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創麻醉針頭的製作方法
2024-03-31 14:39:05 1

本發明屬於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針頭,具體涉及一種微創麻醉針頭。
背景技術:
麻醉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為手術治療或者其它醫療檢查治療提供條件,以避免病人發生精神緊張和反射性不良反應,從而增加病人的不適和痛苦,使病人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中,在對不良刺激無反應、暫時性失去記憶的情況下接受手術或者診斷性醫療檢查,使病人儘快恢復健康。
麻醉一般分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複合麻醉三種,其中局部麻醉是指利用局部麻醉藥,使身體的某一部位暫時失去感覺,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區域阻滯、局部浸潤麻醉和表面麻醉等,其中局部浸潤麻醉是直接將局部麻醉藥注射至手術部位,並均勻分布到整個手術區的各層組織內,以阻滯疼痛的傳導,是臨床小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
目前,局部浸潤麻醉在注射局部麻醉藥時,還沒有專用的注射用具,一般還是沿用市場上常見的注射器,注射深度不好控制,只能依靠醫務人員根據個人經驗將局部麻醉藥注射至手術部位的中心,然後等待麻醉藥慢慢擴散至整個手術區的各層組織內,等待時間長,同時注射針頭大,容易引發疼痛和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注射深度容易控制、麻醉速度快、麻醉效果好的微創麻醉針頭,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局部浸潤麻醉引發病人的疼痛和不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創麻醉針頭,包括針頭座和設置於所述針頭座上端的針管,所述針管的上端設有微創麻醉器,所述微創麻醉器為空腔結構,所述空腔結構與所述針管的內部空腔是連通的,所述微創麻醉器包括扁圓柱體空腔和麻醉針尖矩陣,所述麻醉針尖矩陣設置於所述扁圓柱體空腔的上端面中心且大約佔所述扁圓柱體空腔的上端面面積的一半,所述麻醉針尖矩陣由多根注射針尖a組成,所述注射針尖a的高度為1~3mm,所述注射針尖a的直徑為0.05~0.1mm,所述高度為1~3mm、直徑為0.05~0.1mm的多根注射針尖a均勻分布於所述扁圓柱體空腔的上端面中心並組成一短而寬的所述麻醉針尖矩陣。
優選的,所述麻醉針尖矩陣有多根注射針尖b組成,所述注射針尖b的高度為5~15mm,所述注射針尖b的直徑為0.1~0.2mm,所述高度為5~15mm、直徑為0.1~0.2mm的多根注射針尖b均勻分布於所述扁圓柱體空腔的上端面中心並組成一長而窄的所述麻醉針尖矩陣。
優選的,所述針管為彎曲結構。
優選的,所述針管為固定轉接管且所述針頭座為軟管,所述軟管的一端緊套於所述固定轉接管的外端。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現有注射器的基礎上,將針頭的針尖改造為微創麻醉器,微創麻醉器針尖直徑小,能夠減少注射時引發的病人疼痛和不適;
(2)微創麻醉器通過麻醉針尖矩陣將局部麻醉藥注射至手術部位,麻醉針尖矩陣相比於現有的單個針尖,注射範圍加大,使得局部麻醉藥擴散加快,麻醉速度快,同時兩種不同結構的麻醉針尖矩陣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手術部位,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設計合理;
(3)微創麻醉器的麻醉針尖矩陣設置為大約佔扁圓柱體空腔的上端面面積一半,剩餘一半的扁圓柱體空腔起到阻擋麻醉針頭繼續深入的作用,注射深度容易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微創麻醉器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微創麻醉器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第六種實施方式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針頭座2、針管3、微創麻醉器31、扁圓柱體空腔32、麻醉針尖矩陣33、注射針尖a34、注射針尖b4、固定轉接管5、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提供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一種微創麻醉針頭,包括針頭座1和設置於針頭座1上端的針管2,針管2的上端設有微創麻醉器3,其中針頭座1和針管2可以採用現有技術的結構,以方便與現有技術的針筒配合使用,微創麻醉器3設置於現有技術針頭上針尖的位置,完成局部麻醉藥的輸出。微創麻醉器3為空腔結構,空腔結構與針管2的內部空腔是連通的,具體而言,局部麻醉藥從針筒推入針管2,從針管2流入微創麻醉器3,從微創麻醉器3注射到病人的手術部位。微創麻醉器3包括扁圓柱體空腔31和麻醉針尖矩陣32,扁圓柱體空腔31用於固定麻醉針尖矩陣32,麻醉針尖矩陣32通過微創式插入病人的手術部位,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入病人的手術部位,同時麻醉針尖矩陣32相比於現有技術的單個針尖,注射範圍加大,使得局部麻醉藥擴散加快,起到加快麻醉速度的作用。麻醉針尖矩陣32設置於扁圓柱體空腔31的上端面中心且大約佔扁圓柱體空腔31的上端面面積的一半,剩餘一半的扁圓柱體空腔31起到阻擋麻醉針頭繼續深入的作用,方便醫務人員容易控制局部浸潤麻醉的注射深度。麻醉針尖矩陣32由多根注射針尖a33組成,注射針尖a33的高度為1~3mm,注射針尖a33的直徑為0.05~0.1mm,高度為1~3mm、直徑為0.05~0.1mm的多根注射針尖a33均勻分布於扁圓柱體空腔31的上端面中心並組成一短而寬的麻醉針尖矩陣32,短而寬的麻醉針尖矩陣32適用於對較為表淺的手術部位進行麻醉,如對體表皮膚的切割、灼燒等外科手術。
請參閱圖3和圖4,本發明提供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具體地,麻醉針尖矩陣32有多根注射針尖b34組成,注射針尖b34的高度為5~15mm,注射針尖b34的直徑為0.1~0.2mm,高度為5~15mm、直徑為0.1~0.2mm的多根注射針尖b34均勻分布於扁圓柱體空腔31的上端面中心並組成一長而窄的麻醉針尖矩陣32,長而窄的麻醉針尖矩陣32適用於對較為深入的手術部位進行麻醉,如齲齒根管治療、拔牙手術等。
進一步地,針管2為彎曲結構,將針管2設為彎曲結構後,能夠方便醫務人員對一些特殊的手術部位進行麻醉,如齲齒根管治療、拔牙手術等。具體而言,請參閱圖5,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微創麻醉器3與彎曲結構的針管2相結合的麻醉針頭,適用於口腔麻醉時使用,請參閱圖6,為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微創麻醉器3與彎曲結構的針管2相結合的麻醉針頭,適用於齲齒根管治療、拔牙手術等進行麻醉。
實際使用時,通過現有的針頭和針筒將適量的麻醉藥抽取入針筒內,然後倒置針筒取下針頭,將本發明安裝在針筒上即可使用,使用時將本發明的微創麻醉矩陣32對準病人的手術部位,緩慢而勻速地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入病人的手術部位。
進一步地,針管2為固定轉接管4且針頭座1為軟管5,軟管5的一端緊套於固定轉接管4的外端,具體而言,局部麻醉藥通過對接軟管5,再流經固定轉接管4後流入扁圓柱體空腔31,然後通過麻醉針尖矩陣32注射入病人的手術部位,方便麻醉針頭與現有的注射泵配套使用,注射泵注射相比於手動注射,注射速度均勻穩定,病人感覺更為舒適。實際使用時,將軟管5與注射泵上的針筒對接好,用手拿住固定轉接管4的內端,將麻醉針尖矩陣32對準病人的手術部位,啟動注射泵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入病人的手術部位,同時,軟管5可以設置為實際需要的長度,使用方便。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