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陶瓷吸聲材料及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3-04 11:58:15 2
本發明屬於新型建築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陶瓷吸聲材料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伴隨社會的高速發展,噪聲汙染日益嚴重。吸聲材料是建築裝修的一種功能性材料,它具有吸聲與裝飾的雙重要求,既要美觀又要實現吸聲的特殊要求。任何材料對聲音都能吸收,只是吸收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是平均吸聲係數大於0.2的材料,列為吸聲材料。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吸聲與隔聲材料,通常防火、耐候、強度、吸聲與隔聲等性能不佳,在應用時暴漏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鑑於此,特提出本發明。
木棉纖維是一種天然的綠色環保纖維,其中空度高達80-90%,並具有獨特的防黴、防潮、防蛀、防水等特點,在吸聲材料領域木棉多以填充絮料的形式而得以應用,因此填充層需要一定的厚度才能實現較多的木棉填充,材料也因此較厚,重量也無法進一步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及製備方法,所述製備的陶瓷吸聲材料強度高、防火、防潮、抗凍、耐老化、耐化學腐蝕、輕薄,也無任何有機揮發物,是一種綠色環保吸聲隔聲材料。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29份、
碳化矽7-14份、
石英巖11-18份、
板巖6-12份、
矽線石6-10份、
熟滑石微粉15-22份、
凹凸棒土3-12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1-1.4份、
木棉纖維0.5-1.5份、
助劑0.1-0.4份。
優選地,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26份、
碳化矽7-11份、
石英巖11-13份、
板巖6-11份、
矽線石7-10份、
熟滑石微粉18-22份、
凹凸棒土9-12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1-1.1份、
木棉纖維0.5-1.2份、
助劑0.1-0.3份。
優選地,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份、
碳化矽8份、
石英巖12份、
板巖9份、
矽線石9份、
熟滑石微粉19份、
凹凸棒土10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5份、
木棉纖維0.8份、
助劑0.2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用作建築吸聲材料,配方組成如下:剛玉25-29份、碳化矽7-14份、石英巖11-18份、板巖6-12份、矽線石6-10份、熟滑石微粉15-22份、凹凸棒土3-12份、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1-1.4份、木棉纖維0.5-1.5份、助劑0.1-0.4份。經過如下方法: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吸聲強度高、防火、防潮、抗凍、耐老化、耐化學腐蝕、輕薄,也無任何有機揮發物,是一種綠色環保吸聲隔聲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9份、
碳化矽7份、
石英巖18份、
板巖6份、
矽線石10份、
熟滑石微粉15份、
凹凸棒土12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1份、
木棉纖維1.5份、
助劑0.1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份、
碳化矽14份、
石英巖11份、
板巖12份、
矽線石6份、
熟滑石微粉22份、
凹凸棒土3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1.4份、
木棉纖維0.5份、
助劑0.4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6份、
碳化矽7份、
石英巖13份、
板巖6份、
矽線石10份、
熟滑石微粉18份、
凹凸棒土12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1份、
木棉纖維1.2份、
助劑0.1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份、
碳化矽11份、
石英巖11份、
板巖11份、
矽線石7份、
熟滑石微粉22份、
凹凸棒土9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1.1份、
木棉纖維0.5份、
助劑0.3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陶瓷吸聲材料,所述陶瓷吸聲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剛玉25份、
碳化矽8份、
石英巖12份、
板巖9份、
矽線石9份、
熟滑石微粉19份、
凹凸棒土10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0.5份、
木棉纖維0.8份、
助劑0.2份。
優選地,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混合進行混煉,得硫化層。
優選地,所述助劑包括增強劑、分散劑、保水劑、潤滑劑和助磨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剛玉細度為20-100目。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陶瓷吸聲材料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稱量剛玉、碳化矽、石英巖、板巖、矽線石、熟滑石微粉、凹凸棒土,通過球磨充分研磨混合;
(2)在步驟(1)所得物料中加入助劑、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膠和木棉纖維,充分攪拌混合,在70℃條件下,保溫30min,所得物料以9000rpm的攪拌速率攪拌15min,之後倒入模具中;
(3)將步驟(2)所得物料乾燥、脫模後,在1500℃保溫110min,燒結得到一種陶瓷吸聲材料。
優選地,所述步驟(3)乾燥在60-80℃條件下進行。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並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