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防1‑5日齡仔豬黃、白痢發生的養殖方法與流程
2024-04-06 10:39:05 2
本發明涉及家禽養殖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預防1-5日齡仔豬黃、白痢發生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仔豬黃痢又叫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主要在生後數小時至5日齡以內仔豬發病,以1-3日齡最為多見,在產仔季節常常可使很多窩仔豬發病,每窩仔豬發病率最高可達100%;以第一胎母豬所產仔豬發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發病時病仔豬不願吃奶、很快消瘦、脫水,最後因衰竭而死亡,目前防治方法多以在仔豬出生後即全窩用抗菌藥物口服,連用3天,常用藥物有氯黴素、痢特靈、金黴素、新黴素、磺胺甲基嘧啶等。對仔豬腸胃有一定刺激性,容易產生抗藥性,且易導致血藥濃度過高而發生毒性反應。申請號201110198264.9,一種治療仔豬黃白痢的純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數混合配製而成:馬尾連10-35份、鳳尾草10-25份、枯礬5-10份、吳茱萸10-15份、訶子10-15份、甘草10-15份。(1)將組方中的各種成分分別粉碎後過24-80目篩;(2)按重量稱取馬尾連10-35份、鳳尾草10-25份、枯礬5-10份,混合10-25分鐘至均勻;(3)按重量稱取吳茱萸10-15份、訶子10-15份、甘草10-15份,混合10-25分鐘至均勻;(4)合併上述(2)、(3)步驟製得的組合物,繼續混合10-25分鐘至均勻即成。將本發明產品餵食患病家畜等,日服用量為:豬按每公斤體重2g,拌料飼喂,每日3次,連用3-5日;口服後通過胃腸吸收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該治療仔豬黃白痢的純中藥組合物並不適用剛出生的仔豬。申請號201310719878.6,用於治療仔豬黃痢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所述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材製成:黃芪15-30重量份、沙參10-20重量份、靈芝15-30重量份、白朮10-30重量份、金銀花20-30重量份、赤陽子10-20重量份、烏梅10-19重量份、葛根10-15重量份、枸杞10-20重量份、山藥20-30重量份、草豆蔻10-15重量份、澤瀉20-25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神曲10-20重量份、鳳冠草10-20重量份、百草霜10-20重量份、定木香10-20重量份、秦皮10-20重量份、復生草15-25重量份、地榆10-20重量份、老鸛草20-30重量份、辣蓼10-30重量份和地瓜藤10-20重量份。a、將所述原料藥材放入粉碎機粉碎後過篩,得原料細粉,過篩後剩下的顆粒物備用;b、將過篩後剩下的顆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次,得提取液1;c、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後的藥渣,加水加熱回流提取2次,得提取液2;d、將提取液1和提取液2合併,減壓回收乙醇並噴霧乾燥,得藥粉;與混合過篩得到的細粉混合得藥物。e、將提取液1和提取液2合併,濾過,減壓濃縮相對密度為50℃~60℃時1.38的濾液,回收乙醇,將所得濾液調整比重到1.06,通入噴霧乾燥機進行噴霧乾燥,過噴霧乾燥機噴頭的壓縮空氣壓力為4kg/m2,乾燥室熱氣流溫度是100℃,得原料藥粉;將步驟a過篩後得到的原料細粉與原料藥粉混合得到藥物。該用於治療仔豬黃痢的藥物成分複雜,原料眾多,其中還包括一些比較昂貴的中藥材比如沙參、靈芝,而且成品經提取得到,製作成本較高。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預防1-5日齡仔豬黃、白痢發生的養殖方法,能夠有效預防、控制新生仔豬黃、白痢的發生。