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開關器柔性支撐限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3-22 07:34:05 1

本發明屬於電器控制開關技術領域,具體講就是涉及一種電磁開關器,尤其是涉及電磁開關器柔性支撐限位結構,能夠節約維修成本。
背景技術:
電磁開關就是用電磁鐵控制的開關,也就是電磁鐵與開關的結合體。當電磁鐵線圈通電後產生電磁吸力,活動鐵芯推或拉動開關觸點閉合,從而接通所控制電路。電磁開關在各行業有廣泛的應用,最常見的是工業領域的接觸器。接觸器是用來遠距離頻繁地接通和斷開交直流主電路和大容量控制電流的電器。具有動作迅速控制容量大使用安全方便,能頻繁操作和遠距離操作等優點。主要用作電動機的主控開關,小型發電機,電熱設備,電焊機和電容器組等各種設備的主控開關。能接通和斷開負載電流,但不能切斷短路電流,因此常與熔斷器和熱繼電器等配合使用。主要由觸頭系統,電磁機構和滅弧裝置等組成。線圈和靜觸頭是固定不動的,當線圈通電後,產生的電磁力克服彈簧的反作用力,將銜鐵吸合併使動;靜觸頭接觸,從而接通主電路。當線圈斷電時,由於電磁吸力消失,銜鐵依靠彈簧的反作用力而跳開,動觸頭和靜觸頭也隨之分離,切斷主電路。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電磁開關有兩種,一種是線圈及電路板和電磁開關本體整個做成一體,當線圈或電路板損壞時,必須先將電磁開關從接線設備上整個拆下,維護周期長。在拆卸的過程中,還會降低開關性能。另一種是線圈和電路板做成一體,然後不管兩者哪個損壞,都要一起更換,維護成本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的電磁開關器維護部件與主體是一個整體化結構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電磁開關器可拆卸式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將要維護的部件設計在一個可從電磁開關主體分離的抽屜式結構裡,通過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將抽屜結構安裝在電磁開關器基座內,能夠根據需要對損壞單個零部件進行維修,節約了維修成本,提高了維修效率
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設計的電磁開關器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它包括電磁開關本體基座和中基座,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基座安裝在電磁開關本體基座上組合成內部有一個抽屜安裝槽的整體,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裝在抽屜安裝槽內,所述抽屜安裝槽內表面上裝有壓緊彈簧片,所述壓緊彈簧片能夠抵住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底部使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靠緊中基座上的限位結構。
進一步,所述壓緊彈簧片為弧狀彈簧片,弧狀彈簧片兩端插入電磁開關本體基座的條孔內,弧狀面抵住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底部。
進一步,所述限位結構為塊狀限位塊,限位塊設有加強筋,限位塊壓在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內底面上。
進一步,所述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上裝有線圈和電路板。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開關器可拆卸式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將要維護的部件設計在一個可從電磁開關主體分離的抽屜式結構裡,通過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將抽屜結構安裝在電磁開關器基座內,能夠根據需要對損壞單個零部件進行維修,節約了維修成本,提高了維修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產品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分解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中限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附圖1和2所示,電磁開關器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它包括電磁開關本體基座1和中基座2,其中,所述中基座2安裝在電磁開關本體基座1上組合成內部有一個抽屜安裝槽3的整體,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裝在抽屜安裝槽3內,所述抽屜安裝槽3內表面上裝有壓緊彈簧片5,所述壓緊彈簧片5能夠抵住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底部使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靠緊中基座2上的限位結構201。
所述壓緊彈簧片5為弧狀彈簧片,弧狀彈簧片兩端插入電磁開關本體基座1的條孔101內,弧狀面抵住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底部。
如附圖3所示,所述限位結構201為塊狀限位塊,限位塊設有加強筋,限位塊壓在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內底面上。
所述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上裝有線圈和電路板。
當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插入電磁開關本體基座1和中基座2組合而成的抽屜安裝槽3,壓緊彈簧片5會產生彈性變形進而產生反力將電磁開關部件抽屜式安裝基座4緊靠在中基座2的限位結構201上,另外,壓緊彈簧片5減少了中基座2裝入抽屜安裝槽3受到的摩擦阻力,壓緊彈簧片5使中基座2與抽屜安裝槽3內底面之間存在間隙,即使中基座2與抽屜安裝槽3內底面存在配合形變也可以順利插入抽屜安裝槽。
本發明將要維護的部件設計在一個可從電磁開關主體分離的抽屜式結構裡,通過柔性支撐限位結構將抽屜結構安裝在電磁開關器基座內,能夠根據需要對損壞單個零部件進行維修,節約了維修成本,提高了維修效率
本實施例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順時針」、「逆時針」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