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04 08:26:05

本實用新型涉及先進位造及自動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收放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生產加工中,物料通常需要由收放料裝置來收卷存儲或者將收卷的物料輸送到生產線進行生產。現有採用的收卷裝置均為單組收卷,如此,收卷的容量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如果將多個單組收卷裝置同時使用,這會造成佔地空間非常大,對於生產空間有限來說,則是只能採用單組收卷後再進行更換,這樣則會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放料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放料裝置,包括底座、轉盤、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驅動機構、離合機構,其中,
轉盤設於底座上並能夠相對於底座旋轉;
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對稱設於轉盤並且能夠繞其軸心方向轉動;
驅動機構設於底座,用於驅動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轉動;
離合機構設於轉盤,用以控制轉盤轉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收放料裝置,佔地空間少,可通過旋轉轉盤實現換料功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座設有迴轉支承,迴轉支承包括內圈和外圈;
內圈能相對於外圈旋轉,外圈固定於底座,轉盤固定於內圈;
外圈均布設有梯形孔。
如此,轉盤可以隨內圈轉動,使設於轉盤上的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換向。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將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固定於轉盤的軸套、第二齒輪;
轉盤為中空結構,軸套固定於轉盤的側壁,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均分別與軸套配合併且一端延伸至轉盤內部,另一端伸出轉盤外部,第一收料杆和第二收料杆均能在軸套內旋轉;
第二齒輪設於第一收料杆和第二收料杆置於轉盤內部的一端。
如此,通過驅動第二齒輪,可使、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旋轉實現收料或放料。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驅動機構包括電機、轉軸、第一齒輪;
轉軸的一端與電機配合,另一端與第一齒輪配合,電機通過轉軸驅動第一齒輪運轉;
轉軸設有第一齒輪的一端穿過迴轉支承的內圈並延伸至轉盤內部與第二齒輪嚙合。
如此,電機驅動第二齒輪旋轉,分別使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轉動。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離合機構包括手柄、拐臂、固定座;
固定座固定於轉盤底部,其所在的軸線與第一放料杆、第二放料杆所在的軸線相互垂直,固定座設有可容納拐臂的第一通槽;
拐臂的拐彎點與第一通槽鉸接並且能繞鉸接處轉動,其一端設有卡銷,卡銷與外圈上的梯形孔配合;
手柄與拐臂設有卡銷的一端連接固定,另一端伸出轉盤外部,轉盤側壁設有可供手柄活動的第二通槽,手柄帶動卡銷卡入或者分離梯形孔並且能夠推動轉盤旋轉。
如此,採用槓桿原理,通過抬動手柄,實現轉盤與迴轉支承的鎖定和分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放料盤,放料盤的中心軸分別固定於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位於轉盤外部的部分,並且靠近轉盤。
如此,物料收卷在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杆時,放料盤可以阻擋物料卷到轉盤,從而損壞轉盤;同時放料盤可以使物料整齊的纏繞於第一收料杆、第二收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收放料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收放料裝置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收放料裝置的離合機構與梯形孔配合時狀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收放料裝置的離合機構與梯形孔分離時狀態圖;
圖5為圖3的俯視圖;
圖6為圖1視圖方向中迴轉支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7所示,收放料裝置,包括底座1、轉盤2、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驅動機構5、離合機構6,其中,轉盤2設於底座1上並能夠相對於底座1旋轉,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對稱設於轉盤2並且能夠繞其軸心方向轉動,驅動機構5設於底座1,用於驅動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轉動,離合機構6設於轉盤2,用以控制轉盤2轉動。這樣可以通過旋轉轉盤2。將第一收料杆3和第二收料杆4進行換向,實現了在佔地空間不足的情況下翻倍收放物料,節省空間。
具體的,底座1設有迴轉支承7,迴轉支承7包括內圈71和外圈72。其中,內圈71能相對於外圈72旋轉,外圈72固定於底座1,轉盤2固定於內圈71,如此,採用迴轉支承7將底座1和轉盤2過渡並實行轉盤2轉動,使得轉盤2轉動得更加輕鬆靈活。進一步的,外圈72上還均布設有梯形孔721,用於與下述卡銷621配合將轉盤2鎖定或分離於底座1。
具體的,還包括將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固定於轉盤2的軸套8、第二齒輪9。其中,轉盤2為中空結構,軸套8固定於轉盤2的側壁,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均分別與軸套8配合併且一端延伸至轉盤2內部,另一端伸出轉盤2外部,第一收料杆3和第二收料杆4均能在軸套8內旋轉。如此,轉軸8可以增加轉盤2側壁的承受力,還可以避免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直接與轉盤2而損壞轉盤2影響轉盤2的使用壽命。第二齒輪9設於第一收料杆3和第二收料杆4置於轉盤2內部的一端,如此,通過驅動機構5驅動第二齒輪9可以使第一收料杆3、第四收料杆4轉動,從而實現物料的收放。
為了避免物料在第一收料杆3或者第二收料杆4上收放時與轉盤2直接摩擦,或者不能整齊的收卷於第一收料功能3或者第二收料杆4上,在第一收料杆3,、第四收料杆4上均設有放料盤10。放料盤10的中心軸分別固定於第一收料杆3、第二收料杆4位於轉盤2外部的部分,並且靠近於轉盤2。如此,物料收放時,可以緊貼放料盤10一層層的收卷,收卷得更整齊。
具體的,驅動機構5包括電機51、轉軸52、第一齒輪53。轉軸52的一端與電機51配合,另一端與第一齒輪53配合,電機51通過轉軸52驅動第一齒輪53運轉。轉軸52設有第一齒輪53的一端穿過迴轉支承7的內圈71並延伸至轉盤2內部與第二齒輪9嚙合。如此,啟動電機51,即能驅動第一收料杆3或者第二收料杆4旋轉。
具體的,離合機構6包括手柄61、拐臂62、固定座63。固定座63固定於轉盤2底部,其所在的軸線與第一放料杆3、第二放料杆4所在的軸線相互垂直,這樣,當推動手柄61使轉盤轉動180°,剛好將第一放料杆3和第二放料杆4的位置對調。固定座63設有可容納拐臂62的第一通槽631。拐臂62的拐彎點與第一通槽631鉸接並且能繞鉸接處轉動,其一端設有卡銷621,卡銷621與外圈72上的梯形孔721配合。與拐臂62設有卡銷621的一端連接固定,另一端伸出轉盤2外部,轉盤2側壁設有可供手柄61活動的第二通槽21,手柄61帶動卡銷621卡入或者分離梯形孔721並且能夠推動轉盤2旋轉。如此,通過槓桿原理,將手柄61抬起或者壓下,則能夠使開銷621與外圈分離或者鎖緊。
工作流程:啟動電機51,電機51驅動第一收料杆3轉動進行收放物料,當第一收料杆3上的物料已收放完全,抬起手柄61將卡銷621與梯形孔721分離,水平推動手柄61,直至將第二收料杆4與第一收料杆3的位置對掉,此時下壓手柄61,使卡銷621與迴轉支承7外圈72上的另一個梯形孔721配合,從而將轉盤2與底座1。此時,驅動機構5上的第一齒輪53剛好與第二收料杆4上的第二齒輪9嚙合,電機51驅動第二收料杆4運轉。如此直至第一收料杆3和第二收料杆4均收放物料完全,再重複上述工作流程。
以上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