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
2023-12-04 08:38:01 1
專利名稱: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更詳細地涉及引入預應力時在現場澆注底板保持非複合斷面,結束預加應力之後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填充無收縮砂漿而用作複合斷面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地,橋梁是指製造為能夠越過河川、湖沼、海峽、灣、運河、窪地或者其他交通路或建築物上面的高架建築物,如圖1所示,其大體上劃分為上部結構10和下部結構20。上部結構10是指位於橋臺22或橋墩M上面的結構,一般地,由大梁12和平板14 構成。決定橋梁的形式是由主部件的形狀而決定的,通常,主部件是指最受力的部件,當主部件為大梁12時,其將被稱為梁橋,平板14作為供汽車等越過其上部的底板,在上述底板澆注混凝土等。下部結構20意味著起著安全地傳達作用在上部結構10上的負荷的作用的橋臺22 和橋墩M。橋臺22為橋梁始終點部的支撐點,橋墩M為除了始終點部以外的中間支撐點,根據該橋墩M底下的土地狀態,直接決定地基、樁基、墩基礎等的形式,在其橋墩M下部置有基礎平板26。另一方面,在作為上述底板的平板14澆注混凝土的方式,其具有現場澆注方式和工廠中製造預製混凝土而將其移動之後進行架設的方式。現場澆注方式由於在現場進行工程,因此在橋墩上部的支撐點部負彎矩區間上產生抗張應力,從而形成不有效的斷面,如果對底板引入預應力,即使產生對於負彎矩的抗張應力,也以基於預應力的壓縮應力狀態形成有效的底板斷面。以往,引入預應力時,雖然應用了預製底板,但經濟性卻降低了,對現場澆注底板引入預應力時,由於在與大梁複合的狀態下引入預應力,因此在大梁上出現了因壓縮應力產生導致使其處於不利的應力狀態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 該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引入預應力時在現場澆注底板保持非複合斷面,結束引入預應力之後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填充無收縮砂漿而用作複合斷面,由此防止鋼梁處於不利的應力狀態,並可提高經濟性。用於達成上述目的的根據本發明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置鋼梁的步驟,該鋼梁在橋墩部上能夠以隔開規定距離的方式連續形成有抗剪連接材料;在上述鋼梁上設置用於澆注底板混凝土的支柱及第一模子的步驟;在支撐點部非複合區間鋼梁的上部凸緣上設置非複合部件,在上述抗剪連接材料的周圍設置第二模子的步驟;在上述支撐點部上配置護套管,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支撐點部底板,並由第二模子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上形成剪切袋的步驟;通過上述護套管,對支撐點部底板區間引入預應力,並進行灌漿的步驟;在作為上述橋墩部之間的墩距部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墩距部底板,並在剪切袋填充無收縮砂漿的步驟;拆卸上述支柱和第一、第二模子之後形成公路,並設置防護牆的步驟。並且,其特徵在於,上述非複合部件為粘貼板材、塑料、膠帶、纖維材料及潤滑脂中的任一個。並且,其特徵在於,當支撐點部底板區間的混凝土壓縮強度為^Mpa以上時,引入上述預應力。並且,其特徵在於,上述施工方法應用於敞口梯形、矩形、板梁橋及雙梁橋形式的鋼複合板梁橋。根據上述技術課題的解決方法,防止鋼梁上產生壓縮應力,由此防止鋼梁處於不利的應力狀態,引入預應力時,應用現場澆注底板,由此通過節省費用可提高經濟性。
圖1是普通梁橋的結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梁橋施工方法的順序圖
圖3至圖17是圖2中各工程的詳細示意圖。
附圖標記
30 橋墩部31 鋼梁
32 抗剪連接材料33 支柱
34、36 模子35 非複合部件
37 護套管38 剪切袋
39、41、42 底板40 無收縮砂漿
43 公路44 防護牆
50 支撐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於本發明的實施例,參照附圖對其結構及作用進行說明。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梁橋施工方法的順序圖,圖3至圖17是圖2中各工程的詳細示意圖,特別是,圖4和圖17是表示以規定間隔設置用於加固鋼梁31的L型鋼的支撐梁50的剖視圖。首先,如圖3及圖4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通過起重機工作,在橋墩部30上設置鋼梁31,在鋼梁31的上部能夠以規定距離隔開地連續形成抗剪連接材料32(S202)。其次,如圖5及圖6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在地面設置用於澆注底板混凝土的第一模子34,在鋼梁31上設置支撐上述第一模子34的支柱33,但在形成有抗剪連接材料32 的鋼梁31的上部板31a上不設置第一模子34(S204)。此時,不設置上述第一模子34的鋼梁31部分,將成為引入預應力時防止鋼梁31 上產生壓縮應力的非複合區間a。
