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音響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0:40:01 4
專利名稱:電子音響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音響裝置,包括混音器、錄音機或類似物,可固定並支撐於一個支架上。
背景技術:
傳統電子音響裝置,如混音器和錄音機,在使用時,是放置在一基座如桌子上。
(如,參見日本已註冊的實用新型No.3009699)。
當為了使電子音響裝置可攜帶而減小其尺寸和重量時,支撐該電子音響裝置的支撐件,例如基座,就也需要是可攜帶的。然而,傳統放置該電子音響裝置的基座,例如桌子,幾乎是不可攜帶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同時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帶的電子音響裝置,其可固定在一支架上,並由該支架支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的結構特徵在於該電子音響裝置足夠小從而可攜帶,其中在一本體的上表面設有多個操作鈕,在一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內螺紋,並且所述內螺紋可與設於一支架的上端的外螺紋嚙合,從而使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可固定到該支架的上端並由該支架支撐。
根據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的另一個結構特徵在於該電子音響裝置具有多個接線端子,通過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接線端子的線而與多個電子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電子裝置,該電子音響裝置足夠小可攜帶,其中在一本體的上表面上設有多個通過所述線連接並控制所述外部電子裝置的操作鈕,在下表面上設有內螺紋,並且所述內螺紋可與設於一支架的上端的外螺紋嚙合,從而使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可固定到支架的上端並由該支架支撐。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適於攜帶並能由支架支撐。因此,電子音響裝置和支架都可以攜帶到任何期望的地方來使用。而且,該電子音響裝置在本體的下表面上設有內螺紋,同時支架的上端設有可與設於下表面的內螺紋嚙合的外螺紋。該電子音響裝置可通過內螺紋和外螺紋之間的螺紋接合安裝到支架的上端。因此,該電子音響裝置可容易地安裝到支架上和從支架上拆卸下來。
為了安裝電子音響裝置,那些用於麥克風或照相機的支架都可以使用。另外,安裝到支架上的電子音響裝置可以朝向各種方向;可以通過改變電子音響裝置的方位而使上表面朝前或朝上。
根據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的另一個結構特徵在於在該本體的相對表面的背面上設有一溝槽,該溝槽從所述背面的一端通過該背面的中心延伸到另一端,並且所述內螺紋設在所述溝槽上。由於該溝槽是設於該本體的相對表面的背面上,所以使用者可通過將手臂放置在溝槽上而容易地握持該電子音響裝置,並且從而容易地攜帶該電子音響裝置。而且,該溝槽增加了該電子音響裝置的強度。
根據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的還有另一個結構特徵在於該電子音響裝置形成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這樣當該電子音響裝置放置在一桌子上時,其上表面就具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並且當安裝到該支架上時該電子音響裝置位於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由於這個特徵,例如,當該電子音響裝置放在一桌子上並由一坐在椅子上的使用者操作時,該電子音響裝置的上表面有一低的前部和高的後部,使得使用者操作更容易。另一方面,當該電子音響裝置設置在一支架上時,該電子音響裝置的上表面保持在一水平線上,並且允許使用者在舒適的位置操作該電子音響裝置,以站立的姿勢從上俯看該電子音響裝置。如該支架一樣可使用的是直立式支架,可讓該電子音響裝置保持穩定性。
在此,由於該溝槽是從本體的下表面的前端到後端形成於該下表面上,以便形成的該溝槽的底部基板(頂板)基本上與本體的上表面平行,當電子音響裝置安裝到支架上時,其上表面可保持在一基本上水平線上。該內螺紋優選基本上設置在溝槽的中心或設置在溝槽內位於電子音響裝置重心稍偏後的位置。而且,當該溝槽的底部基板與本體的上表面不平行時,安裝到支架上的該電子音響裝置的上表面可通過傾斜地形成內螺紋而保持基本上水平。
