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的人工栽培的製作方法
2024-03-05 08:29:15 1
酸棗的人工栽培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方法,引導人們對酸棗進行不同品種的栽培與維護。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其具體方法為:一、採收成熟果實,堆積,漚爛果肉,洗淨。二、進行沙藏處理,在10月中旬進行播種,按行距40cm,深10-15cm開溝,每隔12cm播種1粒,覆5cm,澆水保溼。育苗2年即可定植,開穴,穴深寬各50cm,每穴1株,培土,澆水,再培土。三、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幹2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狀剝皮。
【專利說明】酸棗的人工栽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酸棗的人工栽培。
【背景技術】
[0002]酸棗屬於原始野生品種,種類大概分為:蘋果型、鴨蛋形和介於這兩種之間的另一種類型。如果按酸棗的品味來分,可分為三種;一類是酸甜類,另一類為偏酸類型,還有一種品味不太上口,微酸而且不甜。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酸棗核的大小來分;一種是核小肉厚,另一種則是核大肉薄。在原始的棗類品種中,有一類介於酸棗和大棗之間的一個早熟品種。現在,這個品種已經很難見到,它的成熟期往往要比其它任何一種棗類提前,大概提前一個月左右。這種棗不但核小肉厚,而且吃起來脆甜微酸可口,外形類似於蘋果。關於酸棗的某些種類,就目前來看,正處於在逐漸的減少和瀕臨滅絕階段。主要原因是人們對自然界物種的保護不到位,也是隨著現代鄉村城市化的不斷擴展而導致的物種滅絕高速提升。
[0003]酸棗嫩葉中含蛋白質12%?16%,脂肪1.5%?3.5%,碳水化合物62%?70%,維生素C 380?650毫克/100克,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藥用成分。其味甘,性平;具有鎮定、養心安神,治失眠,鎮痛抗驚厥,降溫作用;可使心腦血管收縮性增強,並可使血壓持續下降;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可使燒傷引起的皮膚損害有加快恢復的作用;降低血液中脂肪密度——降脂作用,補肝膽,益肝氣,除虛煩,安心神,治心悸,怔忡,不眠多夢,神魂不安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方法,引導人們對酸棗進行不同品種的栽培與維護。
[0005]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其具體方法為:
(I)採收成熟果實,堆積,慪爛果肉,洗淨。
[0006](2)進行沙藏處理,在10月中旬進行播種,按行距40cm,深10-15cm開溝,每隔12cm播種I粒,覆5cm,澆水保溼。育苗2年即可定植,開穴,穴深寬各50cm,每穴I株,培土,澆水,再培土。
[0007](3)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幹2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狀剝皮。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其具體方法為:
(I)採收成熟果實,堆積,慪爛果肉,洗淨。
[0009](2)進行沙藏處理,在10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按行距40cm,深10-15cm開溝,每隔12cm播種I粒,覆5cm,澆水保溼。育苗2年即可定植,開穴,穴深寬各50cm,每穴I株,培土,澆水,再培土。
[0010](3)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幹2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狀剝皮。
【權利要求】
1.一種酸棗的人工栽培,其具體方法為: (1)採收成熟果實,堆積,慪爛果肉,洗淨; (2)進行沙藏處理,在10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按行距40cm,深10-15cm開溝,每隔12cm播種1粒,覆5cm,澆水保溼;育苗2年即可定植,開穴,穴深寬各50cm,每穴1株,培土,澆水,再培土; (3)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把主幹2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形成樹冠;也可進行環狀剝皮。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4429756SQ20131042152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任炳奇 申請人:任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