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扣釘及供釘器的製作方法
2024-03-05 13:27:1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V字形扣釘及供釘裝置,尤其是能配合釘扣機械釘鈕扣的異形扣釘及供釘器。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十字形扣釘不能進行緊密式的排列和組合,因此不適合通過機械裝置進行連續不斷的輸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十字形扣釘不便於通過機械裝置進行輸送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異形扣釘及供釘器,該異形扣釘及供釘器能通過將扣釘設置成V字形結構,從而使其便於排列和組合,並因此適合機械裝置進行連續的輸送。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背板、釘杆、止退環、蓋板、釘匣、驅動孔、活塞、導向板、限位槽、出釘孔和彈簧。
扣釘由背板和釘杆共同構成,背板為V字形平面板結構,釘杆為柱形結構,釘杆的下端頭設置為錐形結構,在釘杆的柱壁上設置有若干道止退環,背板橫向設置,三個釘杆縱向設置在背板的下方,三個釘杆的上端頭分別與背板左右支板的外端頭和背板的尖端頭連接。釘匣為上端開口的矩形箱體結構,在釘匣中設置有前後兩個相互平行的導向板,兩個導向板將釘匣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中後三個平行的通道,兩個導向板的右端頭均與釘匣的右箱壁連接,兩個導向板的左端頭均釘匣的左箱壁之間保留一定的間隙,兩個導向板的上端面均低於釘匣的箱口端面。在釘匣箱底板的左端開設有出釘孔,所述的出釘孔與扣釘的背板形狀相同。活塞設置在釘匣的中間通道中,在活塞的右端頭與釘匣的右箱壁之間設置有彈簧,在釘匣中間通道的箱底板上開設有與通道平行的限位槽,在活塞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與限位槽相配合的榫頭。蓋板連接在釘匣的上埠上,在蓋板左端的蓋面上開設有與釘匣中的出釘孔相對應的驅動孔。若干個扣釘從左向右順序設置在釘匣中,各個扣釘的背板均位於前後導向板的上端面與蓋板之間,各個扣釘上的中間釘杆順序排列在釘匣的中間通道內,各個扣釘上的前後兩個釘杆分別順序排列在釘匣中的前後兩個通道內,釘匣中最左端的扣釘與釘匣中的出釘孔相對應,釘匣中最右端的扣釘其中間的釘杆與活塞連接。
使用中,當釘扣機械上的驅動杆通過蓋板上的驅動孔進入釘匣中時,即可將扣釘沿釘匣上的出釘孔擠出。當釘扣機械上的驅動杆退出釘匣時,活塞即可在彈簧的作用下將另一個扣釘推動至釘匣的左端位置並與出釘孔對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扣釘設置成V字形結構,從而使其便於排列和組合,並因此適合機械裝置進行連續的輸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扣釘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供釘器的主視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圖6是圖4的A-A剖面放大圖。
圖7是圖4的B-B剖面放大圖。
圖8是圖5的C-C剖面放大圖。
圖9是圖6裝填扣釘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7裝填扣釘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背板。2.釘杆。3.止退環。4.蓋板。5.釘匣。6.驅動孔。7.活塞。8.導向板。9.限位槽。10.出釘孔。1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中,扣釘由背板1和釘杆2共同構成,背板1為V字形平面板結構,釘杆2為柱形結構,釘杆2的下端頭設置為錐形結構,在釘杆2的柱壁上設置有若干道止退環3,背板1橫向設置,三個釘杆2縱向設置在背板1的下方,三個釘杆2的上端頭分別與背板1的三個端頭連接。釘匣5為上端開口的矩形箱體結構,在釘匣5中設置有前後兩個相互平行的導向板8,兩個導向板8將釘匣5的內部空間分隔為前中後三個平行的通道,兩個導向板8的右端頭均與釘匣5的右箱壁連接,兩個導向板8的左端頭均釘匣5的左箱壁之間保留一定的間隙,兩個導向板8的上端面均低於釘匣5的箱口端面。在釘匣5箱底板的左端開設有出釘孔10,所述的出釘孔10與扣釘的背板1形狀相同。活塞7設置在釘匣5的中間通道中,在活塞7的右端頭與釘匣5的右箱壁之間設置有彈簧11,在釘匣5中間通道的箱底板上開設有與通道平行的限位槽9,在活塞7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與限位槽9相配合的榫頭。蓋板4連接在釘匣5的上埠上,在蓋板4左端的蓋面上開設有與釘匣5中的出釘孔10相對應的驅動孔6。若干個扣釘從左向右順序設置在釘匣5中,各個扣釘的背板1均位於前後導向板8的上端面與蓋板4之間,各個扣釘上的中間釘杆2順序排列在釘匣5的中間通道內,各個扣釘上的前後兩個釘杆2分別順序排列在釘匣5中的前後兩個通道內,釘匣5中最左端的扣釘與釘匣5中的出釘孔10相對應,釘匣5中最右端的扣釘其中間的釘杆2與活塞7連接。
在圖1、圖5、圖9、圖10中,使用中,當釘扣機械上的驅動杆通過蓋板4上的驅動孔6進入釘匣5中時,即可將扣釘沿釘匣5上的出釘孔10擠出。當釘扣機械上的驅動杆退出釘匣5時,活塞7即可在彈簧11的作用下將另一個扣釘推動至釘匣5的左端位置並與出釘孔10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