圖1是包括本發明電子音響裝置一個實施例的混音器的上表面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混音器的下表面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混音器後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混音器沿4-4線的橫截面示意圖;圖5是安裝件的放大的截面示意圖;圖6是支架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顯示支架具有特徵的部分的橫截面圖;圖8是混音器固定在支架上的狀態的側視圖;圖9是混音器固定在桌子上的狀態的側視圖;及圖10是混音器由手握持的狀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描述。圖1至圖4顯示了一個混音器M,其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電子音響裝置。圖1是從上方側視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從下方側視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後視圖。圖4是沿圖1中截面線4-4的橫截面示意圖。
形成混音器M外部的本體10在一平面上為四邊形,其是由樹脂材料製成。該本體10形狀如一個盒子並被設計成具有一個較低的前部(圖1中的左下側)和一個較高的後部(圖1中的右上側)。在本體10的上表面11上設有一個降低該前部並抬高該後部的臺階。該前部形成一個操作鈕安裝部分11a,並且該後部形成一個接線端子安裝部分11b。在該操作鈕安裝部分11a上設置有相隔一定間距的多個操作鈕12。在該接線端子安裝部分11b上設置有相隔一定間距的多種連接接線端子13。在上表面11的前部設有一個電平計12a。電平計12a包括多個用於右聲道的右發射裝置和多個用於左聲道的左發射裝置。
如圖2所示,在本體10的下表面(底面)14上形成有一個溝槽15,該溝槽沿橫向從前端穿過中心延伸到後部。該溝槽15的寬度設計成適合成年人的臂部。一底部基板15a(也就是圖2中溝槽15的頂板部分)與本體10的上表面11平行。獲得的溝槽15的前部深度淺,後部的深度深。在由該底部基板15a中心向後稍微偏離的位置(由重心向後稍微偏離的位置)設有一個基本上如環狀的安裝件16。在該安裝件16的內環表面形成本發明的一具有內螺紋16a的螺紋孔。
該安裝件16是由金屬形成的。如圖4和5所示,在安裝件16的外圍表面的中間形成有一凸緣狀突出部16b。該安裝件16安裝在溝槽15的底部基板15a上並且其外圍表面通過基體注塑成型法(outsert molding)固定到底部基板15a上。而且,該突出部16b阻止該安裝件16從底部基板15a上脫離。該安裝件16的底端稍稍向下突出於溝槽15的底部基板15a之外。
在本體10的下表面14的四個角落附近設有盤狀支撐突出部17,突出於下表面14之外。在本體10的下表面14和側面10a和10b之間分別設有三角形斜面14a和14b,其寬度朝向後部逐漸增加。在本體10的後部也形成有一後面板18,其上設有開關19和接線端子13a。
圖6示出了用於支撐混音器M的支架20。該支架20由下列部件組成一有三條腿21a的三角架21和連接這三條腿21a的連接件21b,一由三角架21向上延伸的支柱22,一設於支柱22上端外圍的管狀旋轉件23,和一設於旋轉件23上端的壓緊環24。支柱22的底端設有外螺紋,同時三角架21的連接件21b設有內螺紋,從而外螺紋和內螺紋之間相配合將支柱22和三角架21相連接。如圖7所示,在支柱22的上部外表面上也形成有外螺紋22a。
一接合件25突出於支柱22的上端面之外。在該接合件25的外表面上設有外螺紋25a,其與設置在混音器M的安裝件16上的內螺紋16a相嚙合。通過把安裝件16的內螺紋16a和接合件25的外螺紋25a擰到一起,該混音器M就設置在了支架20的上端。
在旋轉件23和壓緊環24的內表面上分別形成有內螺紋23a和24a,其分別與支柱22的外螺紋22a相嚙合。繞支柱22向上旋轉該旋轉件23和壓緊環24,使得外螺紋22a和內螺紋23a和24a之間的螺紋接合確保了當安裝件16的內螺紋16a與接合件25的外螺紋25a相嚙合時混音器M固定到了支架20上。
如上所述的混音器M,通過接線端子13與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相連,由使用者對操作按鈕12進行操作而工作。當混音器M工作時,將其如圖8所示放置在支架20上,儘管也可如圖9所示放在一個桌子26上使用。為了將混音器M架到支架20上,則需將三角架21連接到支柱22上,以將支架20豎立在地面上。然後,將設於支架20的上端的外螺紋25a與混音器M的內螺紋16a相配合,並且旋轉混音器M。
上述步驟使得外螺紋25a和內螺紋16a之間通過螺紋相接合,從而將混音器M固定到支架20上。接著,旋轉壓緊環24使其向上移動直到與安裝件16的底端表面相接觸。在這個步驟中,由於安裝件16由底部基板15a向下突出,因此允許使用者在擰壓緊環24時有足夠的空間,不會在擰壓緊環24時由於使用者的手指接觸底部基板15a而有困難。然後,使用者握持該旋轉件23的中部向上旋轉移動該旋轉件23,直到壓緊環24進一步壓靠到安裝件16上。通過這些步驟,可將混音器M更安全地固定到支架20上。
與連接接線端子13和13a相連的是來自電子裝置例如麥克風、樂器、和錄音機的各種線27。混音器M可通過這些線27與多個電子裝置相連。
