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
2023-12-04 01:49:21
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在甜椒品種田中每隔6~10行混栽插2行朝天椒品種,要求甜椒品種比朝天椒品種矮15釐米以上,成熟期相差20天左右。本發明技術通過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改變了親和寄主的空間分布致使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受到影響;甜椒與朝天椒混栽,在生長和成熟時期植株高度上的差異,形成間作田塊中高低起伏的表面不利於病害的流行。
【專利說明】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作物栽培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甜椒俗稱菜椒,學名(Capsicum frutescens var.grossum),分布於我國大陸的南北各地。目前,我國甜椒的生產面積為16.8萬hm2,約佔世界甜椒生產面積的15.89%,總產量為202.2萬噸,約佔世界甜椒總產量的20.07%。當前,以甜椒為龍頭產業,發展特色農業,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河北樂亭縣、新疆和靜縣、雲南元謀縣、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山西省長子縣等已發展為知名的甜椒生產大縣。然而,甜椒生產中各種病害嚴重製約著甜椒產業的發展。
[0003]甜椒主要病害為:甜椒炭疽病、甜椒日灼病、甜椒白粉病等。近幾年,山西省示範行動項目「冷涼區露地蔬菜植保新技術集成示範推廣」、「新型無公害蘋果及蔬菜生產技術集成示範」等項目調查結果表明:山西省甜椒生產中各種病害逐年加重。例如2011年朔州市應縣甜椒病毒病大爆發,造成當地甜椒幾乎絕收,2012年,甜椒疫病發病率約60% ;2013年山西省甜椒炭疽病發病率為70%、產量損失率為50%。
[0004]由於長期單一大 面積連作及使用化學防治,使得病害發生頻繁、生產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下、菜田生態惡化、環境汙染嚴重;其次,導致病原菌菌系分化及其消長加速,病害的進一步滋生和蔓延。
[0005]鑑於上述缺陷,本發明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於獲得了本創作。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用以克服上述技術缺陷。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在甜椒品種田中每隔6~10行混栽插2行朝天椒品種,要求甜椒品種比朝天椒品種矮15釐米以上,成熟期相差20天左右。
[0008]進一步,甜椒、朝天椒種植行距40cm、株距40cm。
[0009]進一步,移栽甜椒、朝天椒苗之前,用有機肥每公頃18000kg作底肥,將肥料依次、均勻施入試驗田,旋耕機將試驗田土壤疏鬆、平整後,起壟;壟寬50cm、壟高20cm、溝寬30cm、覆蓋地膜。
[0010]進一步,在地壟上兩邊打孔直徑5cm左右、深10~15cm左右,每壟2行;
[0011]育苗移栽甜椒、朝天椒,將甜椒、朝天椒幼苗放置於地壟兩邊5cm左右、深10~15cm左右的孔中,覆土壓實、澆水。
[0012]進一步,當露地氣溫在12°C~15°C時移栽甜椒、朝天椒苗。
[0013]進一步,混栽甜椒、朝天椒時,5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10行,朝天椒2行。
[0014]進一步,混栽甜椒、朝天椒時,4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8行,朝天椒2行。
[0015]進一步,混栽甜椒、朝天椒時,3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6行,朝天椒2行。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技術通過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改變了親和寄主的空間分布致使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受到影響;甜椒與朝天椒混栽,在生長和成熟時期植株高度上的差異,形成間作田塊中高低起伏的表面不利於病害的流行。
[0017]本發明技術利用朝天椒植株高、甜椒植株矮,二者合理混栽,發揮作物空間的互補作用,以及資源利用的互補作用,增加間作群體的通風透光性。還減少了病害發生,提高甜椒質量。
