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棒材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1-17 23:23:1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設備領域,具體的是一種棒材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在冶金及機械行業內,常見的軸類及管類工件的橫向移送裝置主要由以下幾種形式:1.簡易的撥料杆將工件撥到固定的斜臺架上,通過臺架的斜度使工件滾動到固定的低位而實現轉運;2.先進的惠斯頓旋轉槓桿;3.結構複雜的多自由度機械手。每種形式都有其優缺點及使用的限制條件。第一種,撥料杆及斜臺架形式,其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但使用過程中衝擊嚴重,對工件表面產生創傷,噪音太大,是一種低端的生產裝備;第二種,惠斯頓旋轉槓桿是一種先進的工件移送機構,可以實現對工件的「輕拿輕放」及快速轉運,但從高溫的加熱爐內取料時,爐口需要開設很高,熱量的散失嚴重,造成能源浪費,操作環境惡化,同時惠斯頓旋轉槓桿上的精密零部件(如軸承、鏈條等)需要進入到爐內,這些零件在高溫下會短期失效,從而影響正常生產;第三種,結構複雜的多自由度機械手,工作穩定,安全可靠,但造價昂貴,運行及維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棒材的橫向移送裝置結構複雜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棒材輸送裝置,該棒材輸送裝置結構簡單可以滿足棒材(如軸類及管類工件)在各加工工序間平穩、高速輸送,特別是在特殊工況條件下安全可靠地使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棒材輸送裝置,包括左半輸送機構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和第三左傳動軸,該左半輸送機構含有左託料臂、左擺臂和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左託料臂的一端和左擺臂的一端通過第三左傳動軸鉸接,左擺臂的另一端與第二傳動軸固定連接,第一傳動軸能夠通過該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驅動第三左傳動軸轉動,第三左傳動軸能夠驅動左託料臂轉動,第二傳動軸能夠驅動左擺臂轉動。
該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包括左第一鏈輪、左第二鏈輪、左第三鏈輪、左第一鏈條和左第二鏈條,左第一鏈輪固定套設於第一傳動軸的一端外,左第二鏈輪套設於第二傳動軸的一端外,左第三鏈輪固定套設於第三左傳動軸的一端外,左第一鏈輪和左第二鏈輪通過左第一鏈條連接,左第二鏈輪和左第三鏈輪通過左第二鏈條連接。
左第一鏈輪通過鍵與第一傳動軸連接固定,左第二鏈輪與第二傳動軸之間通過軸承連接。
左第二鏈輪含有雙排齒,左第一鏈條與該雙排齒中的一排齒對應連接,左第二鏈條與該雙排齒中的另一排齒對應連接。
該雙排齒的大小和結構相同,左第一鏈輪的節圓直徑小於左第二鏈輪的節圓直徑,左第二鏈輪的節圓直徑等於左第三鏈輪的節圓直徑。
左第三鏈輪與第三左傳動軸的一端固定連接,左託料臂的一端與第三左傳動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左擺臂位於左託料臂和左第三鏈輪之間,左擺臂的一端與第三左傳動軸之間通過軸承連接,左擺臂的另一端通過鍵與第二傳動軸連接固定。
左託料臂的另一端設有用於託起工件的開口。
該棒材輸送裝置還包括右半輸送機構,該右半輸送機構含有右託料臂、右擺臂和右鏈條鏈輪傳動組件,該右半輸送機構與該左半輸送機構互為鏡像,該右半輸送機構設置於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上。
該棒材輸送裝置含有多個該左半輸送機構和右半輸送機構,該棒材輸送裝置還包括用於驅動第一傳動軸轉動的第一驅動部件以及用於驅動第二傳動軸轉動的第二驅動部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新型結構新穎,性價比超高,可以滿足棒材(如軸類及管類工件)在各加工工序間平穩、高速輸送,完全可以取代現有的同類設備,具備極高的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圖1是該棒材輸送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該棒材輸送裝置的運動狀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11、第一傳動軸;12、第二傳動軸;13、第三左傳動軸;
21、左託料臂;22、右託料臂;
31、左擺臂;32、右擺臂;
41、左第一鏈輪;42、左第二鏈輪;43、左第三鏈輪;44、左第一鏈條;45、左第二鏈條;
