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黃粉甲為中間寄主繁育腫腿蜂的方法
2024-01-18 07:14:15
專利名稱:利用黃粉甲為中間寄主繁育腫腿蜂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繁育腫腿蜂的方法。
腫腿蜂雖然可以利用它們的自然寄主繁殖,但缺點在於自然寄主需設置餌木後通過人工刨木採集獲得,採集難度大。因此,如果利用自然寄主來繁蜂,其繁蜂的數量和可繁蜂的時間完全依賴於自然寄主在野外的發生狀況,不可能實現工廠化繁蜂以滿足大面積防治的需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步驟1.飼養中間寄主黃粉甲,(1)產卵及收卵在產卵箱的底部墊上1張稍硬的紙,然後放入人工飼料和黃粉甲成蟲,加蓋飼養,成蟲的密度約為70~80頭/100cm2,成蟲產下絕大部分的卵時,先將產卵紙取出,再用網篩篩出蟲糞,然後篩出有蟲卵的麥麩,把粘有卵的紙和麥麩放到飼養盆中,撒上一層薄薄的飼料,每隔1~3天收卵1次,收卵後10~15天,卵全部孵化,將粘有卵的紙取出,把初孵幼蟲輕輕抖落在飼養盆中;(2)幼蟲飼養8齡後每隔2~3天,每盆應加入250~500g飼料,幼蟲的密度控制在8~10萬頭/m2,幼蟲發育到12~14齡時,用篩子把幼蟲與殘餘的飼料、蟲糞分開,留下適量的幼蟲,讓其繼續發育為成蟲;(3)將幼蟲蛻皮化蛹後收集起來,在4℃環境下存放24小時;2.繁育腫腿蜂,首先在指形管中裝入2~3頭黃粉甲蛹,然後用毛筆刷接入4~6頭交過尾的雌腫腿蜂(蟲蜂比為1∶2),再用棉塞將管口塞緊放入塑料筐內,每筐250~300管,在筐上貼上標籤,註明接蜂日期、蟲蜂比、出蜂率等,將筐擺在繁蜂架上,繁蜂室內溫度控制在28~30℃,溼度60~70%,使其產卵並發育至成蜂,卵至羽化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3.60℃,有效積溫為320.07℃,每天早晚開滅菌燈半小時,並經常檢查腫腿蜂寄生、作繭、羽化情況,發生滋生黴菌的試管及時挑出,待子代蜂出齊3~5天後,將指形管取出放入冷藏室內貯藏(溫度控制在5~10℃),然後商品蜂儲存待運。
所述中間寄主黃粉甲的幼蟲一般用麥麩作飼料,還可以用木薯渣、黃豆渣、酒糟渣等與麩皮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飼料。
試驗表明,平均接蜂率70%~98%,羽化率90%以上,每頭中間寄主黃粉甲幼蟲可繁育子蜂10~18頭。
本發明可以實現工業化繁育腫腿蜂用於防治天牛等蛀幹害蟲,有利於推動生物防治措施在森林保護工作中的應用,控制次生性害蟲的蔓延,從而大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以節省人力、物力。應用在防治花卉、中藥材、果樹等經濟作物的害蟲方面,將會降低經營成本,減少農藥的汙染和殘留,對「綠色食品」的生產、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維護生態環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a.產卵及收卵在產卵箱的底部墊上1張稍硬的紙,然後放入人工飼料和黃粉甲成蟲,加蓋飼養,一般用麥麩作飼料,還可以用木薯渣、黃豆渣、酒糟渣等與麩皮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飼料。成蟲的密度約為70~80頭/100cm2,成蟲產下絕大部分的卵時,先將產卵紙取出,再用網篩篩出蟲糞,然後篩出有蟲卵的麥麩,把粘有卵的紙和麥麩放到飼養盆中,撒上一層薄薄的飼料。由於成蟲又取食自己卵的習性,所以每隔1~3天收卵1次,收卵後10~15天,卵全部孵化,將粘有卵的紙取出,把初孵幼蟲輕輕抖落在飼養盆中;b.幼蟲飼養8齡後幼蟲的發育比較迅速,食量劇增。