[0018]通過本發明技術的實施,可以有效控制甜椒炭疽癇、甜椒日灼病等,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了甜椒的產量和品質。在保證病害危害率不足5%的情況下,減少農藥使用量30%以上,每畝可節約農藥和人工成本100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甜椒生長其炭疽病發病率趨勢統計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徵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0021]本發明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方法的具體過程為:在甜椒品種田中每隔6~10行混栽插2行朝天椒品種,要求甜椒品種比朝天椒品種矮15釐米以上,成熟期相差20天左右;甜椒、朝天椒種植行距40cm、株距40cm。
[0022]移栽甜椒、朝天椒苗之前,用有機肥每公頃18000kg作底肥,將肥料依次、均勻施入試驗田,旋耕機將試驗田土壤疏鬆、平整後,起壟;壟寬50cm、壟高20cm、溝寬30cm、覆蓋地膜。
[0023]在地壟上兩邊(距離地膜邊緣5cm)打孔直徑5cm左右、深10~15cm左右,每壟2行。育苗移栽甜椒、朝天椒,將甜椒、朝天椒幼苗放置於地壟兩邊5cm左右、深10~15cm左右的孔中,覆土壓實、澆水。
[0024]下面通過具體試驗對本發明混栽方法進行說明。
[0025]實施例將本發明方法作三個處理,分別為處理I,處理2和處理3,對照為對照1、對照2、對照3。
[0026]處理包括如下步驟:
[0027]實施例所用的甜椒品種為「巨圓216」,朝天椒品種為「三櫻椒」。2012年、2013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大嶺河鄉明禾科技園區大田試驗。
[0028]甜椒採用穴盤育苗法,甜椒移栽時間為,當露地氣溫穩定在12°C~15°C (山西朔州應縣5月15號左右移栽)時移栽甜椒、朝天椒苗。
[0029]甜椒苗移栽前,用有機肥每公頃18750kg作底肥,將肥料依次、均勻施入試驗田,旋耕機將試驗田土壤疏鬆、平整後,起壟;壟寬50cm、壟高20cm、溝寬30cm、覆蓋地膜。[0030]混栽模式:
[0031]處理1: 5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甜椒10行:朝天椒2行);
[0032]處理2: 4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甜椒8行:朝天椒2行);
[0033]處理3: 3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甜椒6行:朝天椒2行);對照I全部種植甜椒出大壟雙行甜椒)、對照2全部種植甜椒(5大壟雙行甜椒)、對照3全部種植甜椒(4大壟雙行甜椒)。
[0034]移栽:在地壟上(距離地膜邊緣5cm)打孔直徑5cm左右、深10~15cm左右,將甜椒、朝天椒幼苗放置於地壟兩邊5cm左右、深10~15cm左右的孔中,甜椒、朝天椒行距40cm、株距40cm,覆土壓實、燒水。
[0035]甜椒田間管理:同普通甜椒、朝天椒田間種植管理。
[0036]整個甜椒種植過程中不施農藥,調查甜椒炭疽病、甜椒日灼病等主要病害。調查方法、判斷標準、病果率的計算參照《植病研究方法》。
[0037]病果率計算方法:
[0038]
【權利要求】
1.一種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甜椒品種田中每隔6~10行混栽插2行朝天椒品種,要求甜椒品種比朝天椒品種矮15釐米以上,成熟期相差20天左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甜椒、朝天椒種植行距40cm、株距4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移栽甜椒、朝天椒苗之前,用有機肥每公頃18000kg作底肥,將肥料依次、均勻施入試驗田,旋耕機將試驗田土壤疏鬆、平整後,起壟;壟寬50cm、壟高20cm、溝寬30cm、覆蓋地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地壟上兩邊打孔直徑5cm左右、深10~15cm左右,每壟2行; 育苗移栽甜椒、朝天椒,將甜椒、朝天椒幼苗放置於地壟兩邊5cm左右、深10~15cm左右的孔中,覆土壓實、澆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當露地氣溫在12°C~15 °C時移栽甜椒、朝天椒苗。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混栽甜椒、朝天椒時,5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10行,朝天椒2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混栽甜椒、朝天椒時,4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8行,朝天椒2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甜椒與朝天椒混栽控制病害的種植方法,其特徵在於,混栽甜椒、朝天椒時,3大壟雙行甜椒間作I大壟朝天椒,即甜椒6行,朝天椒2行。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75734SQ201410191033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趙曉軍, 殷輝, 周建波, 張治家, 秦楠, 趙立娟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