然後,如圖7至圖9的側視圖、俯視圖及剖視圖所示,在形成支撐點部非複合區間a 的鋼梁31的上部凸緣31a上設置非複合部件35,在抗剪連接材料32周圍的上部凸緣31a 的四面上設置第二模子36,以便進行底板混凝土澆注時防止混凝土澆注(S206)。此時,上述非複合部件35可以是能夠確保非複合的材質,例如粘貼板材、塑料、 膠帶、纖維材料及潤滑脂等,上述非複合區間a將成為對支撐點部底板39引入預應力時誘導鋼梁上部凸緣3a和支撐點部底板39的非複合作用的區間。然後,如圖10及圖11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在支撐點部組裝鋼筋,在配置用於引入預應力的護套管37和鋼絲的狀態下,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支撐點部底板 39(S208)。此時,上述抗剪連接材料32周圍,由第二模子36排除混凝土澆注,由此形成剪切袋38。上述護套管37是指後張(post tension)方式中為了製造預應力鋼材(未圖示) 的配置孔,澆注混凝土之前預先配置的管。然後,如圖12及圖13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混凝土被固化而支撐點部底板39 區間的混凝土壓縮強度為公路橋設計基準值(例如28MPa(N/mm2))時,在護套管37內插入預應力鋼材之後,作為壓縮應力,對支撐點部底板39引入預應力。並且,對上述護套管37與預應力鋼材之間執行灌漿(grouting)工作,該工作通過使用泵,加壓注入水泥、漿料或砂漿等(S210)。如上所述,本發明中對支撐點部底板39引入預應力時,由於支撐點部底板39處於不與鋼梁31複合的狀態,因此引入預應力時,鋼梁31上不會產生壓縮應力。然後,如圖14及圖15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在橋墩部30與橋墩部30之間,即, 墩距(span)部上組裝鋼筋,澆注混凝土之後固化,由此形成墩距部底板41。並且,在支撐點部剪切袋38填充無收縮砂漿40,由此誘導鋼梁31與引入預應力的支撐點部底板39之間的複合作用(S212)。由上述支撐點部底板39和墩距部底板41構成整個梁橋的底板42。並且,如圖16及圖17的側視圖及剖視圖所示,拆卸已設置的支柱33和模子34、 36之後,用適當的橋面鋪築材料對底板42進行鋪築而形成公路43,沿著其兩側設置防護牆 44,從而結束鋼複合板梁橋的施工(S214)。能夠應用如上的梁橋的施工方式的鋼複合板梁橋形式為敞口梯形、矩形、板梁橋及雙梁橋形式。
權利要求
1.一種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設置鋼梁的步驟,該鋼梁在橋墩部上以隔開規定距離的方式連續形成有抗剪連接材料;在所述鋼梁上設置用於澆注底板混凝土的支柱及第一模子的步驟; 在支撐點部非複合區間鋼梁的上部凸緣上設置非複合部件,在所述抗剪連接材料的周圍設置第二模子的步驟;在所述支撐點部上配置護套管,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支撐點部底板,並由第二模子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上形成剪切袋的步驟;通過所述護套管,對支撐點部底板區間引入預應力,並進行灌漿的步驟; 在作為所述橋墩部之間的墩距部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墩距部底板,並在剪切袋填充無收縮砂漿的步驟;拆卸所述支柱和第一、第二模子之後形成公路,並設置防護牆的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非複合部件為粘貼板材、塑料、膠帶、纖維材料及潤滑脂中的任一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當支撐點部底板區間的混凝土壓縮強度為^Mpa以上時,引入所述預應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所述施工方法的鋼複合板梁橋為,敞口梯形、矩形、板梁橋及雙梁橋形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具體涉及引入預應力時在現場澆注底板保持非複合斷面,結束引入預應力之後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填充無收縮砂漿而用作複合斷面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本發明的鋼複合板梁橋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設置鋼梁的步驟,該鋼梁在橋墩部上能夠以規定距離隔開地連續形成有抗剪連接材料;在上述鋼梁上設置用於澆注底板混凝土的支柱及第一模子的步驟;在支撐點部非複合區間鋼梁的上部凸緣上設置非複合部件,在上述抗剪連接材料的周圍設置第二模子的步驟;在上述支撐點部上配置護套管,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支撐點部底板,並由第二模子在抗剪連接材料位置上形成有剪切袋的步驟;通過上述護套管,對支撐點部底板區間引入預應力,並進行灌漿的步驟;在作為上述橋墩部之間的墩距部澆注及固化混凝土,由此形成墩距部底板,並在剪切袋填充無收縮砂漿的步驟;拆卸上述支柱和第一、第二模子之後形成公路,並設置防護牆的步驟。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2203346SQ201080002906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9日
發明者金容周, 金載珉 申請人:樸俛華, 林美英, 邊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