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節能先行高中作文
2024-11-23 14:59:11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浪費資源,節約每一滴水,不亂仍垃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文明節能先行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生態文明節能先行
「白雲朵朵,綠草如茵。」這不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嗎?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生活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生態環境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態環境的文明。
其實,說起生態文明,說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總以為生態文明離我很遙遠,所以亂仍垃圾,浪費資源這種事我是經常幹,雖然別人多次告誡我,要保護生態環境,可我卻總是滿不在乎。讓我印象最深,也是讓我最慚愧地要數那一次了。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天空還飄起了小雪。可偏偏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裡我做值日。這麼冷的天誰不想早點兒回家?於是我們著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內的值日,最後只剩下垃圾沒倒。可誰想在這麼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我估計我們就是那「三個和尚」了。幾個人在空蕩蕩的教室裡大眼瞪著小眼,瞪了半天,組長才發話:「這垃圾總得有人倒,可你們都不願意,我看不如這樣吧!採用抽籤的方法決定誰去倒。」說罷,從桌子上拿起幾張廢紙,又拿了一根筆,塗塗畫畫一陣後,她將紙條遞給了我們。我順手拿了一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打開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無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腳踩了踩裝得滿滿的垃圾,提著它下了樓。
不料,剛一下樓,一陣凜冽的寒風夾雜著冰雪向我刮來。我連忙閉上眼睛,待風颳完後,我覺得垃圾好像輕了許多。緊接著,我眼前就飄過了幾團白色的東西。遭了,垃圾被吹飛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沒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當我走時,我卻聽到了一個聲音:「姐姐,不要走,紙已經不『飛』了,快把它撿起來好嗎?」我回頭一看,是一個剛入學的小女孩,正在望著我。我剛想去撿,可轉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見了,多丟人!小女孩看我不動,就自己撿了起來,我看著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個剛入學的,就這麼知道環保,可我呢?都一個中學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這兒,我與小女孩一起撿起了垃圾。這次雖然回家晚了,可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教育課。自那以後,我再也不做對生態環境不好的事情了,每當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我會主動上前制止。因為我知道,生態環境是否文明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也無法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跡,但我們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念。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費資源,節約每一滴水,不亂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學習上少用或不用木製鉛筆,學會廢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也能為生態文明貢獻不小的力量。
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吧!讓天空增添一抹藍,森林增添一抹綠。我呼籲: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第二篇:生態文明節能先行
現在,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越來越多,越來越厲害,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颱風、洪水、泥石流、乾旱------接連不斷,為了人類的地球,為了美麗的家園,我們要保護環境,生態文明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事物之一。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不珍惜水,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是啊,的確要珍惜水,我國已有6000多個城市缺水,在那裡,想要找到一滴水,也是很困難的,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也要珍惜水,例如:用洗米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洗潔精的汙染;洗澡改盆浴為淋浴,並使用低流量蓮蓬頭,避免長時間衝淋。如果人人都這樣節約水,一個月就共節省60億立方米水。另外,我們在學校,公共廁所看到水龍頭在滴水,就一定要去將水龍頭擰緊;在遊樂場,當看到有小朋友玩水,就一定要去制止他們。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應該珍惜每一滴水,用實際行動珍愛生命之水。
樹木,它可以給予我們新鮮的空氣,保持水土,防止洪水和沙塵暴的來臨。可是,這幾年以來,樹木卻越來越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一些人貪財,將大量的樹木砍伐,做成了家具、白紙、一次性筷子來賺錢。可是,人們買了紙後不但不珍惜,而且隨意往地上一扔。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白紙就是樹木,扔掉白紙就等於砍伐樹木啊!我們不要以為一雙雙一次性筷子、一張張紙扔掉無所謂,中國有13億多人口,如果他們每個人都那麼想那麼做的話,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誰也不敢想像。同學們,我們要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張,不亂砍濫伐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節電。電,也同水一樣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家,和電有關的東西也非常多,如:空調、電腦、洗衣機、冰箱……只要我們節省這些跟電有關的東西,也可以省很多。用微波爐做飯既省電又鮮美,兩全其美。還有一種節電的方法:蒸東西時,蒸鍋水不要放得太多,一般以煮好後鍋內剩半碗水為宜,這樣做,既可省水又最大程度地節約了煤氣,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能步行的儘量步行,近距離外出儘量用自行車,不用摩託車、電動車,外出遊玩儘量搭乘公交車。購物使用購物袋。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養成節水節電節能的好習慣,過低碳生活給身邊的人做一個好榜樣!讓蒼老的地球重新煥發光彩!