50、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一種棒材輸送裝置,包括左半輸送機構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傳動軸11、第二傳動軸12和第三左傳動軸13,該左半輸送機構含有左託料臂21、左擺臂31和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左託料臂21的下端和左擺臂31的上端通過第三左傳動軸13鉸接,左擺臂31的下端與第二傳動軸12固定連接,第一傳動軸11能夠通過該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驅動第三左傳動軸13轉動,第三左傳動軸13能夠驅動左託料臂21轉動,第二傳動軸12能夠驅動左擺臂31轉動,如圖1至圖3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該左半輸送機構位於圖3中的左側,該左鏈條鏈輪傳動組件包括左第一鏈輪41、左第二鏈輪42、左第三鏈輪43、左第一鏈條44和左第二鏈條45,左第一鏈輪41固定套設於第一傳動軸11的一端外,左第一鏈輪41能夠與第一傳動軸11同步轉動,左第二鏈輪42套設於第二傳動軸12的左端外,左第三鏈輪43固定套設於第三左傳動軸13的左端外,左第三鏈輪43能夠與第三左傳動軸13同步轉動,左第一鏈輪41和左第二鏈輪42通過左第一鏈條44連接,左第二鏈輪42和左第三鏈輪43通過左第二鏈條45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左第一鏈輪41通過鍵與第一傳動軸11連接固定,左第二鏈輪42與第二傳動軸12之間通過軸承連接,即左第二鏈輪42套設於第二傳動軸12外,左第二鏈輪42能夠相對於第二傳動軸12轉動。左第二鏈輪42含有雙排齒,即如圖3所示,左第二鏈輪42含有左右兩排齒,左第一鏈條44與該雙排齒中的左側一排齒對應連接,左第二鏈條45與該雙排齒中的右側一排齒對應連接。該雙排齒的大小和結構相同,雙排齒的參數相同,左第一鏈輪41的節圓直徑小於左第二鏈輪42的節圓直徑,左第二鏈輪42的節圓直徑等於左第三鏈輪43的節圓直徑。左第一鏈輪41與左第二鏈輪42的傳動比大於1,左第二鏈輪42與左第三鏈輪43的傳動比等於1。
在本實施例中,左第三鏈輪43與第三左傳動軸13的左端固定連接,左託料臂21的下端與第三左傳動軸13的右端固定連接。左擺臂31位於左託料臂21和左第三鏈輪43之間,左擺臂31的上端與第三左傳動軸13之間通過軸承連接,即第三左傳動軸13能夠相對於左擺臂31轉動,左擺臂31的下端通過鍵與第二傳動軸12連接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左託料臂21的上端設有用於託起工件50的開口,如圖2所示,如該開口呈弧形(但不限於弧形),該開口的直徑大於工件50的直徑,工件50為棒材,如軸類及管類。該棒材輸送裝置還包括右半輸送機構,該右半輸送機構含有右託料臂22、右擺臂32和右鏈條鏈輪傳動組件,該右半輸送機構與該左半輸送機構相對於圖3中的中部的豎直中心線互為鏡像。左託料臂21與右託料臂22平行,左擺臂31與右擺臂32平行。該右半輸送機構設置於第一傳動軸11和第二傳動軸12上,該棒材輸送裝置還可以根據工件的長短可以設置多個該左半輸送機構和/或右半輸送機構,如圖2中,第一傳動軸11和第二傳動軸12上可以從左向右依次間隔的設置多個左半輸送機構,第一傳動軸11和第二傳動軸12上可以從左向右依次間隔的設置多個右半輸送機構。該棒材輸送裝置還包括用於驅動第一傳動軸11轉動的第一驅動部件以及用於驅動第二傳動軸12轉動的第二驅動部件。
該棒材輸送裝置的工作過程是,以該左半輸送機構為例,第一傳動軸11在第一驅動部件的驅動下通過固定於其上的左第一鏈輪41及左第一鏈條44驅動左第二鏈輪42作定軸旋轉,進而通過左第二鏈條45驅動左第三鏈輪43及左託料臂21作定軸擺動。第二傳動軸12在第二驅動部件的驅動下帶動左擺臂31作定軸擺動,該右半輸送機構與該左半輸送機構的工作過程相同,將上述兩個動作通過自動化控制程序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可以完成工件平穩、快速地輸送。
根據整體工藝布置、工件的長度和轉運的距離及相鄰設備的結構形式,合理設計託料臂(左託料臂21和右託料臂22)的數量和結構形式及擺臂(左擺臂31和右擺臂32)的數量和長度。傳動軸(第一傳動軸11、第二傳動軸12和第三傳動軸13)的動力驅動裝置(第一驅動部件和第二驅動部件)可以採用電動或液壓。自動控制上選用可靠的檢測和控制元件及相應的控制軟體。
該棒材輸送裝安裝於相鄰工序之間,用於工件的平穩、快速輸送,特別是在特殊工況條件下的輸送,如加熱爐的裝出料操作。機構通過兩根傳動軸、鏈輪、鏈條等零部件將擺臂和託料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動力裝置的驅動下可以實現工件的平穩、快速輸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所以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都應仍屬於本專利涵蓋的範疇。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特徵與技術特徵之間、技術特徵與技術方案之間、技術方案與技術方案之間均可以自由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