每隔2~3天,每盆應加入250~500g飼料,幼蟲的密度控制在8~10萬頭/m2,幼蟲發育到12~14齡時,用篩子把幼蟲與殘餘的飼料、蟲糞分開,留下適量的幼蟲,讓其繼續發育為成蟲;c.將幼蟲蛻皮化蛹後收集起來,在4℃環境下存放24小時。2.繁育管氏腫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a.在指形管(50×10mm)中裝入2~3頭黃粉甲蛹,然後用毛筆刷接入4~6頭交過尾的雌腫腿蜂(蟲蜂比為1∶2);b.用棉塞將管口塞緊放入塑料筐內,每筐250~300管,在筐上貼上標籤,註明接蜂日期、蟲蜂比、出蜂率等;c.將筐擺在繁蜂架上,繁蜂室內溫度控制在28~30℃(±0.5℃),溼度60~70%,使其產卵並發育至成蜂,卵至羽化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3.60℃,有效積溫為320.07℃;d.每天早晚開滅菌燈半小時,並經常檢查腫腿蜂寄生、作繭、羽化情況,發生滋生黴菌的試管及時挑出;e.待子代蜂出齊3~5天後,將指形管取出放入冷藏室內貯藏(溫度控制在5~10℃),然後商品蜂儲存待運。
權利要求
1.利用黃粉甲為中間寄主繁育腫腿蜂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1)飼養中間寄主黃粉甲a.產卵及收卵在產卵箱的底部墊上1張稍硬的紙,然後放入人工飼料和黃粉甲成蟲,加蓋飼養,成蟲的密度約為70~80頭/100cm2,成蟲產下絕大部分的卵時,先將產卵紙取出,再用網篩篩出蟲糞,然後篩出有蟲卵的麥麩,把粘有卵的紙和麥麩放到飼養盆中,撒上一層薄薄的飼料,每隔1~3天收卵1次,收卵後10~15天,卵全部孵化,將粘有卵的紙取出,把初孵幼蟲輕輕抖落在飼養盆中;b.幼蟲飼養8齡後每隔2~3天,每盆應加入250~500g飼料,幼蟲的密度控制在8~10萬頭/m2,幼蟲發育到12~14齡時,用篩子把幼蟲與殘餘的飼料、蟲糞分開,留下適量的幼蟲,讓其繼續發育為成蟲;c.將幼蟲蛻皮化蛹後收集起來,在4℃環境下存放24小時;(2)繁育腫腿蜂a.在指形管中裝入2~3頭黃粉甲蛹,然後用毛筆刷接入4~6頭交過尾的雌腫腿蜂(蟲蜂比為1∶2);b.用棉塞將管口塞緊放入塑料筐內,每筐250~300管,在筐上貼上標籤,註明接蜂日期、蟲蜂比、出蜂率等;c.將筐擺在繁蜂架上,繁蜂室內溫度控制在28~30℃,溼度60~70%,使其產卵並發育至成蜂,卵至羽化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3.60℃,有效積溫為320.07℃;d.每天早晚開滅菌燈半小時,並經常檢查腫腿蜂寄生、作繭、羽化情況,發生滋生黴菌的試管及時挑出;e.待子代蜂出齊3~5天後,將指形管取出放入冷藏室內貯藏(溫度控制在5~10℃),然後商品蜂儲存待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腫腿蜂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寄主黃粉甲的幼蟲一般用麥麩作飼料,還可以用木薯渣、黃豆渣、酒糟渣等與麩皮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作飼料。
全文摘要
利用黃粉甲為中間寄主繁育腫腿蜂的方法,涉及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繁育腫腿蜂的方法,可以實現工業化繁育腫腿蜂用於防治天牛等蛀幹害蟲,有利於推動生物防治措施在森林保護工作中的應用,控制次生性害蟲的蔓延,從而大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以節省人力、物力。
文檔編號A01K67/00GK1415196SQ0215941
公開日2003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徐志強, 賈新剛, 趙兵 申請人:徐志強, 賈新剛, 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