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預防1-5日齡仔豬黃、白痢發生的養殖方法,仔豬出生前1-3天,對豬場徹底消毒,消毒前將母豬趕出豬圈,在豬圈地面均勻施撒生石灰粉,施撒厚度為0.1-0.15cm,施撒完成後均勻灑水,30分鐘後,將石灰掃除;將黏土粉碎至100-120目,放入鍋中翻炒15-20分鐘,翻炒時鍋內溫度保持在210-230℃,得到炒料,將炒料與水按1:10的體積比混合攪拌,塗抹於母豬全身,20分鐘後用水清洗乾淨,將母豬趕迴圈內;仔豬出生後,去除仔豬鼻孔、口中、身上的粘液,剪斷臍帶,用濃度為2.5%的碘酒全身擦拭消毒;仔豬予吸允初乳前,將乳糖酶、3,4-二羥基苯甲酸、番茄烴3:0.5:1的重量比混合後,加總重量800-1000倍的水、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融合液,將融合液塗抹於母豬乳頭處,乳豬即可吸允初乳。母豬迴圈後,每天打掃豬圈,保持圈內乾淨、地面無汙物。仔豬吸允初乳後,每隔6小時在母豬乳頭處塗抹一次融合液。本發明養殖方法能有效預防5日齡內仔豬發生黃、白痢,有效率可達100%,黏土炒制後,加水塗抹於母豬全身,起到對母豬殺菌消毒的作用,能夠有效殺死母豬表體攜帶病菌如口蹄疫病毒、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仔豬吸允初乳前,將融合液塗抹於母豬乳頭處,能起到抗菌、提高乳豬免疫力、促進腸道有益菌生長繁殖的作用,對大腸桿菌完全抑菌。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仔豬出生前1-3天,對豬場徹底消毒,消毒前將母豬趕出豬圈,在豬圈地面均勻施撒生石灰粉,施撒厚度為0.1-0.15cm,施撒完成後均勻灑水,30分鐘後,將石灰掃除;將黏土粉碎至100-120目,放入鍋中翻炒15-20分鐘,翻炒時鍋內溫度保持在210-230℃,得到炒料,將炒料與水按1:10的體積比混合攪拌,塗抹於母豬全身,20分鐘後用水清洗乾淨,將母豬趕迴圈內;仔豬出生後,去除仔豬鼻孔、口中、身上的粘液,剪斷臍帶,用濃度為2.5%的碘酒全身擦拭消毒;仔豬予吸允初乳前,將乳糖酶、3,4-二羥基苯甲酸、番茄烴3:0.5:1的重量比混合後,加總重量800-1000倍的水、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融合液,將融合液塗抹於母豬乳頭處,乳豬即可吸允初乳。母豬迴圈後,每天打掃豬圈,保持圈內乾淨、地面無汙物。仔豬吸允初乳後,每隔6小時在母豬乳頭處塗抹一次融合液。臨床試驗在肥西縣內某大型養豬場中,將埃希氏大腸桿菌分別靜脈注射80頭剛出生乳豬,感染後一天內乳豬均出現黃、白痢症狀;將患病乳豬隨機分為A、B、C、D4組,每組20隻,人工餵乳;A組乳豬每次吸乳前,在奶嘴處塗抹由乳糖酶、3,4-二羥基苯甲酸、番茄烴3:0.5:1的重量比混合後,加總重量800-1000倍的水、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的融合液。B組乳豬每次吸乳前,在奶嘴處塗抹由乳糖酶加乳糖酶重量800-1000倍的水、乳糖酶重量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的融合液。C組乳豬每次吸乳前,在奶嘴處塗抹由乳糖酶加3,4-二羥基苯甲酸重量800-1000倍的水、3,4-二羥基苯甲酸重量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的融合液。D組乳豬每次吸乳前,在奶嘴處塗抹由番茄烴加番茄烴重量800-1000倍的水、番茄烴重量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的融合液。人工餵乳期間,統計發病率:發病標準:乳豬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稀糞並迅速脫水;組別A組B組C組D組死亡率0%92%66%95%對發病後的乳豬及時更改飼餵方法,發病乳豬每次吸乳前,在奶嘴處塗抹由乳糖酶、3,4-二羥基苯甲酸、番茄烴3:0.5:1的重量比混合後,加總重量800-1000倍的水、10-12倍的食用明膠,在70-75℃下融合攪拌15-20分鐘,得到的融合液。統計治癒率,治癒有效無效83%96%4%治癒標準:患病乳豬腹瀉停止,糞便成形,精神、飲水、食慾基本恢復正常,一周內無復發。有效標準:患病仔豬分別基本成形,精神、飲水、食慾基本恢復正常,但一周內有復發者判為有效。無效標準:患病仔豬腹瀉症狀未消失或病情惡化甚至死亡判為無效。其中,有效率為治癒和有效的百分比之和。黏土液滅菌試驗載體為1.0cmX1.0cm的玻璃片,滴染口蹄疫病毒懸液後,於37℃下乾燥20min,將滅菌液衝洗一遍玻璃片,靜置30分鐘後,按殘留病毒的TCID50計算滅活率,滅活率可達100%。黏土液製備方法為,黏土粉碎至100-120目,放入鍋中翻炒15-20分鐘,翻炒時鍋內溫度保持在210-230℃,得到炒料,將炒料與水按1:10的體積比混合攪拌得到。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