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08:29:0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體組織的替代品及其植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分為左右兩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心房和心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分別由房間隔和室間隔分開。在心臟內存在四個心臟瓣膜,即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在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四個心臟瓣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循環系統的缺氧血液經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然後通過三尖瓣進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縮將血液通過肺動脈瓣壓入肺循環系統,經過肺氧飽和後的血液經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再經二尖瓣到達左心室,左心室收縮將血液通過主動脈瓣排入主動脈而重返體循環系統。主動脈瓣膜下有左右冠狀動脈開口。四個心臟瓣膜的結構保證了血液順方向時瓣膜開放,逆方向時關閉,防止了血液返流而引起的心臟負擔加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可以導致心臟瓣膜的後天性損傷或病變,如風溼,動脈粥樣硬化等。此外,先天性心臟病如法樂氏四聯症,術後遠期也可產生肺動脈瓣膜病變。瓣膜病變後表現為瓣膜功能逐漸喪失,如瓣膜關閉不全導致血液返流,瓣膜狹窄導致血液流通不暢,或關閉不全和狹窄二者兼併,以至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對於心臟瓣膜的後天性損傷或病變,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胸,心臟停跳後,在低溫體外循環支持下,打開心臟進行病變瓣膜的外科修復或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現有的人工心臟瓣膜分兩大類:金屬機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生物瓣膜由牛心包、牛頸靜脈瓣、豬主動脈瓣等動物材料處理後製成。
通常,心臟瓣膜更換手術是在普通麻醉下進行的開放式心臟手術,在此過程中心臟停止且血流受心肺旁路機的控制。傳統的開放式手術造成顯著的病人創傷和不舒適,並將病人暴露於多種潛在的危險,諸如感染、中風、腎衰竭和例如與心肺旁路機的使用相關聯的不利作用。
由於開放式手術步驟的缺點,越來越感興趣的是心臟瓣膜的最小侵入性和經皮置換。藉助於經皮經導管(或穿刺)技術,瓣膜假體被緊縮以在導管內遞送,然後例如通過股動脈內的開口並通過降主動脈前進到心臟,然後假體在待恢復的瓣膜環(例如,主動脈瓣環)內部署。雖然相對於輸送傳統的支架來恢復脈管開放,經導管技術已得到了廣泛的接受,但對於更複雜的假體心臟瓣膜進行經皮輸送的情形下,這僅僅具有混合結果。假體心臟瓣膜的各種類型和構造可用於經皮瓣膜置換過程,並持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裝置和護理裝置,所述的輸送裝置是由輸送管、腔體、彈性支架、釋放套筒組成,所述的輸送管一端連接手柄,另一端連接腔體,所述的手柄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的腔體中設置有瓣膜存儲器,所述的瓣膜存儲器通過導絲與彈性支架連接,瓣膜存儲器中設置有柔性轉矩軸,所述的柔性轉矩軸上設置有可膨脹的心臟瓣膜支架,所述的彈性支架位於輸送管與腔體的連接處,彈性支架通過拉絲與手柄連接,彈性支架上設置有導絲固定栓和鎖定絲固定栓,所述的鎖定絲固定栓上延伸出鎖定絲,所述的鎖定絲與護理裝置連接,所述的釋放套筒位於輸送管與彈性支架的連接處,所述的護理裝置嵌套在輸送裝置上做軸向移動,護理裝置是由止血鉗、液體導流管、偏置組件、藥物環組成,所述的止血鉗與鎖定絲連接,位於腔體的外側,所述的液體導流管與止血鉗連接,所述的藥物環與心臟瓣膜支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輸送管是由以二氧化鋯為分散相,以鋯酸酯為前驅體,通過溶膠-凝膠法製備的納米複合材料製成的管狀結構,所述二氧化鋯與鋯酸酯之間的摩爾比為1:(1.2-1.3),製成的輸送管機械強度大,撕裂強度和拉伸強度大,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好。
進一步的,所述的心臟瓣膜支架為徑向可膨脹和可壓縮的支撐框架,心臟瓣膜支架包括流入端、流出端、膨脹單元,所述的流入端與藥物環連接,所述的膨脹單元設置在流入端與流出端之間,多個膨脹單元彼此相互連接形成網狀結構的支柱件,能保證人工心臟瓣膜完整植入,並能與人體組織緊密結合,提高瓣膜移植的成功率。
進一步的,所述的心臟瓣膜支架的兩端均設置有覆膜縫合孔,設置覆膜縫合孔能提高人體組織與人工心臟瓣膜的結合程度,提高瓣膜移植的成功率。
進一步的,所述的心臟瓣膜支架上還設置有示蹤環,所述的示蹤環為螺線圓圈,由45號碳鋼鋼絲製成,設置示蹤環能有效的監測人工心臟瓣膜是否按要求移植到正確的位置,同時能保證在瓣膜脫離植入位置時能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瓣膜堵塞血管形成血栓。
