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UM結構3D印表機的可調節皮帶鬆緊滑塊的製作方法
2024-03-11 06:59: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皮帶鬆緊調節領域,尤其涉及3D印表機的皮帶鬆緊調節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於UM結構3D印表機的可調節皮帶鬆緊滑塊。
背景技術:
3D列印技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技術上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體系,3D列印技術擁有著諸多優點,如:可以節省材料、不用剔除邊角料、材料利用率高,能列印出組裝好的產品,通過摒棄傳統生產線而降低了生產成本,甚至還能挑戰大規模生產方式;還可以自動、快速、直接和精確地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化為模型,能直接製造零件或模具,並做到很高的精度和複雜程度,且能在數小時內成形,讓設計和開發實現了從平面圖到實體的飛躍,從而有效地縮短產品研發周期。目前,3D列印技術可應用的行業也逐漸擴大,從產品設計到模具設計與製造,材料工程、醫學研究、文化藝術、建築工程等等都逐漸的使用 3D印表機技術,使得3D印表機技術有著廣闊的前景。
3D列印技術是一種累積製造技術,它以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特殊蠟材、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列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製造三維的物體。由於分層製造存在「臺階效應」,在一定微觀尺度下,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因此提高3D印表機步數的精度是提高3D列印技術的關鍵之一。現在常用的UM結構的3D印表機的步數精度與3D印表機中皮帶的鬆緊程度密切相關,印表機皮帶過松或過緊,都可能產生「失步」現象,對列印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如何更方便快捷的調節皮帶鬆緊程度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UM結構3D印表機的可調節皮帶鬆緊滑塊,目的在於解決現有的UM結構3D印表機的皮帶鬆緊程度不便於調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於UM結構3D印表機的可調節皮帶鬆緊滑塊,包括滑塊主體,所述滑塊主體上設置有直線軸承孔和光軸孔,分別用於與3D印表機的直線軸承、光軸連接。還包括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調節螺杆和用於傳動的開口皮帶。所述滑塊主體下端設置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內對稱設置有可相對滑動的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和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所述滑塊主體上的T型滑槽兩端封閉並開設第一調節杆孔,所述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上部設置第二調節杆孔,所述第二工字型固定滑塊上部設置第三調節杆孔,所述第一調節杆孔、第二調節杆孔和第三調節杆孔與調節螺杆連接,所述第二調節杆孔和第三調節杆孔的內螺紋與調節螺杆的外螺紋相適應,所述第二調節杆孔的內螺紋為正向螺紋,對稱的,所述第三調節杆孔的內螺紋為反向螺紋,所述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下設置有第一皮帶壓板並通過螺栓緊密連接,對稱的,所述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下設置有第二皮帶壓板並通過螺栓緊密連接,3D印表機的開口皮帶的兩端分別固定於兩個皮帶固定滑塊和皮帶壓板之間。
優選的,為便於控制滑塊滑動,在所述調節螺杆的兩端設置六角形螺帽,所述調節螺杆的螺帽間的長度等於所述滑塊主體的長度。
優選的,為了轉動調節螺杆時能更省力、快捷,所述第一調節杆孔內壁光滑,且直徑略大於調節螺杆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採用開口皮帶代替現有的閉口皮帶,用對稱設置的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和皮帶壓板分別將開口皮帶兩端固定並連接成環狀,開口皮帶的長度可以隨意調節,可以適用於各種尺寸規格的UM印表機,突破了皮帶對於UM印表機尺寸規格的束縛。
(2)滑塊主體內設置T型滑槽,在T型滑槽內對稱設置兩個皮帶固定滑塊,通過螺杆將三者串聯在一起,將兩個皮帶固定滑塊的調節杆孔的內螺紋設置為對稱的正反螺紋,並與調節螺杆外螺紋相適應,使調節螺杆轉動時,兩個皮帶固定滑塊可以沿調節螺杆在T型滑槽內部相對運動,從而調節皮帶的鬆緊程度,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按照實際情況更精確地控制皮帶的鬆緊程度,避免「失步」現象發生。
(3)調節螺杆兩端設置六角形螺帽,通過轉動滑塊主體兩端的螺帽即可轉動調節螺杆,使皮帶固定滑塊的調節更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UM結構3D印表機中的位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立體放大圖;
圖3為滑塊主體外觀示意圖;
圖4為滑塊主體內部構造示意圖;
圖5為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外觀示意圖;
圖6為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外觀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外觀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內部構造示意圖;
其中1-滑塊主體;2-調節螺杆;3-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4-第一皮帶壓板;5-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6-第二皮帶壓板;7-開口皮帶;8-直線軸承;9-光軸;12-直線軸承孔;13-第一調節杆孔;14-光軸孔;15-T型滑槽;31-第二調節杆孔;51-第三調節杆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實施例1:
結合附圖1、2和3所示,一種用於UM結構3D印表機的可調節皮帶鬆緊滑塊,包括滑塊主體1,所述滑塊主體1上設置有直線軸承孔12和光軸孔14,分別用於與3D印表機的直線軸承8、光軸9連接,還包括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5、第一皮帶壓板4、第二皮帶壓板6、調節螺杆2和用於傳動的開口皮帶7。
結合附圖4-8所示,所述滑塊主體1下端設置有T型滑槽15,所述T型滑槽15內對稱設置有可相對滑動的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和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5,所述滑塊主體上1的T型滑槽15兩端封閉並開設第一調節杆孔13,所述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上部設置第二調節杆孔31,所述第二工字型固定滑塊上部5設置第三調節杆孔51,所述第一調節杆孔13、第二調節杆孔31和第三調節杆孔51與調節螺杆2連接,所述第二調節杆孔31和第三調節杆孔51的內螺紋與調節螺杆2的外螺紋相適應,所述第二調節杆孔31的內螺紋為正向螺紋,對稱的,所述第三調節杆孔51的內螺紋為反向螺紋,所述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下設置有第一皮帶壓板4並通過螺栓緊密連接,對稱的,所述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5下設置有第二皮帶壓板6並通過螺栓緊密連接。
使用時,根據UM結構3D印表機的尺寸規格確定所述開口皮帶7的長度,並將開口皮帶7的兩端分別固定於兩個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和皮帶壓板之間。當UM結構3D印表機出現因開口皮帶7過松或過緊而導致的「失步」情況時,本領域技術人員旋轉調節螺杆2,所述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5沿T型滑槽15相對移動,從而拉緊或放鬆開口皮帶7,使開口皮帶7的鬆緊調節至適宜的程度。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螺杆2的兩端設置六角形螺帽,所述調節螺杆2的螺帽間的長度等於所述滑塊主體1的長度,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旋轉滑塊主體1兩端的螺帽即可轉動調節螺杆2,從而移動第一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3、第二工字型皮帶固定滑塊5,實現對開口皮帶7鬆緊程度的調節。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調節杆孔13內壁光滑,且直徑略大於調節螺杆2的直徑,轉動調節螺杆2時,第一調節杆孔13和調節螺杆2之間的摩擦力較小,調節開口皮帶時更省力、零件磨損更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