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片振動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20:55:15 1
貼片振動馬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貼片振動馬達,包括具有收容空間的殼體、懸掛在所述收容空間內的振子、位於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殼體相連的定子和為貼片振動馬達提供電連接的電路板,所述殼體設有安裝部和與所述安裝部相對的貼片部,所述定子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所述電路板包括位於安裝部上的底部、自底部彎折延伸的延伸部和自延伸部延伸的且位於所述貼片部的覆蓋部。本實用新型貼片振動馬達改進了電路板的結構,能實現電子元件的反面電器連接,從而使貼片振動馬達整體結構更合理。
【專利說明】貼片振動馬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馬達,特別是一種具有較小漏磁的貼片振動馬達。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追捧,如手機、掌上遊戲機、導航裝置或掌上多媒體娛樂設備等,一般都會用到振動馬達來做系統反饋,比如手機的來電提示、信息提示、導航提示、遊戲機的振動反饋等。
[0003]目前常見的貼片振動馬達漏磁較大,在貼片過程中容易吸引臨近元件,使元件錯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較小漏磁的貼片振動馬達。
[0005]為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貼片振動馬達,包括具有收容空間的殼體、懸掛在所述收容空間內的振子、位於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殼體相連的定子和為貼片振動馬達提供電連接的電路板,所述殼體設有安裝部和與所述安裝部相對的貼片部,所述定子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所述電路板包括位於安裝部上的底部、自底部彎折延伸的延伸部和自延伸部延伸的且位於所述貼片部的覆蓋部。
[0006]進一步的,所述振子包括永磁體和位於永磁體上的導磁體,所述導磁體比永磁體更加靠近貼片部。
[0007]進一步的,所述振子還包括與永磁體相連的第一配重塊,所述第一配重塊設有收容永磁體的收容槽,所述導磁體設有平板部和自平板部向遠離平板部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亦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內。
[0008]進一步的,所述導磁體的平板部和所述凸出部是可分離的。
[0009]進一步的,所述永磁體包括兩個磁鐵,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夾在所述兩個磁鐵之間的第二配重塊。
[0010]進一步的,所述永磁體為中空環形的磁鐵,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位於所述環形磁鐵中間的第二配重塊。
[0011]進一步的,所述貼片部設有貼片面和自所述貼片面向收容空間凹陷用於收容電路板的覆蓋部的收容部。
[0012]進一步的,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包括彈臂部、自彈臂部的一端延伸的與殼體相連的第一連接部和自彈臂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與振子相連的第二連接部。
[0013]進一步的,還包括位於安裝部並收容在收容空間內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設有定位部和自定位部彎折延伸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殼體共同固定所述彈性件的第一連接部。
[0014]進一步的,所述定位部設有收容所述電路板的底部的開口槽。[001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於:採用柔性電路板彎折延伸到貼片部的頂面形成定子面的反面電氣連接,在貼片過程中不影響其他元件,從而使貼片振動馬達整體結構更合理。同時,使用兩片導磁體,能夠較大程度的減小貼片面的漏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貼片振動馬達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所示的貼片振動馬達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0018]圖3是圖1所示的貼片振動馬達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0]請參閱圖1,是本實用新型貼片振動馬達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2,是圖1所示的貼片振動馬達的立體組裝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3,是圖1所示的貼片振動馬達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1]所述貼片振動馬達包括安裝部1、貼片部2、彈性件3、振子4、定子5、電路板6和定位件7。所述貼片部2和所述安裝部I可連接並形成收容空間100。所述彈性件3連接所述貼片部2,所述振子4通過所述彈性件3懸掛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間100內。所述定子5位於在所述收容空間100內,其設置在所述安裝部I上並位於所述振子4下方。所述電路板6距離所述定子5 —定距離設置在所述安裝部I上且從所述安裝部I向外延伸並部分覆蓋所述貼片部2。所述定位件7鄰近所述彈性件3設置在所述安裝部I上。
[0022]其中,所述安裝部I和貼片部2共同構成所述貼片振動馬達的殼體,。所述電路板6包括位於安裝部I上的底部61、自底部彎折延伸的延伸部62和自延伸部62延伸的且位於所述貼片部的覆蓋部63。所述貼片部2設有貼片面22和自所述貼片面22向收容空間100凹陷用於收容電路板6的覆蓋部63的收容部21。
[0023]具體的,所述貼片部2設有收容部21、貼片面22、第一側面23和第二側面24。所述收容部21連接所述貼片面22,所述第一側面23垂直連接所述收容部21,所述第二側面24垂直連接所述貼片面22,且所述第一側面23和第二側面24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面23底部邊沿具有第一缺口 201,所述電路板6從所述第一缺口 201彎折延伸而出並覆蓋所述收容部21。