當混音器M設置在支架20上時,該混音器M的上表面11保持在一水平線上。因此,使用者可以站著操作該混音器M,俯看該混音器M的上表面11。該多條線27是與設於混音器M的接線端子安裝部分11b上的連接接線端子13連接,並向混音器M的後部延伸,因此這些線27的重量施加在該混音器M的後部上。然而,具有與支架20的外螺紋25a嚙合的內螺紋16a的混音器M安裝件16是形成於本體10的溝槽15的底部基板15a中心稍偏後的位置,因此支架20可以直立並保持安裝在其上的混音器M的平衡。
更具體地說,由於支架20是在底部基板15a中心稍偏後的位置支撐該混音器M,並且該底部基板15a是位於本體10的下表面14以上,所以該混音器M的重心位於自身較低部位,具有更好的穩定性。通過使用者操縱這些操作鈕12,混音器M可獲得來自各種音樂裝置,如電子樂器、電樂器和麥克風的音頻信號,並且為了控制音量和改變音調而將從各種樂器、人聲等發出的音調轉換成電信號。然後該混音器M將這些信號傳送到輸出裝置。
當在桌子26上操縱混音器M時,使用者是坐在椅子上從較低的位置來操縱該混音器M。當放在桌子上時,混音器M的上表面11是傾斜的,前部的水平位置比後部低。這個傾斜的表面可使使用者操作更容易。當要攜帶該混音器M時,如圖10所示,使用者可以用手28a握住該混音器M的後部而很容易地攜帶該混音器M。使用者也可以用手28a握住混音器M的前端,倒置攜帶該混音器M。
而且,使用者可以通過將支柱22從三角架21的連接件21b上脫開而拆除該支架20,這樣也可使該支架20具有可攜帶性。因此,使用者可將混音器M和支架20攜帶到期望的地方使用。當攜帶時,使用者可以容易地使混音器M與/從支架20嚙合和脫開。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混音器M是以較小的尺寸設計製造的,並且混音器M的本體10是由樹脂材料形成的,這樣使得混音器M重量較輕並且容易攜帶。而且,設於本體10的下表面14的溝槽15還進一步改善了混音器M的可攜帶性,可讓使用者將手臂放置在溝槽15上容易地攜帶該混音器M。而且,由於用於支撐混音器M的支撐件是由可攜帶的支架20形成的,因此該支架20以及該混音器M都適於攜帶。因此,使用者可將混音器M和支架20攜帶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來使用。
此外,由於該混音器M是通過安裝件16的內螺紋16a與接合件25的外螺紋25a相嚙合而設置在支架20上的,因此混音器M的安裝和拆卸是很容易的。另外,壓緊環24和旋轉件23的使用可進一步確保安裝件16與接合件25之間的螺紋嚙合。
在將混音器M安裝到支架20上時,壓緊環24可以很容易地擰緊,因為安裝件16是突出於底部基板15a之外的。另外,由於安裝件16是設置在溝槽15內,因此該安裝件16可避免由於和一個物體或類似物接觸而破損,並且當該混音器M安裝到支架20上時,其重心是位於自身較低部位,可提供更好的穩定性。
此外,由於安裝件16是設置在溝槽15內底部基板15a的中心稍偏後的位置,因此設置在支架20上的並連接有線27的混音器M的穩定性得到改善。另外,因為安裝件16是設置在底部基板15a的中心稍偏後的位置,所以在使用者的腿和支架20的三角架21之間保持有足夠的距離可防止使用者的腿碰到該三角架21並被其絆倒,確保使用者的安全。而且,使用支架20就不需要使用桌子了,減少了成本。
上述實施例的結構可選擇性地進行改變。例如,儘管上述實施例採用了支架20,其包括通過螺紋互相連接的三角架21和支柱22,但是該支架20也可以用帶有可摺疊的三角架的支架,如安裝相機用的支架。進一步地說,任何支架都可以使用,只要其上端有螺紋,混音器M可以安裝到上面即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安裝件16是由金屬製成的,但安裝件16也可以由樹脂材料製成。在這裡,採用的是比形成本體10的樹脂更硬的樹脂。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溝槽15的底部基板15a是平行於本體10的上表面11,但底部基板15a可以不平行於本體10的上表面11。這時,內螺紋16a是傾斜的,以便當本體10安裝到支架20上時,本體10的上表面11基本上是保持水平的。
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混音器M是被用作一個電子音響裝置,但本發明的電子音響裝置並不限於混音器M,而是可以是一個錄音機或類似物。特別是,具有一前部低於後部的本體的電子音響裝置可獲得較佳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音響裝置,其足夠小從而可攜帶,其特徵在於,在一本體的上表面設有多個操作鈕,在該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內螺紋,並且所述內螺紋與設於一支架上端的外螺紋嚙合,由此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固定在該支架的上端並由該支架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本體的下表面上設有一溝槽,該溝槽從所述下表面的一端通過所述下表面的中心延伸到另一端,並且所述內螺紋設在所述溝槽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形成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以便當所述電子音響裝置放置在一桌子上時,其上表面就具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並且當安裝到所述支架上時所述電子音響裝置位於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4.