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王公子遇上土地佬

2024-04-03 19:06:05

    村裡有一個姓王的地主,為人樂善好施,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好地主。王地主有一個兒子,飽讀詩書,寫的一手好文章。這一年王公子要進京趕考。
    王公子帶著盤纏和書童,書童背著書和行李上路了。他們白天行路,晚上住宿休息,一路上倒也順利。行程過半,眼看快到京城了,王公子和書童頗為欣喜。
    這一天他們走到山中的一處荒地,突降大霧,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前行的路。天色將晚,王公子開始捉急,派書童前去探路,書童驚慌跑回,「公子,前面有三條岔路,通往不同方向。」
    王公子一聽,更不知如何是好,不走吧,山中夜晚風急,甚有才狼虎豹;走吧,可是走哪一條呢,如果走錯,可能失之京城,耽誤了科考。
    就在王公子一籌莫展之時,遠處響起了腳步聲,近了,是一個老叟,只見他:白髮、白眉、白鬍鬚,白衣、白褲、白靴子。嚇的王公子和書童驚叫一聲,癱坐在地。老叟趕緊上前,彎腰伸手,扶起王公子,
    「公子莫怕,公子莫怕。老夫恰巧經過,見公子在此地,想必定是迷路了。」
    王公子緩了緩神說:「是啊,老人家,我要進京趕考,走到這裡天降大霧,前面又有三岔路,小生實在不知該走哪一條路啊。」
    「公子莫急,跟著老夫走就是了,我認得去京城的路。」
    王公子和書童大喜,跟著老叟身後走。他們走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天色徹底黑了,前面突現一個亮燈的客棧。老叟停住了腳步,
    「公子,前面不遠處就是京城了,今天天色已晚,就在客棧住將一宿吧,老夫就送公子到此。」
    王公子趕忙鞠躬感謝,「老人家 ,請留下貴府地址和大名,他日我定將上門感謝老人家的指路之恩。」
    「老夫與公子同住一村啊,就住村東頭第一家 ,老夫姓田。令尊大人認得我,回家問令尊便是了。」
    王公子一驚,心想:村裡沒有姓田的人家啊。又轉念一想:定是我多年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連同村人都不識。想著不禁有些慚愧。
    王公子正想再次感謝,只見老叟快步走進霧中,不見了。
    第二天,王公子和書童早早的上路了,幾天後順利到達京城。科考時,王公子文思泉湧,文章寫的異常順利,高中了舉人。
    王公子騎著高頭大馬,榮耀的回鄉了。見到父親,連忙詢問姓田老叟的事。
    王地主也大吃一驚,「咱們村莊無田姓人家啊。」 突然,王地主大拍腦門,驚呼,「我知道了,是咱們村的土地佬啊,村東頭第一家是土地廟,土地佬正是姓田啊。」
    原來在幾年前,土地廟被一場大雨衝誇了院牆,是王地主進行了修繕。土地佬為了感謝王地主的善行,才有這次的救王公子出迷途之事。
    第二天,王地主就敲羅打鼓給土地廟送去了牌匾。上聯是:幸開腳路離途未遠,下聯是:不尚好修成美非需,橫批是:土地指路。
    這副牌匾一直掛在土地廟前,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除四舊,扒了土地廟。土地廟雖然沒有了,但是這個故事卻在村裡盛傳了下來。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