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05:01:15 1

本發明涉及航空器光學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飛機起落架系統多採用接觸式微動開關或接近傳感器來指示起落架的位置信息,而這均完全依賴於機上電源系統與其他電子電氣系統的完好。一旦發生電氣迴路出現故障,就可能影響到起落架位置信息的準確性,給飛行操作帶來危險。因此很多飛機的起落架位置指示系統為餘度設計,而這又增加了系統複雜程度,增加了重量和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作為一般飛機起落架電氣指示系統的備份,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的目的是提供高可靠性、結構簡單的起落架位置指示功能。它既不依賴電源,同時又沒有機械傳動系統,結構簡單,可靠性高。
通過在起落架撐杆/鎖杆上設置指示標記,通過傳像光纖束,將撐杆、鎖杆的相對位置圖像信息傳遞到機艙,使機組可以準確觀察到起落架是否放下鎖定。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包括起落架下位鎖的上鎖杆(1)、下鎖杆(2),上鎖杆(1)、下鎖杆(2)安裝在起落架上,二者相鉸接,其特徵在於,
還設有觀測鏡(10),觀測鏡(10)由物鏡(5)、傳像光纖束(6)和目鏡(7)組成,觀測鏡(10)的物鏡(5)端安裝在與上鎖杆(1)、下鎖杆(2)相對的起落架艙壁板(8)上,觀測鏡(10)的目鏡(7)端安裝在機艙壁板(9)上。
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設有對準標記(3),
物鏡(5)把對準標記(3)的目標圖像成像於傳像束的端面上,再通過傳像光纖束(6)將光線傳輸到目鏡(7),透過目鏡(7)就可觀察到目標圖像。
進一步的,對準標記(3)為一條色帶,上、下鎖杆各半,當上鎖杆(1)和下鎖杆(2)成上鎖狀態時,位於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的色帶對齊成一直線。
進一步的,色帶由稀土鋁酸鹽夜光塗料塗刷,可用於夜間黑暗情況下的指示。
光纖傳像束由數十萬根光導纖維緊密有序地相干排列、集合成束,經兩端固化拋磨製成,可完整地傳輸圖像,並能任意彎曲,滿足了起落架艙複雜的空間布置要求。
本發明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當起落架放下並鎖定時,位於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的對準標記(3)色帶對齊成直線,這一圖像經觀測鏡(10)的物鏡(5)、傳像光纖束(6)和目鏡(7),由觀測者觀察到。若沒有觀測到色帶對齊成直線,則說明起落架沒有處於放下鎖定狀態。
在起落架艙無光照條件下,可用外部光源如手電筒通過觀測鏡(10)照射幾秒鐘後移開,由稀土鋁酸鹽夜光塗料塗刷的色帶將持續發光,可通過目鏡(7)觀測到。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狀態為上鎖杆(1)和下鎖杆(2)的連接,以及色帶的設置形式。
圖2所示為觀測鏡(10)的結構。
圖3所示為觀測鏡(10)的布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包括起落架下位鎖的上鎖杆1、下鎖杆2,上鎖杆1、下鎖杆2安裝在起落架上,二者相鉸接,其特徵在於,
還設有觀測鏡10,觀測鏡10由物鏡5、傳像光纖束6和目鏡7組成,觀測鏡10的物鏡5端安裝在與上鎖杆1、下鎖杆2相對的起落架艙壁板8上,觀測鏡10的目鏡7端安裝在機艙壁板9上。
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設有對準標記3,
物鏡5把對準標記3的目標圖像成像於傳像束的端面上,再通過傳像光纖束6將光線傳輸到目鏡7,透過目鏡7就可觀察到目標圖像。
對準標記3為一條色帶,上、下鎖杆各半,當上鎖杆1和下鎖杆2成上鎖狀態時,位於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的色帶對齊成一直線。
色帶由稀土鋁酸鹽夜光塗料塗刷,可用於夜間黑暗情況下的指示。
起落架放下並鎖定時,位於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的色帶對齊成一直線,這一圖像經觀 測鏡10的物鏡5、傳像光纖束6和目鏡7,由觀測者觀察到。若沒有觀測到色帶對齊成一直線,則說明起落架沒有處於放下鎖定狀態。
在起落架艙黑暗條件下,可用外部光源如手電筒通過觀測鏡10照射幾秒鐘後移開,由稀土鋁酸鹽夜光塗料塗刷的色帶將持續發光,可通過目鏡7觀測到。
本發明是在起落架電氣指示系統出現故障無法正常指示起落架的放下鎖定時,利用純光學系統,觀測起落架下位鎖是否處於上鎖狀態,實現對起落架位置的準確判斷,保證飛機安全著陸。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起落架位置光學指示裝置,包括起落架下位鎖的上鎖杆(1)、下鎖杆(2),上鎖杆(1)、下鎖杆(2)安裝在起落架上,二者相鉸接,其特徵在於,還設有觀測鏡(10),觀測鏡(10)由物鏡(5)、傳像光纖束(6)和目鏡(7)組成,觀測鏡(10)的物鏡(5)端安裝在與上鎖杆(1)、下鎖杆(2)相對的起落架艙壁板(8)上,觀測鏡(10)的目鏡(7)端安裝在機艙壁板(9)上,上鎖杆(1)和下鎖杆(2)上設有對準標記(3),物鏡(5)把對準標記(3)的目標圖像成像於傳像束的端面上,再通過傳像光纖束(6)將光線傳輸到目鏡(7),透過目鏡(7)就可觀察到目標圖像。
技術研發人員:宋憲龍;劉雙;季茂齡;王永和;宋彥南;鄧雲生;董哲;程迪迪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03.25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