第三篇:生態文明節能先行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習近平同志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在我國,公共機構體量大、節能潛力大、示範性強,是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我們要不斷提高公共機構節能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貢獻。
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意義重大
節約能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費總量仍在增長,粗放用能現象還比較普遍。如果不厲行節能,能源安全的風險將不斷加大,同時會對環境產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壓力。近年來,我國能源大量消費造成汙染物過度排放,對民眾健康的危害日益顯現。我國從東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多次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受影響人口6億多人。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氣等汙染的元兇,厲行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日益迫切。
公共機構是節約能源、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主體。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與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業相比,公共機構具有便於集中管理、執行力強的優勢,在保證社會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公共機構還是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主體。《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關於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實施的意見》把節能產品和環境標誌產品列入了政府優先採購或強制採購的範圍,這不僅可以形成相當大規模的投資,還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公共機構節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努力,公共機構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公共機構節能是提升自身公信力和節能監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級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既是能源消費者,又是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工作的倡導者和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公共機構只有帶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才能有效對其他社會主體在節能環保方面進行監督管理。其次,公共機構節能對全社會有重要的影響和示範作用。黨政機關是全社會行為和道德風尚的標杆。只有公共機構帶頭節約能源資源、注重環境保護,才能引導全體國民提高節能和保護環境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節能環保氛圍。
公共機構節能取得的成績及面臨的挑戰
黨和國家為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基礎工作紮實開展,重點工程逐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
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和重點工程取得進展。「十二五」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創建了一批管理科學精細、資源利用高效、崇尚勤儉節約、踐行綠色低碳的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引領帶動全國公共機構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各省(區、市)實施公共機構辦公建築節能改造約8200萬平方米,實施數據中心節能改造面積約17萬平方米,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改造項目470個。中央國家機關完成122萬平方米辦公建築供熱計量節能改造,在26個部門開展了新能源公務用車試點。此外,公共機構節約用水和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建設工作也都在積極開展。
公共機構節能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一是政策法規體系初步形成。2008年《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出臺,27個省(區、市)出臺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區制定了涉及能源資源消耗統計、計量器具配備、考核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印發了《公共機構節能「十二五」規劃》,初步構建起管理有辦法、執行有標準、實施有規劃的政策法規體系。二是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各地區、各部門全部成立或明確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機構,建立了議事協調機制,基本實現了工作有機構管、有專人抓。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節能聯絡員、統計員制度,上下協調、橫向互動、共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技術支撐和市場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計量統計逐步規範。發布了《公共機構節能節水技術產品參考目錄(2013年度)》,規範了中央級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流程。出臺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與管理的國家標準,制定並兩次修訂《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提升了數據採集和處理能力。現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有力促進了數據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機構節能面臨的挑戰。應該看到,由於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開展時間不長,一些管理部門認識不到位,節能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工作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還相對薄弱。各項配套制度、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不同地區、不同系統工作發展不平衡,有的地區特別是市、縣一級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員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手段還比較單一。依靠行政手段多,依靠經濟、技術手段少,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機制還不夠健全。公共機構節能的投資、補貼等政策還需要完善,節能資金投入不足,激勵約束機制需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機構開展節能工作的外部約束和內在動力不足。此外,公共機構節能減排還面臨辦公建築面積、用能設備、用能人數進一步增加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