進一步的,所述的心臟瓣膜支架和柔性轉矩軸之間通過膨脹錨固連接,植入過程中錨固連接容易脫離,降低了瓣膜移植過程中瓣膜釋放浪費時間,提高了移植的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的藥物環中的藥物為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能保證在人工心臟瓣膜移植初始時人體的排異反應造成血液凝固在人工心臟瓣膜上,造成人工心臟瓣膜的脫落,同時堵塞血管造成血栓,提高了人工心臟瓣膜的移植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的偏置組件位於心臟瓣膜支架與柔性轉矩軸之間,設置數量不少於3個,設置偏置組件能保證心臟瓣膜與柔性轉矩軸之間的緊密結合,防止在心臟瓣膜移植中造成位置偏差,影響移植的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發明提供的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能將人工瓣膜壓縮後通過介入方法植入,擴張釋放後的人工瓣膜的功能與開心外科瓣膜相同,同時採用彈性支架既便於裝載到輸送裝置中,又便於快速釋放到目標位置並與目標位置周圍組織緊密結合,在安裝輸送時,便於將支架收緊裝入體積有限的輸送裝置中,當從輸送裝置中釋放後又能迅速撐開,便於與目標組織緊密貼合,形成充足的血流通道,同時在該裝置上設置有護理裝置,能保證在心臟瓣膜植入時止血並及時將流出的血液排出,同時在植入後,藥物環能釋放抗凝血藥物,減輕機體對人工心臟瓣膜的排異反應。本發明的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釋放成功率高,適用於多種途徑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釋放策略,可實現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的快速準確釋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輸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腔體結構放大圖;
圖3為心臟瓣膜支架結構圖;
其中:1-輸送裝置,2-護理裝置,3-輸送管,4-腔體,5-彈性支架,6-釋放套筒,7-手柄,8-控制器,9-瓣膜存儲器,10-導絲,11-柔性轉矩軸,12-心臟瓣膜支架,13-拉絲,14-導絲固定栓(14),15-鎖定絲固定栓,16-鎖定絲,17-止血鉗,18-液體導流管,19-偏置組件,20-藥物環,21-流入端,22-流出端,23-膨脹單元,24-覆膜縫合孔,25-示蹤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實施例。
如圖1~3所示,一種具有偏置釋放結構的介入式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裝置1和護理裝置2,輸送裝置1是由輸送管3、腔體4、彈性支架5、釋放套筒6組成,輸送管3是由以二氧化鋯為分散相,以鋯酸酯為前驅體,通過溶膠-凝膠法製備的納米複合材料製成的管狀結構,所述二氧化鋯與鋯酸酯之間的摩爾比為1:1.2,製成的輸送管機械強度大,撕裂強度和拉伸強度大,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好,輸送管3一端連接手柄7,另一端連接腔體4,手柄7上設置有控制器8,腔體4中設置有瓣膜存儲器9,瓣膜存儲器9通過導絲10與彈性支架5連接,瓣膜存儲器9中設置有柔性轉矩軸11,柔性轉矩軸11上設置有可膨脹的心臟瓣膜支架12,心臟瓣膜支架12為徑向可膨脹和可壓縮的支撐框架,心臟瓣膜支架12包括流入端21、流出端22、膨脹單元23,流入端與藥物環20連接,膨脹單元23設置在流入端21與流出端22之間,多個膨脹單元23彼此相互連接形成網狀結構的支柱件,能保證人工心臟瓣膜完整植入,並能與人體組織緊密結合,提高瓣膜移植的成功率,心臟瓣膜支架12的兩端均設置有覆膜縫合孔24,設置覆膜縫合孔能提高人體組織與人工心臟瓣膜的結合程度,提高瓣膜移植的成功率,心臟瓣膜支架12上還設置有示蹤環25,示蹤環25為螺線圓圈,由45號碳鋼鋼絲製成,設置示蹤環能有效的監測人工心臟瓣膜是否按要求移植到正確的位置,同時能保證在瓣膜脫離植入位置時能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瓣膜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心臟瓣膜支架12和柔性轉矩軸11之間通過膨脹錨固連接,植入過程中錨固連接容易脫離,降低了瓣膜移植過程中瓣膜釋放浪費時間,提高了移植的效率,彈性支架5位於輸送管3與腔體4的連接處,彈性支架5通過拉絲13與手柄7連接,彈性支架5上設置有導絲固定栓14和鎖定絲固定栓15,鎖定絲固定栓15上延伸出鎖定絲16,鎖定絲16與護理裝置2連接,釋放套筒6位於輸送管3與彈性支架5的連接處,護理裝置2嵌套在輸送裝置1上做軸向移動,護理裝置2是由止血鉗17、液體導流管18、偏置組件19、藥物環20組成,止血鉗17與鎖定絲16連接,位於腔體4的外側,液體導流管18與止血鉗17連接,偏置組件19位於心臟瓣膜支架12與柔性轉矩軸11之間,設置數量不少於3個,設置偏置組件能保證心臟瓣膜與柔性轉矩軸之間的緊密結合,防止在心臟瓣膜移植中造成位置偏差,影響移植的效率,藥物環20與心臟瓣膜支架12連接,藥物環20中的藥物為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能保證在人工心臟瓣膜移植初始時人體的排異反應造成血液凝固在人工心臟瓣膜上,造成人工心臟瓣膜的脫落,同時堵塞血管造成血栓,提高了人工心臟瓣膜的移植效率。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