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3-23 00:50:0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增高梁截面是一種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供原有構件的承載力。增高混凝土梁截面時,下部鋼筋多採用植筋方法進行錨固。由於植筋時鋼筋植入混凝土中有一定的深度要求,混凝土框架柱通長會因為截面尺寸較小、鋼筋過密等問題無法實現增高梁截面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使增高梁截面在加固混凝土梁的實際應用中受阻礙較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及方法,有效的解決了縱向鋼筋的錨固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包括連接鋼板、抱箍鋼板和填塞材料層,所述連接鋼板垂直焊接於抱箍鋼板外圍,抱箍鋼板套接在混凝土梁上,並在抱箍鋼板與混凝土梁之間設有填塞材料層,連接鋼筋焊接在連接鋼板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填塞材料層的填塞材料為灌漿料。
進一步的,所述填塞材料層的厚度為30-50mm。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鋼板厚度為25-30mm。
進一步的,當混凝土梁為圓形時,抱箍鋼板為圓形,對應的,連接鋼板的輪廓為圓形;當混凝土梁的矩形時,抱箍鋼板為矩形,對應的,連接鋼板的輪廓為矩形。
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增大梁截面下部縱向鋼筋與連接鋼板焊接連接,連接時先將抱箍鋼板高度範圍內的柱箍筋保護層剔除,施工時讓抱箍鋼板與原有的柱箍筋之間留有30-50mm間隙,用填塞材料將間隙灌注密實。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做法簡單,對原有柱損傷小,且適用性強,有效的解決了縱向鋼筋的錨固問題,提升了加固混凝土梁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其中:
1-連接鋼板,2-抱箍鋼板,3-連接鋼筋,4-填塞材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有效的解決了縱向鋼筋的錨固問題。
實施例1
請參見圖1,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包括連接鋼板1、抱箍鋼板2和填塞材料層4,所述連接鋼板1垂直焊接於抱箍鋼板2外圍,抱箍鋼板2套接在混凝土梁上,並在抱箍鋼板2與混凝土梁之間設有填塞材料層4,連接鋼筋3焊接在連接鋼板1表面。本實施例中,由於混凝土梁為圓形,則抱箍鋼板2為圓形,對應的,連接鋼板1的輪廓為圓形。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填塞材料層4的填塞材料為灌漿料。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填塞材料層4的厚度為30mm。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連接鋼板1厚度為25mm。
實施例2
請參見圖2,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包括連接鋼板1、抱箍鋼板2和填塞材料層4,所述連接鋼板1垂直焊接與抱箍鋼板2外圍,抱箍鋼板2套接在混凝土梁上,並在抱箍鋼板2與混凝土梁之間設有填塞材料層4,連接鋼筋3焊接在連接鋼板1表面。本實施例中,由於混凝土梁為矩形,則抱箍鋼板2為矩形,對應的,連接鋼板1的輪廓為矩形。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填塞材料層4的填塞材料為灌漿料。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填塞材料層4的厚度為50mm。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連接鋼板1厚度為30mm。
請參見圖3。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種用於增高混凝土梁截面的節點連接結構,增大梁截面下部縱向鋼筋與連接鋼板1焊接連接,連接時先將抱箍鋼板2高度範圍內的柱箍筋保護層剔除,施工時讓抱箍鋼板2與原有的柱箍筋之間留有30-50mm間隙,用填塞材料將間隙灌注密實。本連接做法適用於節點區域增高梁截面,可以一根梁增高,也可以多跟梁增高。在施工時所採用的填塞材料(灌漿料)應為高強度無收縮;連接鋼筋3的構件規格根據梁配筋要求而定。
相比背景技術中介紹的內容,本實用新型做法簡單,對原有柱損傷小,適用性強。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非對其限制;應當指出,儘管參照上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和替換,並不使相應的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