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8:10: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拉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屬於鑽井設備運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各樣的接頭被廣泛的用於鑽井過程中,當拆卸和轉移這些接頭的時候需要多人同時操作,搬運過程也十分的浪費人力,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效率,同時接頭上的螺紋還有可能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結構新穎,使用方便,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包括底座、腳輪、扶手、推桿、工作檯、立柱、頂板、蓋帽、轉盤、軸承、開關及電源;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腳輪,扶手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所述推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推桿的頂部安裝有工作檯;所述工作檯上設有若干個倒「凸」字型凹槽,凹槽的底部安裝有軸承;所述轉盤的底部安裝有轉軸,轉軸插裝在軸承中,轉盤的頂部設有用於放置鑽井接頭的放置槽,放置槽的頂部設有腳墊;所述立柱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四個拐角處,立柱的上端安裝有頂板;所述蓋帽固定在頂板的下表面,且頂板與轉盤互相對應;所述電源固定在底座內部,開關固定在扶手上,開關通過導線與電源連接,且推桿通過導線與開關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腳輪為可水平360°旋轉的帶鎖式萬向輪。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盤在工作檯上呈矩形陣列排布。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推桿為電動式齒輪驅動結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可充電式蓄電池組。
有益效果:與傳統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結構新穎,設計科學合理;使用安全快捷,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證了接頭不受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的總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的使用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1-底座、2-腳輪、3-扶手、4-推桿、5-工作檯、6-立柱、7-頂板、8-蓋帽、9-轉盤、10-軸承、11-開關、12-電源、13-鑽井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包括底座1、腳輪2、扶手3、推桿4、工作檯5、立柱6、頂板7、蓋帽8、轉盤9、軸承10、開關11及電源12;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腳輪2,扶手3固定在底座1的一端;所述推桿4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推桿4的頂部安裝有工作檯5;所述工作檯5上設有若干個倒「凸」字型凹槽,凹槽的底部安裝有軸承10;所述轉盤9的底部安裝有轉軸,轉軸插裝在軸承10中,轉盤9的頂部設有用於放置鑽井接頭13的放置槽,放置槽的頂部設有腳墊;所述立柱6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的四個拐角處,立柱6的上端安裝有頂板7;所述蓋帽8固定在頂板7的下表面,且頂板7與轉盤9互相對應;所述電源12固定在底座1內部,開關11固定在扶手3上,開關11通過導線與電源12連接,且推桿4通過導線與開關11連接。
其中,所述腳輪2為可水平360°旋轉的帶鎖式萬向輪。
其中,所述轉盤9在工作檯5上呈矩形陣列排布。
其中,所述推桿4為電動式齒輪驅動結構。
其中,所述電源12為可充電式蓄電池組。
使用時,將鑽井接頭13放置在轉盤9上,通過推桿4將工作檯5頂起,當鑽井接頭13到達蓋帽8下口時,可轉動鑽井接頭13並將其擰入到蓋帽8中,鑽井接頭13轉移場地時,可以直接推走,使用安全快捷,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證了鑽井接頭13的螺紋不受損壞。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鑽井接頭提拉系統,包括底座、腳輪、扶手、推桿、工作檯、立柱、頂板、蓋帽、轉盤、軸承、開關及電源;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腳輪,扶手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所述推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推桿的頂部安裝有工作檯;所述工作檯上設有若干個倒「凸」字型凹槽,凹槽的底部安裝有軸承;所述轉盤的底部安裝有轉軸,轉軸插裝在軸承中,轉盤的頂部設有用於放置鑽井接頭的放置槽,放置槽的頂部設有腳墊;所述立柱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四個拐角處,立柱的上端安裝有頂板;所述蓋帽固定在頂板的下表面,且頂板與轉盤互相對應。本發明結構新穎,設計科學合理;使用安全快捷,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證了接頭不受損壞。
技術研發人員:王煥英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天津中新安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08
技術公布日: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