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4-03-10 21:43:15
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包括(1)提供一下模和一上模,其中,下模包括凹模;上模包括上模板、固定板和可活動的卸料板,固定板的中心安裝有拉光頭,拉光頭的下端穿出於卸料板的底面,固定板上還安裝有位於拉光頭一側的衝針和護套,護套套在衝針的外側並且衝針的下端伸出護套下端外側,護套和衝針的下端均伸入卸料板內;(2)、將彈簧墊片安裝在凹模上;(3)令上模向下運動與下模合模,使拉光頭向下伸入彈簧墊片的中心孔內,且同時,卸料板被下模抵推而向上運動,衝針隨上模向下運動而顯露於卸料板外側並衝裁彈簧墊片以形成攻牙底孔。本發明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可避免衝針彎曲或斷針,降低了產品報廢率和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衝孔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對於8_厚的彈簧墊片100通常因為其厚度太厚而導致在鑽孔工序中其小孔無法用模具衝出,一般都是用模具先打一個Imm深的凹點IOOa (如圖1所示),再靠人工用鑽頭在鑽床上隨著打出來的凹點將孔鑽穿,鑽出來的孔徑、孔距準確性不是很高,容易偏大或偏小導致產品的報廢率高,生產效率低,增加了成本。而用鑽床來衝孔時,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會出現衝針彎曲或者斷針的現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解決了衝針彎曲或斷針的問題,降低了產品報廢率和成本。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該衝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提供一下模和一上模,其中,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設置的底板和凹模;所述上模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模板、第一上墊板、第二上墊板、固定板和可活動的卸料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安裝有拉光頭,所述拉光頭的下端穿出於所述卸料板的底面,所述固定板上還安裝有位於所述拉光頭一側的衝針和護套,所述護套套在所述衝針的外側並且所述衝針的下端伸出所述護套下端外側,所述的護套和衝針的下端均伸入所述卸料板內;
(2)、將一彈簧墊片安裝在所述凹模上,使所述彈簧墊片的中心孔正對所述拉光頭;(3)令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與所述下模合模,使所述拉光頭向下伸入所述彈簧墊片的中心孔內,且同時,所述卸料板被所述下模抵推而向上運動,所述衝針隨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而顯露於所述卸料板外側並衝裁所述彈簧墊片以形成攻牙底孔。
[0005]較佳地,步驟(1)中的護套包括套體和設於所述套體下端的三個爪部,所述衝針位於所述套體內,且所述衝針的下端穿過所述的三個爪部的中心,所述的三個爪部位於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設置。
[0006]較佳地,所述的三個爪部中,每相鄰的兩個爪部之間的夾角為60°。
[0007]較佳地,所述套體的長度為33-37_,所述爪部的長度為5-9_。
[0008]較佳地,步驟(1)中的上模還包括模柄,所述模柄固定在所述上模板的上方。
[0009]較佳地,步驟(1)中的固定板和卸料板上還安裝有導柱,所述凹模上設有與所述導柱對應的定位孔,步驟(3)中,上模向下運動時,所述導柱對應伸入所述定位孔內。
[0010]較佳地,步驟(1)中的第一上墊板上還安裝有打板。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利用護套護住衝針可使衝針不容易彎曲和斷針,增強了耐用性;利用拉光頭對準彈簧墊片的中心孔,提高了彈簧墊片上所鑽得的孔的孔徑和孔距的準確性,降低了產品的報廢率,降低了成本。
[0012]通過以下的描述並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彈簧墊片預衝孔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明彈簧墊片的衝孔結構的剖視圖。
[0015]圖3為圖2中的護套的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中的護套底部的端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0018]請參考圖2-4,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結構包括相互配合的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設置的底板I和用於安裝彈簧墊片Ia的凹模2,所述凹模2上設有定位孔2a。所述彈簧墊片Ia的厚度為8mm。所述上模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設置的模柄3、上模板