一種電子音響裝置,其具有多個接線端子,該電子音響裝置通過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接線端子的線而與多個電子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電子裝置,該電子音響裝置足夠小從而可攜帶,其特徵在於,在一本體的上表面上設有多個操作鈕,該多個操作鈕控制通過所述線連接的所述外部電子裝置,在所述本體的下表面設有一溝槽,該溝槽從所述下表面的一端通過所述下表面的中心延伸到另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形成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這樣當所述電子音響裝置放置在一桌子上時,其上表面就具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並且當安裝到所述支架上時所述電子音響裝置位於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6.一種電子音響裝置,其具有多個接線端子,該電子音響裝置通過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接線端子的線而與多個電子裝置連接,並控制所述電子裝置,該電子音響裝置足夠小從而可攜帶,其特徵在於,在一本體的上表面上設有多個操作鈕,該多個操作鈕控制通過所述線連接的所述外部電子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一本體的下表面上設有內螺紋,並且所述內螺紋與設於一支架的上端的外螺紋嚙合,從而使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可固定到支架的上端並由該支架支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本體的下表面上設有一溝槽,該溝槽從所述下表面的一端通過所述下表面的中心延伸到另一端,並且所述內螺紋設在所述溝槽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溝槽的前部的深度淺,後部的深度深。
10.根據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形成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這樣當所述電子音響裝置放置在一桌子上時,其上表面就具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並且當所述電子音響裝置安裝到所述支架上時,位於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11.根據權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該上表面的前部設有電平計。
12.根據權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該本體的下表面和側面之間分別設有三角形斜面,其寬度在其後部增加。
13.根據權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該本體的下表面的四個角落附近設有盤狀支撐突出部,突出於下表面之外。
14.根據權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形成於該本體後部的後面板上設有一開關和一接線端子。
15.根據權利要求6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音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音響裝置是一個混音器。
全文摘要
一種可攜帶的混音器(M),其底部基板(15a)上設有內螺紋(16a),支架(20)的上端部設有與內螺紋(16a)嚙合的外螺紋(25a)。混音器(M)可通過內螺紋(16a)與外螺紋(25a)的螺紋接合安裝到支架(20)上。而且,在該混音器(M)的下表面(14)上設有一溝槽(15),該溝槽從該下表面(14)的一端通過中心延伸到另一端。在所述溝槽(15)上設有內螺紋(16a)。所述混音器(M)形成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這樣當所述混音器(M)放置在一桌子(26)上時,其上表面(11)就具有一低的前部和一高的後部,並且當安裝到所述支架(20)上時所述混音器位於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因此,提供了一種可固定到一支架上並由該支架支撐的可攜帶的電子音響裝置。
文檔編號G10H1/32GK1494052SQ0315856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19日
發明者羽場大輔 申請人:山葉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