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風機的電的製造方法
2023-12-09 06:59:56 1
內置風機的電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置風機的電機,其包括殼體、轉動軸、定子、轉子和風機,所述轉動軸位於所述定子的中心處並伸出所述殼體,所述轉子安裝於所述轉動軸上並與所述定子位置相對,所述風機安裝於所述殼體內定子、轉子所在腔室,所述殼體上開設有與所述風機位置對應的通風口,所述風機包括供所述轉動軸滑動穿過的通孔、朝向所述定子及轉子方向的內風口和與所述通風口位置相對應的外風口。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的殼體內安裝有獨立的風機,使得電機散熱效果好、效率高且散熱穩定。
【專利說明】內置風機的電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效率高的電機。
【背景技術】
[0002]電機是將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換的裝置,目前廣泛用於工業生產和家庭生活中,人們的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均離不開電機。電機一般包括定子和轉子,定子上設有線圈,轉子上設有鐵芯,對電動機來說,在定子的線圈通電後產生變化的磁場,轉子隨之轉動產生動能,由於線圈的電阻、鐵芯磁場的「磁滯回線」、鐵芯渦流以及機械部件的摩擦等因素,電機在運行時必然會發熱,從而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增加電機故障率,為了方便散熱,人們在電動機的殼體上設置散熱孔或者在電動機的外部設置散熱風扇,第一種方式散熱效果不佳,第二種方式由於風扇位於電機外面,散熱依然達不到預期,而且還會使得電機安裝區域過大,使用受限,為此,人們在電動機的轉動軸上設置散熱片,然而,這種方式使得散熱效率收到電機轉速的影響,在電機轉速較低時,散熱效果不佳,尤其當電機轉速下降,電流增大時,電機此時發熱增加,但是散熱片的轉速反而下降,散熱效果差。故,急需一種散熱效果好的新型電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散熱效果好的新型電機。
[0004]為了實現上有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置風機的電機,其包括殼體、轉動軸、定子、轉子和風機,所述定子安裝於所述殼體內,所述轉動軸位於所述定子的中心處並伸出所述殼體,所述轉子安裝於所述轉動軸上並帶動所述轉動軸轉動,所述風機安裝於所述殼體內定子、轉子所在腔室,所述殼體上開設有與所述風機位置對應的通風口,所述風機包括供所述轉動軸滑動穿過的通孔、朝向所述定子及轉子方向的內風口和與所述通風口位置相對應的外風口。
[000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電機內部設置有風機,風機與電機內的定子轉子位於同一個腔室,且風機的內風口朝向定子、轉子所在區域,外風口與殼體的通風口位置對應,風機通電工作時,可實現殼體內轉子、定子所在區域與所述通風口外的氣流交換,使得電機及時散熱,散熱效果好,效率高,且由於風機並非由轉動軸帶動工作,故風機的轉速不受電機轉速的影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機轉速低、電流高時無法散熱的問題。綜上,本實用新型的電機散熱效果好、效率高且散熱穩定。
[0006]較佳地,所述風機為抽風機或者風扇,其中所述電機從通風口將外部的空氣輸送至殼體內,降低電機的溫度,也可以將電機內的高溫空氣從通風口排出去,降低電機的溫度。
[0007]較佳地,所述殼體包括環形的側壁和形成於所述側壁兩端的前端殼壁和後端殼壁,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安裝於所述後殼殼壁上,另一端穿過所述側壁並伸出所述前端殼壁,所述風機臨近所述前端殼壁,所述後端殼壁上開設有換氣孔。該方案使得換氣孔與風機的內風口位置相對,便於所述電機的散熱。
[0008]較佳地,所述風機還包括溫度檢測裝置和溫控開關電路,所述溫控開關電路的控制端接所述溫度檢測電路的輸出端,所述溫控開關電路的輸入端和輸出端串接於所述風機驅動電路的供電迴路上,所述溫度檢測裝置檢測所述殼體內溫度並在所述殼體內的溫度大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溫控開關電路打開,所述溫控開關電路控制所述風機驅動電路的打開和關閉。該方案使得所述風機在殼體內溫度過高時工作,溫度正常時停止工作,節省電能。
