高嶺土在混凝土方面的應用報導目前極少。二十世紀70年代,法國的Davidovits和他的同事用鹼激發偏高嶺土,形成一種新型鹼膠凝材料,稱為Geopolymers,是一種高活性火山灰材料,與Ca(OH) 2反應,生成的產物與水泥類似,可以作為膠凝材料使用;這種新型的材料由於其火山灰活性與矽灰類似,故也可以作為礦物摻合料。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
[0005]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在製備混凝土時,向水泥中摻入剝片偏高嶺土、粉煤灰,並控制混凝土水膠比在0.31以下。
[0006]所述剝片偏高嶺土按照如下方法製得:
對高嶺土自然剝片、水洗2?3次、過濾,100°C烘乾,即可。
[0007]優選的,每100份水泥,摻入剝片偏高嶺土 15份,摻入粉煤灰10份。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在不同水膠比、不同粉煤灰摻量、不同偏高嶺土摻量的情況下進行試驗,得出:水膠比越大,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越差;粉煤灰摻量越大,碳化性能開始降低後期提高;偏高嶺土摻量越大,抗碳化性能也越來越高。最終得到每100份水泥,摻入剝片偏高嶺土 15份,摻入粉煤灰10份,並同時控制水膠比在0.31以下,所得到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最佳。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0010]實施例1:
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在製備混凝土時,向水泥中摻入剝片偏高嶺土、粉煤灰,並控制混凝土水膠比在0.31以下。每100份水泥,摻入剝片偏高嶺土 15份,摻入粉煤灰10份。
[0011]所述剝片偏高嶺土按照如下方法製得:
對高嶺土自然剝片、水洗2?3次、過濾,100°C烘乾,即可。
[001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製備混凝土時,向水泥中摻入剝片偏高嶺土、粉煤灰,並控制混凝土水膠比在0.31以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剝片偏高嶺土按照如下方法製得: 對高嶺土自然剝片、水洗2?3次、過濾,100°C烘乾,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每100份水泥,摻入剝片偏高嶺土 15份,摻入粉煤灰25份。
【文檔編號】C04B28/00GK104446218SQ20141076177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2日
【發明者】方志傑, 鄢翠 申請人:廣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