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31 01:16:05 2

本實用新型屬於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轉爐煉鋼過程中,產生含有大量粉塵和CO的高溫煙氣,其中CO含量高達80%,若對其進行淨化回收,不僅能避免其對環境產生汙染,還能獲得高熱值轉爐煤氣。
目前我國轉爐除塵主流工藝有「OG」溼法除塵系統和「LT」幹法除塵系統。「OG」溼法除塵系統系統阻力大,耗電高,受文氏管效率影響,煙塵排放濃度偏高(為100mg/Nm3),遠遠高於國家標準規定值(50mg/Nm3)。
為滿足新的環保法規要求,混合溼法除塵系統是轉爐現有「OG」溼法除塵系統升級改造的理想解決方案,混合溼法除塵系統的好處是不需要對現有系統做大的改動,投入成本較低,不會對現有運行系統產生影響,只在現有洗滌塔下遊安裝圓筒型溼式電除塵器,以保證達到出口排放≤10mg/Nm3。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該裝置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兩側的進氣口和出氣口、氣流分布板、陰極單元、陽極單元、衝洗水單元、霧化水單元;所述陰極單元、陽極單元分別通過固定單元固定在殼體內,用於固定陰極單元的固定單元與外部高壓電原連接;所述氣流分布板設置在殼體內位於進氣口的一端,所述殼體的頂部、進氣端、出氣端、氣流分布板內部均設有衝洗水單元、霧化水單元。
上述方案中,所述殼體的截面為圓形,進氣端、出氣端的截面為錐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陰極單元的頂部設置有保溫箱。
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氣端、出氣端的錐段上設置有洩爆單元。
上述方案中,所述殼體的底部設置有下灰槽,所述下灰槽的底部設有用於防止CO的洩露的U型密封墊。
上述方案中,所述陰極單元、陽極單元為每個電場各設置1套,其中陰極單元分別由每個電場的個吊掛支撐裝置固定,每個陰極單元對應的位置設置陽極單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大部分的粉塵通過溼式洗滌塔被分離,在溼式電除塵器中進行進一步的精細除塵,不需要對現有系統做大的改動,投入成本較低,不會對現有運行系統產生影響,在滿足淨煤氣含塵量的同時減小了二文壓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轉爐煙氣除塵單元的圓筒型溼式電除塵裝置,如圖1、2所示,該裝置包括殼體3、設置在殼體3兩側的進氣口1和出氣口7、氣流分布板2、陰極單元4、陽極單元5、衝洗水單元10、霧化水單元11;所述陰極單元4、陽極單元5分別通過固定單元固定在殼體3內,用於固定陰極單元4的固定單元與外部高壓電原連接;所述氣流分布板2設置在殼體3內位於進氣口1的一端,所述殼體1的頂部、進氣端、出氣端、氣流分布板2內部均設有衝洗水單元10、霧化水單元11,以確保最佳的清洗效果。
所述陰極單元4、陽極單元5為每個電場各設置1套,其中陰極單元4分別由每個電場的4個吊掛支撐裝置固定,每個陰極單元4對應的位置設置陽極單元5。
所述陰極單元4為放電極,由四個封閉的支撐絕緣單元裝在頂部,絕緣子外殼通過加熱的氮氣來衝洗。
所述陽極單元5為收塵極,收塵極板材質為不鏽鋼;極線為RS芒刺線,材質為不鏽鋼。
所述殼體3的截面為圓形,進氣端、出氣端的截面為錐形。
所述陰極單元4的頂部設置有保溫箱6。
所述進氣端、出氣端的錐段上設置有洩爆單元8,用於避免煤氣爆炸,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所述殼體3的底部設置有用於收集霧化水和衝洗水的下灰槽9,所述下灰槽9的底部設有用於防止CO的洩露的U型密封墊。
本實用新型布置在洗滌塔後面,經洗滌塔粗除塵後的約100℃含塵煙氣進入溼式電除塵器。
所述進氣口1呈水平布置,內部設有三層氣流分布板2,以保證氣流沿截面方向均勻分布;電除塵器設有兩個電場,截面為圓形;在殼體3設有檢修人孔,每個電場內部設有內部檢修通道;為防止殼體3和電除塵器內部因燃爆而被損壞,在進出氣口錐段上設有足夠數量洩爆單元8;在每個電場設有放電極單元和收塵極單元組成的陰極單元4和陽極單元5;每個電場的陰極單元4由四個獨立封閉的保溫箱6裝在頂部,放電極固定單元與外部高壓電原連接;在氣流分布板2及每個電場前設有霧化水單元11並設有足夠數量的霧化噴嘴;在電除塵器頂部每個電場的前面和後面設有衝洗水單元10;電除塵器底設有下灰槽9,在下灰槽底部設有U型密封墊防止CO的洩露;淨化後的煙氣經過出氣口7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從轉爐爐口收集的約1000℃的高溫煙氣經汽化冷卻煙道和溼法洗滌塔將溫度降至70~100℃後進入圓筒型溼式電除塵器,依據靜電沉積原理,煙氣通過由陰、陽極單元組成的電場區域,粉塵荷電後被吸附在陰、陽極上;為確保除塵器內部處於溼度飽和狀態,在氣流分布板2及每個電場前安裝了足夠數量的霧化噴嘴,霧化水單元11連續工作;為有效清洗收塵極和放電極上的粉塵,每個電場都安裝了衝洗水單元10(0.8MPa),在衝洗水管路中混合了一定比例的氮氣(0.6MPa),以保證衝洗水具有良好的霧化效果和安全性;為確保最佳的清洗效果,衝洗噴嘴不僅安裝在電除塵器頂部,而且安裝在每個電場的前面和後面,通過霧化水單元11和衝洗水單元10收集的霧化水和衝洗水被收集到電除塵器底部的下灰槽9內,淨化後的煙氣經過出氣口7排出,轉爐煉鋼產生的高溫煙氣經此本實用新型後,出口含塵量不超過10mg/Nm3。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