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的製作方法
2024-04-03 01:37:05 1
專利名稱: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陶瓷燒成的窯爐,尤其涉及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
背景技術:
傳統的梭式窯由於投資少、生產靈活,儘管比隧道窯、輥道窯能耗高30-40%,但目前仍是陶瓷、砂輪、耐火材料、電瓷、熱處理行業普遍採用的窯爐;儘管窯爐工作者對梭式窯作了很多改進,節能效果有所提高,但由於原梭式窯的特殊結構,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梭式窯能耗高的弊端。其能耗高的原因主要是60%以上的煙氣熱量和30%左右的冷卻顯熱沒有被直接利用,大部分被直接排空。
發明內容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梭式窯的靈活性又具有甚至優於隧道窯節能效果的連通循環梭式窯。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包括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由梭式窯體、窯門、燃燒機、上下排煙道和臺車組成,所述梭式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組成,所述上下排煙道相互連通並設有控制閘板;還設置有助燃風機、主排煙風機、上下排煙道、上下排煙道閘板、主排煙管、煙道冷風進口。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下排煙道還設置有燃氣噴射器。其工作原理是以四爐膛連通循環梭式窯為例,四個爐膛分別擔當燒成、預熱、烘乾、冷卻不同角色。當A爐膛獨立溫控系統啟動燒成程序時,A爐膛的上排煙道關閉,下排煙道打開,煙氣從打開的下煙道進入B爐膛,其它爐膛下煙道被阻擋,B窯的上煙道開啟並且和抽排煙風機的排氣管道連通使B爐膛產生負壓,A爐膛的高溫煙氣經連通的下煙道流入B爐膛,經吸火孔與B窯產品實現對流換熱後從上排煙道排出,A爐膛燒成結束,冷卻系統開啟,空氣管路繼續對A爐膛冷卻,冷卻初期A爐膛上排煙道閘板繼續關閉,冷卻產生的高溫煙氣作為B爐膛的助燃空氣,與B爐膛下排煙道燃氣噴射器噴射的燃氣混合,對B爐膛產生快速提溫,當B爐膛達到一定溫度後,關閉燃氣噴射器,打開C爐膛上、下排煙道閘板。關閉B爐膛上排煙道閘板,啟動B爐膛主燒成控制程序,A爐膛視煙氣溫度是否有利用價值,如有利用價值,連同B爐膛的高溫煙氣聯合對C爐膛的預熱,當A爐膛餘熱無利用價值時,打開A爐膛上排煙道閘板,並同時關閉A爐膛上下排煙道閘板,並打開A爐膛下排煙道的冷風進風口對A爐膛快速冷卻;關閉D窯窯門,進入烘乾程序,烘乾初期適當打開下排煙道和上排煙道閘板,流入部分煙氣對D爐膛產品預熱,如此循環,實現連續燒成。實現本實用新型,由於該連通循環梭式窯實現燒成工序依次循環燒成,充分利用燒成餘熱,達到節能降耗減排,比傳統梭式窯節能50%以上,比快速梭式窯節能35%,比隧道窯、輥道窯節能15%以上,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且生產靈活,各爐膛燒成不同溫度、不同氣氛的產品不受限制,比同等產量的梭式窯可減少場地一半以上。
圖I是本實用新型連通循環梭式窯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圖I的橫向剖視示意圖;圖3是圖I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作進一步說明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包括四個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A、B、C、D,分別由梭式窯體I、窯門2、燃燒機3、上下排煙道4和臺車5組成,所述下排煙道4相互連通並設有控制閘板6 ;還設置有助燃風機7、排煙風機8、上下排煙道9、上排煙道閘板10、主排煙管11、煙道冷風進口 12,在下排煙道還設置有燃氣噴射器13。 上述所示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包括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由梭式窯體、窯門、燃燒機、上下排煙道和臺車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梭式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組成,所述上下排煙道各自相互連通並設有控制閘板;還設置有助燃風機、主排煙風機、上下排煙道、上下排煙道閘板、主排煙管、煙道冷風進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通循環梭式窯,其特徵在於在下排煙道還設置有燃氣噴射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通循環梭式窯,包括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由梭式窯體、窯門、燃燒機、上下排煙道和臺車組成,所述梭式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燒成控制的梭式窯組成,所述下排煙道相互連通並設有控制閘板;還設置有助燃風機、主排煙風機、上排煙道、上排煙道閘板、主排煙管、煙道冷風進口、燃氣噴射器。本實用新型由於該連通循環梭式窯實現燒成工序依次循環燒成,充分利用燒成餘熱,達到節能降耗減排,比傳統梭式窯節能50%以上,比快速梭式窯節能35%,比隧道窯、輥道窯節能15%以上,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且生產靈活,各爐膛燒成不同溫度、不同氣氛的產品不受限制,比同等產量的梭式窯可減少場地一半以上。
文檔編號F27B17/00GK202792963SQ2012204895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李華 申請人: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