4、第一上墊板5、第二上墊板6、固定板7和可上下活動的卸料板8,所述固定板7和卸料板8的中心安裝有與彈簧墊片Ia的中心孔對應的拉光頭9,所述固定板7和卸料板8上安裝有位於所述拉光頭9 一側的衝針10和護套11,所述護套11套在所述衝針10的外側並且所述衝針10的下端伸出所述護套11下端的外側,並且,在所述上模與所述下模未合模時,所述的護套11和衝針10的下端均伸入所述卸料板8內,在所述上模與下模合模時,所述衝針10的下端顯露於所述卸料板8的外側。所述的固定板7和卸料板8上還安裝有導柱12,所述導柱12與所述定位孔2a對應配合。所述第一上墊板5上還安裝有打板13。
[0019]所述護套11包括套體I Ia和設於所述套體Ila下端的三個爪部11b,所述衝針10位於所述套體Ila內,且所述衝針10的下端穿過所述的三個爪部Ilb的中心,所述的三個爪部Ilb位於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設置。所述的三個爪部Ilb中,每相鄰的兩個爪部Ilb之間的夾角a為60°。所述套體Ila的長度LI為33_37mm,所述爪部Ilb的長度L2為5_9mm。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套體Ila的長度LI為35mm,所述爪部Ilb的長度L2為7mm。
[0020]本發明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步驟為:
[0021 ] ( I)、提供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
[0022](2)、將所述彈簧墊片Ia安裝在所述凹模2上,使所述彈簧墊片Ia的中心孔正對所述拉光頭9。
[0023](3)、令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與所述下模合模,所述拉光頭9隨所述上模向下運動並伸入所述彈簧墊片Ia的中心孔內,且同時,所以卸料板8被所述下模抵推而往上運動,所述衝針10隨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而露出於所述卸料板8的外側並衝裁所述彈簧墊片Ia以形成攻牙底孔。
[0024]由於設置了所述護套11,故可以利用護套11保護衝針10,避免衝針10彎曲和斷針,增強了衝針10的耐用性,且提高了生產效率;由於設置了所述拉光頭9,利用拉光頭9對準彈簧墊片Ia的中心孔,提高了彈簧墊片Ia上所鑽得的攻牙底孔的孔徑和孔距的準確性,降低了彈簧墊片Ia的報廢率,降低了成本(如下表所示為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的對比);對於需要鑽多個攻牙底孔的彈簧墊片la,用本衝孔結構只要一次衝裁即可,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0025]
【權利要求】
1.一種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該衝孔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提供一下模和一上模,其中,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設置的底板和凹模;所述上模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設置的上模板、第一上墊板、第二上墊板、固定板和可活動的卸料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安裝有拉光頭,所述拉光頭的下端穿出於所述卸料板的底面,所述固定板上還安裝有位於所述拉光頭一側的衝針和護套,所述護套套在所述衝針的外側並且所述衝針的下端伸出所述護套下端外側,所述的護套和衝針的下端均伸入所述卸料板內; (2)、將一彈簧墊片安裝在所述凹模上,使所述彈簧墊片的中心孔正對所述拉光頭; (3)令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與所述下模合模,使所述拉光頭向下伸入所述彈簧墊片的中心孔內,且同時,所述卸料板被所述下模抵推而向上運動,所述衝針隨所述上模向下運動而顯露於所述卸料板外側並衝裁所述彈簧墊片以形成攻牙底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的護套包括套體和設於所述套體下端的三個爪部,所述衝針位於所述套體內,且所述衝針的下端穿過所述的三個爪部的中心,所述的三個爪部位於同一圓周上且等間隔設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三個爪部中,每相鄰的兩個爪部之間的夾角為60°。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套體的長度為33_37mm,所述爪部的長度為5_9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的上模還包括模柄,所述模柄固定在所述上模板的上方。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的固定板和卸料板上還安裝有導柱,所述凹模上設有與所述導柱對應的定位孔,步驟(3)中,上模向下運動時,所述導柱對應伸入所述定位孔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墊片的衝孔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的第一上墊板上還安裝有打板。
【文檔編號】B21D28/34GK103611780SQ201310572087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梁承榮 申請人:梧州恆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