[0009]較佳地,所述風機還包括風機定子、風機葉片轉子和風機驅動電路,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環繞所述轉動軸,所述風機驅動電路與所述風機定子上的線圈電連接以對所述風機定子上的線圈供電,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繞所述轉動軸轉動以帶動殼體內轉子、定子所在區域與所述通風口外的氣流交換。
[0010]具體地,所述風機還包括風機外殼,所述風機外殼內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和風機葉片轉子的風機腔室,所述風機外殼臨近所述轉子的殼壁上開設有朝向所述定子、轉子所在區域的內風口,所述風機外殼另一側的殼壁上開設有所述外風口,所述風機外殼中間設有供所述轉動軸穿過的通孔。其中,所述風機葉片轉子可以轉動安裝於所述轉動軸上,也可以轉動安裝於所述風機外殼上。
[0011]具體地,所述風機外殼的外風口處向通風口外延伸有外風道,所述外風道將所述外風口處的氣流導向所述殼體外的預設位置和預設方向,便於電機的安裝。
[0012]具體地,所述風機外殼包括上殼蓋、下殼蓋和套管,所述套管安裝於所述下殼蓋的中間,所述上殼蓋配合安裝於所述下殼蓋上,所述上殼蓋、下殼蓋和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所述風機腔室,且所述內風口開設於所述上殼蓋上,所述轉動軸穿過所述套管中間的通孔,所述定子和電機驅動電路安裝於所述下殼蓋上,所述風機葉片轉子轉動安裝於所述套管上。
[0013]更佳者,所述下殼蓋上還開設有供電源線穿過的線孔。
[0014]更佳者,所述上殼蓋與所述下殼蓋通過卡扣組件卡合連接。
[0015]具體地,所述風機葉片轉子包括葉片組件和安裝於所述葉片組件上的磁性塊或者繞組,所述葉片組件包括套筒和若干葉片,所述套筒環繞所述轉動軸,若干所述葉片以一定的間距連接於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並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並排設置,且相鄰兩所述葉片與所述套筒、風機外殼之間形成有氣流通道,所述氣流通道一端連通內風口,另一端連通外風口。該方案使得所述風機的抽風或者送風效果好,可以高效率的向殼體內送風或者從殼體內抽風,散熱效果好。
[0016]更具體地,所述通風口位於所述殼體的側壁上對應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的位置,所述外風口形成於所述風機外殼的側部殼壁上。
[0017]更具體地,所述套筒包括轉動安裝於所述風機外殼或者轉動軸上的第一套筒和從所述第一套筒一端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裝盤,所述安裝盤的內表面與所述風機外殼或轉動軸之間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的風機定子安裝腔,所述葉片連接於安裝盤的外表面。
[0018]更具體地,所述安裝盤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向遠離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邊、沿所述第一邊的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邊和沿所述第二邊向遠離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邊,所述葉片遠離所述第三邊的一端臨近所述第一套筒的部分設有缺口,所述氣流通道的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風機外殼和第一邊之間,所述氣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風機外殼和第三邊之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機的側視圖。
[0021]圖3是圖2中所述電機沿A-A線的剖視圖。
[0022]圖4是圖2中所述電機沿B-B線的部分剖視圖。
[0023]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風機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風機之風機葉片轉子的反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27]參考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置風機的電機100,其包括殼體10、轉動軸13、定子11、轉子12和風機14,所述轉動軸13、定子11、轉子12和風機14分別安裝於所述殼體10內,且所述轉子12安裝於所述轉動軸13上,所述定子11與所述轉子12位置相對,所述轉動軸13位於所述定子11的中心處並伸出所述殼體10。所述風機14安裝於所述殼體10內定子11、轉子12所在腔室,所述殼體10上開設有與所述風機14位置對應的通風口 101,所述風機14包括供所述轉動軸13滑動穿過的通孔43、朝向所述定子11及轉子12方向的內風口 41和與所述通風口 101位置相對應的外風口 42,所述電機100開始工作時,所述風機14通電並實現所述殼體10內定子11、轉子12所在區域和通風口 101外的氣流交換,使得電機100及時散熱。其中,所述風機14為電扇或抽風機。其中,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機100為電動機,可用於碎紙機內的動力源。
