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自動採收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4-04-06 22:56:05 1
微藻自動採收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包括一滾筒,所述滾筒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支座,所述滾筒兩端設置有環形封板,所述滾筒內側壁設置有沿軸向的螺旋狀分離槽,所述滾筒的側壁為篩網製成,所述滾筒側壁一端上設置有環形齒條以及一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與該環形齒條相嚙合的齒輪,所述滾筒的一端設置有輸液管,另一端設置有出料鬥,所述輸液管一端伸入滾筒內,所述出料鬥一端伸入滾筒內。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
微藻自動採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藻類養殖中,到了最後藻類培養好後,需要將藻類跟培養液分離出來;原有的裝備通常是將含藻培養液送入一個傾斜設置的過濾滾筒內,讓培養液從滾筒側壁流出,藻類從滾筒較低端流出,這種裝置存在藻類淤積在一處不流動,需要人為去推動,以及分離不徹底,藻類中還存留大量的培養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包括一滾筒,所述滾筒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支座,所述滾筒兩端設置有環形封板,所述滾筒內側壁設置有沿軸向的螺旋狀分離槽,所述分離槽的高度低於環形封板,所述滾筒的側壁為篩網製成,所述滾筒側壁一端上設置有環形齒條以及一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與該環形齒條相嚙合的齒輪,所述滾筒的一端設置有輸液管,另一端設置有出料鬥,所述輸液管一端伸入滾筒內,所述出料鬥一端伸入滾筒內。
[0005]進一步的,所述出料鬥在滾筒內的端部高於遠離滾筒的另一端設置。
[0006]進一步的,所述滾筒上方設置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朝向滾筒的嗔頭。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裝置讓藻類沿滾筒內螺旋分離槽移動,移動過程中培養液從滾筒側壁流出,藻類自然沿出料鬥流出,不淤積,過濾徹底。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0010]圖中:1-滾筒,11-環形封板,2-軸承支座,3-分離槽,4-輸液管,5-出料鬥,6_電機,61-齒輪,7-噴淋管,71-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包括一滾筒I,所述滾筒I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支座2,所述滾筒兩端設置有環形封板11,所述滾筒I內側壁設置有沿軸向的螺旋狀分離槽3,所述分離槽3的高度低於環形封板11,所述滾筒I的側壁為篩網製成,所述滾筒I側壁一端上設置有環形齒條以及一電機6,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與該環形齒條相嚙合的齒輪61,所述滾筒的一端設置有輸液管4,另一端設置有出料鬥5,所述輸液管4 一端伸入滾筒內,所述出料鬥5—端伸入滾筒內。
[0012]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料鬥在滾筒內的端部高於遠離滾筒的另一端設置。
[0013]本實施例中,所述滾筒上方設置有噴淋管7,所述噴淋管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朝向滾筒的噴頭71,需要更徹底清洗滾筒時,開啟噴頭,對滾筒外側壁進行衝洗。
[0014]使用時,輸液管將含藻類的培養液送入滾筒內,培養液從滾筒側壁濾出,藻類沿分離槽轉動前進,最後落入出料鬥流出。
[001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主權項】
1.一種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滾筒,所述滾筒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支座,所述滾筒兩端設置有環形封板,所述滾筒內側壁設置有沿軸向的螺旋狀分離槽,所述分離槽的高度低於環形封板,所述滾筒的側壁為篩網製成,所述滾筒側壁一端上設置有環形齒條以及一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與該環形齒條相嚙合的齒輪,所述滾筒的一端設置有輸液管,另一端設置有出料鬥,所述輸液管一端伸入滾筒內,所述出料鬥一端伸入滾筒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料鬥在滾筒內的端部高於遠離滾筒的另一端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自動採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滾筒上方設置有噴淋管,所述噴淋管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朝向滾筒的噴頭。
【文檔編號】C12M1/00GK205710732SQ20162041466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0日
【發明人】鄭行, 李林聲
【申請人】福清市新大澤螺旋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