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10:01: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超聲定位裝置,特別是一種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一方面,在臨床診斷和治療實踐中,我們發現對於一些疑似惡性或惡性的小病灶要做到術前準確定位相當困難,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對病灶穿刺活檢的成功率和準確率從而延誤臨床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還會因反覆穿刺甚至手術失敗給病人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比如:對於淺表器官(如乳腺、甲狀腺、腮腺等)及軟組織內發現的小病灶(≤1cm),超聲醫生很難對其進行較為精準的術前定位。
另一方面,在硬體設施相對落後的醫院,超聲診斷儀相對低端,不具備活檢穿刺引導條件,只能舟車勞頓轉診到人滿為患的二甲或三甲醫院,給本來有機會及時手術的病人不僅帶來極大不便,更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主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它可以方便快捷、輕輕鬆鬆將小病灶直接圈定在直徑1cm以內的範圍,對於一些疑似惡性或惡性小病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其穿刺活檢率,還可以提高手術切除的準確率,讓患者儘早明確診斷得到治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金屬圓環、手柄、塑料被覆纏繞線;該圓環連接在金屬手柄一端,該金屬圓環表面纏繞塑料被覆纏繞線。
所述的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一對上下組合式結構,上下組合式結構是由一個手柄前端與金屬圓環連接,金屬圓環表面是與金屬材質存在聲阻抗差的塑料被覆纏繞線。
所述的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金屬圓環左右兩端具有定位所需的水平參考線。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點及功能:
本實用新型裝置對於淺表器官(如乳腺、甲狀腺、腮腺等)及軟組織內發現的小病灶(≤1cm)超聲醫生可以對其進行較為精準的術前定位,利用超聲聲束在不同聲阻抗介質中傳播時在金屬圓環左右兩端所產生的超聲偽像—「側邊聲影」將小病灶直接圈定在直徑在1cm左右的範圍之內,對於一些疑似惡性或惡性小病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其穿刺活檢率,還可以提高手術切除的準確率,讓患者儘早明確診斷得到治療,為臨床醫生和患者帶來福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圖。
圖2是金屬圓環被覆纏繞線後的長軸平面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中,聲束在該小病灶超聲定位裝置圓環A、B兩端後方形成狹長的超聲偽像—「側邊聲影」的二維超聲聲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乳腺腫瘤(小病灶)的術前超聲體表定位中利用 「側邊聲影」將病灶圈定在該直徑約1cm的範圍之內的二維超聲聲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物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半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和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持式臨床小病灶的術前超聲定位裝置。如圖所示:它包括金屬圓環1、手柄2、塑料材質被覆纏繞線3;該圓環1連接在金屬手柄2的前端,該金屬圓環1表面纏繞物為塑料材質被覆纏繞線3。該金屬圓環1左右兩端具有定位所需的水平參考線4。
本實用新型中,金屬圓環1起固定支撐作用,在超聲探頭加壓時可以避免該裝置移位變形。手柄2在定位時方便超聲醫生操作。塑料被覆纏繞線3一方面可增加對入射聲波產生折射,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金屬材質對超聲探頭的損害。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體表探查,尋找病灶的大致位置。
2、左手通過手柄2握持本實用新型裝置,將其置於體表所見病灶的大致位置處,並在金屬圓環1內充填適量耦合劑。
3、調整聲束與本實用新型裝置間的夾角,在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金屬圓環1左右兩端的後方形成狹長的超聲偽像—「側邊聲影」,如圖3。
4、將病灶圈定在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金屬圓環1兩端後方出現的「側邊聲影」內,如圖4。
5、用油性筆在體表標註病灶的位置,此即臨床醫生穿刺或手術進針的位置。
再請參閱圖5、6,它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實物構造圖。如圖所示:該裝置包括一對上下組合式結構,上下組合式結構是由一個手柄前端連接金屬圓環1,該金屬圓環表面為塑料材質的被覆纏繞線3。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範圍內,合予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