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誰,詹天佑簡介
2023-04-01 14:59:52 1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詹天佑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鐵道工程專家,為我國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周恩來曾讚譽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18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於同年回國。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衝,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範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詹天佑是誰,最後達成協議: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1906年詹天佑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樸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臺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詹天佑是誰,全長360華裡。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臺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餘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一年後,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八達嶺等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機械設備。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詹天佑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詹天佑是一位富於創造精神和勇於克服困難的工程師。當時中國施工條件十分簡陋。詹天佑獨創了中開豎井的施工方法,加大工作面,提高了工作進度。在地勢陡峭的八達嶺,他利用「折反線」原理設計成「人」字路線,降低坡度,並因地制宜,建造石拱橋,縮短工期。京張鐵路,全部由中國工程師自理,比原定計劃提前兩年通車,而築路費用僅是估價的七分之二,共節約28萬多兩白銀,被外國工程師視為「不可能的奇蹟」。
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