[0024]所述安裝部I包括底面11和二個相對設置的側面12。所述底面11和所述側面12均大致為矩形平板狀。所述側面12分別垂直連接所述底面11相對的二側邊。所述側面12在上部邊角處具有第二缺口 101,所述第二缺口 101的長度和所述收容部21的寬度基本相等。組裝時,所述第一側面23、第二側面24分別連接所述底面11沒有連接所述側面12的兩側邊從而形成一個大致的具有收容空間100的長方體結構。所述收容部21的兩側位於所述第二缺口 101上,所述貼片面22位於在所述側面12的上部邊沿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部I和貼片部2分別是一體成型後加工而成。所述電路板6是柔性電路板,所述定子5包括線圈,所述定子5設置在所述振子4下方的安裝部I上,並與所述振子4間隔
一定距離。
[0025]所述彈性件3包括彈臂部31、自彈臂部31的一端延伸的與殼體相連的第一連接部32和自彈臂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與振子4相連的第二連接部33
[0026]所述振子4配重塊、導磁體和永磁體。所述配重塊包括第一配重塊40和第二配重塊47,所述第一配重塊40設有收容永磁體的收容槽401,所述導磁體設有平板部43和自平板部向遠離平板部43方向延伸的凸出部44,所述凸出部44也收容在所述收容槽401內。所述導磁體與所述殼體的貼片部相隔一定距離,且該距離大於所述振子4的最大振幅。所述第二配重塊47夾在所述第一永磁體45和第二永磁體46之間。如圖1-3所示,所述第一配重塊40包括主體42和突出部41。所述主體42中部具有所述收容槽401,所述突出部41為所述主體42在對角處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配重塊47、所述第一永磁體45和第二永磁體46均設置在所述收容槽401內,且所述第二配重塊設置在所述第一永磁體45和第二永磁體46之間。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平板部43和凸出部44是可分離的兩個導磁體。
[0027]另外,在本實用新型其他或進一步實施方式中,所述永磁體包括中空環形的磁鐵,所述第二配重塊47設在所述磁鐵的中間。
[0028]所述定位件7設有定位部71和自定位部彎折延伸的固持部72,所述固持部72和所述殼體共同固定所述彈性件的第一連接部32。所述電路板6設置在所述安裝部I上,所述定位部7設有收容所述電路板6的底部61的開口槽73。所述電路板6通過所述第一缺口 201延伸出去,並彎折覆蓋部分所述第二表面23和所述收容部21。所述底部61設置在所述安裝部I上,所述延伸部62從所述第一缺口 201延伸出來並覆蓋部分所述第二側面24,所述覆蓋部63覆蓋所述收容部21。
[0029]所述貼片部2收容部21和貼片面22為貼片面。本實用新型採用電路板6彎折延伸到貼片部2的頂面,形成定子面的反面電氣連接,在貼片時不影響其他元件,從而使貼片振動馬達整體結構更合理。同時使用兩片導磁體43、44,能夠較大程度的減小貼片部2頂面表面(即貼片面)的漏磁。此外,所述電路板6的底部61設置在定位件7的收容槽73內,可以減少部件高度和殼體內部空間佔用。
[0030]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收容空間的殼體、懸掛在所述收容空間內的振子、位於所述收容空間內且與所述殼體相連的定子和為貼片振動馬達提供電連接的電路板,所述殼體設有安裝部和與所述安裝部相對的貼片部,所述定子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所述電路板包括位於安裝部上的底部、自底部彎折延伸的延伸部和自延伸部延伸的且位於所述貼片部的覆蓋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振子包括永磁體和位於永磁體上的導磁體,所述導磁體比永磁體更加靠近貼片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振子還包括與永磁體相連的第一配重塊,所述第一配重塊設有收容永磁體的收容槽,所述導磁體設有平板部和自平板部向遠離平板部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亦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磁體的平板部和所述凸出部是可分離的。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永磁體包括兩個磁鐵,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夾在所述兩個磁鐵之間的第二配重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永磁體為中空環形的磁鐵,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位於所述環形磁鐵中間的第二配重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貼片部設有貼片面和自所述貼片面向收容空間凹陷用於收容電路板的覆蓋部的收容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貼片振動馬達還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包括彈臂部、自彈臂部的一端延伸的與殼體相連的第一連接部和自彈臂部的另一端延伸的與振子相連的第二連接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位於安裝部並收容在收容空間內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設有定位部和自定位部彎折延伸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殼體共同固定所述彈性件的第一連接部。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貼片振動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部設有收容所述電路板的底部的開口槽。
【文檔編號】H02K11/00GK203416119SQ201320483486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蒲永華 申請人:瑞聲科技(沭陽)有限公司, 瑞聲精密電子沭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