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端承地錨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04:24:15 5
專利名稱:可回收端承地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巖土工程領域,具體涉及支護用錨杆的設計改進,可廣泛應用於邊坡支護、基坑支護、基樁工程等周期短的工程,還可用於基樁、巖土、複合地基的靜載測試的反力錨固體系。
背景技術:
現行的各種地錨技術中,應用得比較多的均為固定不可拆除式的錨杆,偶有少數可拆除的錨杆,其承載形式也是杆側摩擦型。畢竟巖土體系所提供的摩擦力還是較小的,如需要較大的錨固力時,僅能靠增大錨杆體直徑和長度及數量,才可滿足使用要求,如此所造成的成本浪費較大。還有一種地錨,其結構是錨杆端部與一埋在地下的澆注的砼錨固體固定連接,這樣錨杆不僅可受到來自巖土的側阻力作用,還可受到其端阻力的作用,增大錨杆與巖土之間的錨固力。但對於一些需要臨時地錨的場合,上述地錨就不太適用,在使用周期完成後,不能拆除錨杆體,不光提高成本,而且還可能給地基留下障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端承地錨,當施工完成後,錨杆還可被回收,以備循環利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回收端承地錨,包括錨杆,所述的錨杆下端與巖土中澆注的砼錨固體螺紋連接,所述的錨杆下端的螺紋表面覆蓋有機或無機物的隔離層。所述的砼錨固體整體或部分設於巖土層內的擴孔處,如此巖土對砼錨固體產生進一步的端阻力,進一步加強錨固力。所述的螺紋為寬距螺紋,主要是考慮鋼材較高的拉、壓、剪的性能和砼錨固體很低的抗拉、剪能力的綜合匹配,拆除錨杆更加方便。所述的砼錨固體為一倒置的圓臺,還可做成倒置的半球形、倒圓錐形、錐臺等,增大砼錨固體所受的端阻力同時節省材料。製作時,首先於錨杆下端的寬距螺紋表面塗刷有機或無機物的隔離層,放置於預先鑽至一定深度並鑽擴於巖土層的擴孔處,澆築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達到一定強度後,即可使錨杆體與擴大體混凝土形成螺紋連接,發揮端承作用。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主要應用於臨時性的錨固構件,通過螺紋與巖土中澆築的砼錨固體接觸,且其接觸面上塗有隔離層,在施工完成後,即可將錨杆旋出,錨杆可反覆回收利用,減少浪費,大大節約了成本,另外,錨杆及時拆除,不影響場地的後續建設,更為方便;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將鋼製錨杆1放置於預先鑽至一定深度並鑽擴於巖土層的擴孔處,其上設有寬距螺紋2,拆除時更加方便,並在螺紋2上預覆蓋有隔離層3,然後澆築砼錨固體4 以密實,使砼錨固體成型,待砼錨固體4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即可投入使用。本實施例中砼錨固體4為一倒置的圓臺,還可做成倒置的半球形、倒圓錐形、錐臺等,整體設於巖土層內的擴孔處,當然也可為其他各種形狀,以上端面面積大於下端面為佳,如此不僅增大砼錨固體所受的端阻力同時節省材料。此時錨杆不僅可受到來自巖土、澆注的砼錨固體的側阻力作用,還可受到其端阻力的作用,一般來說巖土體的端阻力遠大於側摩阻力。當不需要錨杆時,按螺紋的旋向轉動錨杆體1,由於錨杆體1上的寬距螺紋表面設有隔離層3,可使錨杆1順利旋出砼錨固體4,再從鑽孔中取出錨杆體1回收,只留砼錨固體 4於擴孔內,錨杆體1可反覆利用。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使錨杆具有較大的固定力(本實用新型既可作為端承錨杆作抗拔用,也可將錨固體的上下位置互換,增大錨杆直徑,還可作為端承的抗壓樁使用),而且錨杆可方便拆除並循環使用,不僅節省了使用成本,且其結構簡單,同樣節省了生產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權利要求1.可回收端承地錨,包括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錨杆下端與巖土中澆築的砼錨固體螺紋連接,且所述的錨杆下端的螺紋表面覆蓋有機或無機物的隔離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端承地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砼錨固體整體或部分設於巖土層內的擴孔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回收端承地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紋為寬距螺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端承地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砼錨固體為一倒置的圓臺或半球體或錐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回收端承地錨,包括錨杆,所述的錨杆下端與巖土中澆築的砼錨固體螺紋連接,且所述的錨杆下端的螺紋表面覆蓋有機或無機物的隔離層。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使錨杆具有較大的固定力,主要發揮巖土端阻力作用,而且錨杆可方便拆除並循環使用,不僅節省了使用成本,且由於其結構簡單,同樣節省了生產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E02D5/80GK202181549SQ201120291009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1日
發明者覃永忠 申請人:覃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