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閥門漏鬥式尿液收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4 17:43:0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臨床醫學檢驗尿液標本的收集裝置,具體地說,就是一種閥門漏鬥式尿液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
尿液檢查是臨床診治疾病最常用的三大常規(血、尿、糞)檢查之一,是住院病人必查項目,是診斷內分泌、泌尿系疾病重要的參照依據。為配合醫療行業檢驗項目的規範化、標準化,以及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受檢人對收集尿液標本的容器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要求。
目前,尿液的採集是用一次性短柄敞口塑料杯,採集尿液和送檢過程中,易濺、易灑、易汙染、十分的不方便和不衛生。人們希望有一種易接收,易導入試管,易封閉、送檢方便的收集裝置。儘管有人用海綿吸附尿液,然後壓擠海綿擠出尿液導流入試管的方法給尿液採集帶來了一定的方便性,但在此過程中,由於海綿的吸附作用,或多或少影響到尿液的原始理化性質,降低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本發明是採集容器機械結構的創新,不會影響尿液的理化性質,與前述的採集方法有著質的區別。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接收尿液、易導入試管、易封閉、無汙染、方便衛生、不改變尿液理化性質的收集裝置。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該收集裝置由收集器A和檢驗用試管B組成,如圖1所示,A和B組合成漏鬥狀結構;收集器A由接尿器組件和漏鬥組件組成;接尿 器組件與漏鬥組件可分可組;接尿器組件組合完成接尿後,組合到漏鬥組件內閥門開啟完成尿液的轉流。
所述的接尿器組件由器蓋1、蓋柄2、漏桶4、提系5、漏蓋6組成;漏鬥組件由器筒3和頂杆7組成;器蓋1與器筒3呈螺紋連接,封閉器筒3上口;器蓋1內面的中心點上緊固有蓋柄2;漏桶4近上口正中直徑位置上設有桶的提系5,提系5為橫杆狀,橫穿漏桶4兩側桶壁上的小孔;提系5中間設有系孔8,孔內有蓋柄2穿過;提系5的漏桶內段近兩側桶壁處設有系擋9,防止提系5在漏桶4壁上過度滑動;蓋柄2的盲端設有擋球10,防止蓋柄2脫出系孔8;系孔8與器蓋1間的蓋柄2上適當位置設有柄擋11,柄檔11可對提系5施加一定的壓力傳遞給漏桶4;漏桶4底部設有圓形漏孔12;漏孔12上設有漏蓋6;漏蓋6的直徑大於漏孔12,完全封堵漏孔12;器筒3底部中央設有漏管13,近漏管13周邊設有頂杆7;漏桶4完全放置於器筒3內時,受重力和柄檔11對提系5壓力傳遞作用,漏桶4下移,頂杆7頂起漏蓋6對漏孔12的封堵,類同閥門打開放流尿液;器筒3底部的漏管13,與試管管口15.2呈螺紋連接;器蓋1的外面中心點上設有轉軸式摺疊手柄14來延長手持柄杆,加之接尿時器蓋1對手的遮擋作用,進一步減少尿液濺汙手上的機會。
所述的檢驗試管B是按照自動化機檢要求製作的,同現行的試管15大小、形態一致;試管15由管體15.1、管口15.2、管蓋15.3組成;管口15.2與管蓋15.3呈螺紋連接;管體15.1被擰脫器筒3後,由管蓋15.3封口。
所述的收集器A和檢驗用試管B均為塑料材料製成,僅起著尿液容器間轉流的作用,不會改變原始尿液的理化性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的接尿模式圖。
其中:
A-收集器
1-器蓋
2-蓋柄
3-器筒
4-漏桶
5-提系
6-漏蓋
7-頂杆
8-系孔
9-系檔
10-擋球
11-柄擋
12-漏孔
13-漏管
14-手柄
B-試管(15)
15.1-管體
15.2-管口
15.3-管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所涉及的部件均由醫用塑料材質製作而成。
部件具體使用操作過程如下:依照圖1所示,將轉軸摺疊手柄14並起呈直立狀,器蓋1從器筒3上擰脫,手持手柄14上提,提系5滑至蓋柄2的擋球10上方,帶出全部接尿組件;橫握手柄14,呈斜持狀,如圖2所示;漏蓋6受重力的作用,緊貼漏桶4的底部,由於漏蓋6直徑大於漏孔12的直徑,對漏孔12完全封堵;漏桶4接滿尿液後,手持手柄呈直立狀,對位將漏桶4從器筒3上口放置於內,下壓器蓋1擰緊;受重力和柄檔11對提系5壓力傳遞作用,頂杆7頂起漏蓋6,打開漏孔12的擋閥,尿液流出漏孔12,進入器筒3的漏管13,再流入試管15內;從管口15.2上擰脫收集器A,再將管蓋15.3擰緊到管口15.2上,就可以安全地將試管15轉送實驗室進行尿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