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天的散文:秋天真美
2024-11-21 04:25:11
秋天真美春之前是冬,春之後是夏,與春隔得最遠的便是秋天了。雖然現在已是春天了,可我卻還在懷念秋天。因為秋天有時真的能勝過「春朝」。
秋天又怎能勝過「春朝」呢?雖然才過了炎炎的夏日,但是秋天卻絲毫沒有一點溫暖的氣息,一切都是冷的。樹木都落下了枯黃的葉子,花花草草也都凋零了,一切都毫無生機,有怎麼能夠勝過「春朝」呢?
多數人只知秋天的蕭瑟,自然不明白秋之美。
秋天到了,樹葉都落下了,但卻也結滿了累累的果實。花草都枯萎了,可麥田卻長出了金黃的稻穀,一眼望去,儘是金黃的一片,田間,一些人們正在收割稻穀,儘是一幅和諧的畫面。天上白雲悠閒的飄過,告別了夏日的炎熱,迎來的儘是秋日的無限涼爽。躺在草坪上,享受著這秋日給人們的禮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天到了,雖然許多花兒都枯萎了。但是,菊花卻開了,「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的盛開,是對秋天的淡然的一個詮釋,也為這秋天添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遠遠望去,儘是一片片野菊花的海洋,儘是一片繽紛的世界,一點也不遜色春天。菊花的盛開,也正是給春夏兩季的花畫上一個句號。
已是春天,我卻在讚美秋天,似乎有些可笑。但我讚美秋天是因為我發現秋天,真的很美。
感悟秋天一場綿綿的秋雨,將夏天遠遠的拋開,自北國吹來的陣陣涼風,驅走了高溫悶熱的酷暑,將一片片泛黃的樹葉吹落撒滿一地。
陡然涼爽的空氣,催人一早一晚加衣蓋被,防止秋寒的侵襲。人說「自古秋日悲寂寥」。從宋朝詞人辛棄疾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到李清照的「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人比黃花瘦」,還有秋瑾女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無不詮釋出四季輪迴的秋天是多麼的蕭殺與沉鬱。
從學校走向社會,從社會到軍營,再從軍營到社會,似人生的一個個站臺,幾多追求、幾多尋覓、幾多坦誠、幾多努力……機遇就象一個個負心的「女郎」將我無情地拋棄。放眼風雨裡程,心中不免湧起一陣孤寂……
再回首「恍然如夢」,偶爾也嘗試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境界。以平常心善待生活,且不去管那付出的多少,有多少回報,收到的果實是酸辣,還是苦澀,但願最終能贏得自己賴以生存的方寸之地。磨難與幸福雖無法成正比,然而只要堅守「生於斯、長於斯」,不被時代、生活所拋棄,也就無怨無悔。
秋雨衝淡了我每一回痛苦的記憶,歲月的年輪撫平了心靈上的一道道裂痕,用寬容豁達的胸襟去包攬下那世間的繁瑣、喧囂、曲解、誹謗和爭執,惟有在夜深人靜之時,獨居一方陋室,煉獄般地挑燈苦讀,在家人的鼾聲中馳騁於「人類天國」的四季。或是在聆聽風聲、雨聲、鐘聲、雞鳴犬吠聲中鋪下一疊稿紙,在直線加方塊裡,或在敲擊電腦鍵盤的噼啪聲中,描繪著人們的喜怒哀樂、生活的千變萬化,在大千世界裡,渴望摘取一串沉甸甸的理想的開心果實。正如有支歌中唱道:「不經歷風雨,難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亦如「要生存就得先把淚擦乾,走過去,前面是藍天。」這就是一條不變的人生哲理!
王安石有句膾炙人口的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天是清高的,如果你創造出了富有與輝煌,面對那滿地的落葉,你會不屑一顧;秋天又是惆悵的,倘若你虛度了春和夏,經受不住生活的磨難與事業的失敗那麼秋天就無法使你感到前途的光明。
我是從春天走來的,卻沒了春天的稚嫩;我走過了夏天,也沒了夏天的狂熱,因為我已進入一個成熟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