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的製作方法
2024-04-01 10:25: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
背景技術:
音頻連接線,簡稱音頻線;用來傳輸電聲信號或數據的線,廣義的來說有電信號與光信號兩大類,現有的音頻連接線存在著由於其抗幹擾性能較差,易受外界的影響,影響音頻連接線體傳輸音頻的音質;音頻連接線的線體材質較硬,彎折易發生損壞,影響其使用壽命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具備抗幹擾性能好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音頻連接線由於其抗幹擾性能較差,易受外界的影響,影響音頻連接線體傳輸音頻的音質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包括音頻連接線體和連接線接頭,所述音頻連接線體的兩端上均設置有連接線接頭,所述連接線接頭上相對設置有音頻連接線體的一端上分別設置有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音頻連接線體的外表面上設置有環保優質PVC外被,所述環保優質PVC外被和防水散熱層之間設置有抗磨避震網,所述防水散熱層和導體之間設置有抗幹擾層,所述導體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的中心。
優選的,所述抗幹擾層包括絕緣層、無氧銅鍍銀層、鋁箔屏蔽層、無氧銅屏蔽層、編織層和橡膠外皮層,所述絕緣層包裹在導體的外表面上,所述絕緣層和鋁之間設置為無氧銅屏蔽層,所述編織層的外層設置為橡膠外皮層,所述橡膠外皮層設置在抗幹擾層的外表層。
優選的,所述連接線接頭的表面上設置有防滑紋。
優選的,所述公端子和母端子的外表面上均設置有鍍金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內部的抗幹擾層,抗幹擾層上設置的絕緣層、無氧銅鍍銀層、鋁箔屏蔽層、無氧銅屏蔽層和編織層,多層屏蔽,有效提高了音頻連接線體的屏蔽抗幹擾的特性,減少音頻連接線體受外界的影響,從而保證音頻連接線體傳輸音頻的音質。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表面的環保優質PVC外被,使其具有柔軟性、彈性、以及良好的電氣、物理性能和優良的阻燃性、耐腐蝕性能,從而延長音頻連接線的使用壽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音頻連接線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抗幹擾層示意圖。
圖中:1-音頻連接線體,11-環保優質PVC外被,12-抗磨避震網,13-防水散熱層,14-抗幹擾層,141-絕緣層,142-無氧銅鍍銀層,143-鋁箔屏蔽層,144-無氧銅屏蔽層,145-編織層,146-橡膠外皮層,15-導體,2-公端子,3-母端子,4-連接線接頭,5-防滑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包括音頻連接線體1和連接線接頭4,所述音頻連接線體1的兩端上均設置有連接線接頭4,所述連接線接頭4上相對設置有音頻連接線體1的一端上分別設置有公端子2和母端子3,所述音頻連接線體1的外表面上設置有環保優質PVC外被11,所述環保優質PVC外被11和防水散熱層13之間設置有抗磨避震網12,所述防水散熱層13和導體15之間設置有抗幹擾層14,所述導體15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1的中心。
所述抗幹擾層14包括絕緣層141、無氧銅鍍銀層142、鋁箔屏蔽層143、無氧銅屏蔽層144、編織層145和橡膠外皮層146,所述絕緣層141包裹在導體15的外表面上,所述絕緣層141和鋁箔屏蔽層143之間設置為無氧銅鍍銀層142,所述鋁箔屏蔽層143和編織層145之間設置為無氧銅屏蔽層144,所述編織層145的外層設置為橡膠外皮層146,所述橡膠外皮層146設置在抗幹擾層14的外表層,多層屏蔽,有效提高了音頻連接線體1的屏蔽抗幹擾的特性,減少音頻連接線體1受外界的影響,從而保證音頻連接線體1傳輸音頻的音質,所述連接線接頭4的表面上設置有防滑紋5,增加人員接觸連接線接頭4的摩擦,所述公端子2和母端子3的外表面上均設置有鍍金層,可對公端子2和母端子3進行表面保護。
工作原理:該種新型抗幹擾音頻連接線,通過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內部的抗幹擾層14,抗幹擾層14上設置的絕緣層141、無氧銅鍍銀層142、鋁箔屏蔽層143、無氧銅屏蔽層144和編織層145,多層屏蔽,有效提高了音頻連接線體1的屏蔽抗幹擾的特性,減少音頻連接線體1受外界的影響,從而保證音頻連接線體1傳輸音頻的音質,通過設置在音頻連接線體1表面的環保優質PVC外被11,使其具有柔軟性、彈性、以及良好的電氣、物理性能和優良的阻燃性、耐腐蝕性能,從而延長音頻連接線的使用壽命。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