[0028]參考圖1至圖3,所述殼體10包括環形的側壁和形成於所述側壁兩端的前端殼壁和後端殼壁,所述轉動軸13的一端安裝於所述後殼殼壁上,另一端穿過所述側壁並伸出所述前端殼壁,所述風機14臨近所述前端殼壁,所述後端殼壁上開設有換氣孔102。該方案使得換氣孔102與風機的內風口 41位置相對,便於所述電機100的散熱。
[0029]參考圖3和圖6,所述風機14還包括風機定子21、風機葉片轉子22和風機驅動電路(圖中未示),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環繞所述轉動軸13,所述風機驅動電路與所述風機定子21上的線圈電連接以對所述風機定子21上的線圈供電,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繞所述轉動軸13轉動以帶動殼體10內轉子12、定子11所在區域與所述通風口 101外的氣流交換。
[0030]參考圖3、圖5和圖6,所述風機14還包括風機外殼23,所述風機外殼23內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21和風機葉片轉子22的風機腔室,所述風機外殼23臨近所述轉子12的殼壁上開設有朝向所述定子11、轉子12所在區域的內風口 41,所述風機外殼23另一側的殼壁上開設有所述外風口 42,所述風機外殼23中間設有供所述轉動軸13穿過的通孔43。其中,所述風機葉片轉子可以轉動安裝於所述轉動軸上,也可以轉動安裝於所述風機外殼上。
[0031]具體地,所述風機外殼23的外風口 42處向通風口 101外延伸有外風道32。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機為電動機,可以用於碎紙機裡面的驅動源,由於碎紙機的體積有限,而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機100的出風口外必須具有一定的氣流空間,為了保證電機100中風機14的正常工作,在外風口 42形成一延伸至通風口 101外的外風道32,所述外風道32的形狀可為圖1中所述傾斜的直通道,也可以為彎曲的弧形通道,該外風道32可將所述外風口42處的氣流導向所述殼體10外的預設位置和預設方向(空曠處),便於電機100的安裝。
[0032]參考圖4至圖6,所述風機外殼23包括上殼蓋231、下殼蓋232和套管233,所述上殼蓋231配合安裝於所述下殼蓋232上,套管233安裝於所述下殼蓋232的中間,所述上殼蓋231和下殼蓋232和套管233的外表面之間形成風機腔室,且所述內風口 41開設於所述上殼蓋231上,所述轉動軸13穿過所述套管233中間的通孔,所述定子11和電機驅動電路安裝於所述下殼蓋232上,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通過轉動安裝於所述套管233上。其中,所述下殼蓋232上還開設有供電源線穿過的線孔,所述上殼蓋231與所述下殼蓋232通過卡合組件24卡合連接,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通過軸承25安裝於所述套管233上,當然,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也可以直接轉動安裝於所述轉動軸13上。
[0033]參考圖3至圖6,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包括葉片組件和安裝於所述葉片組件上的磁性塊(圖中未示)或者繞組(圖中未示),所述葉片組件包括套筒221、223和若干葉片222,所述套筒221、223環繞所述轉動軸13,若干所述葉片222以一定的間距連接於所述套筒221、223的外表面並沿所述套筒221、223的周向並排設置,且相鄰兩所述葉片222與所述套筒221、223、風機外殼23之間形成有氣流通道31,所述氣流通道31 —端連通內風口41,另一端連通外風口 42,當風機14工作時,風機葉片轉子22繞轉動軸13轉動,殼體10內部的熱氣流從內風口 41進入相鄰葉片222之間的氣流通道31,沿著相鄰兩葉片之間的氣流通道31流向外風口 42,並從外風口 42排送至殼體10外。本實施例中,所述通風口 101位於所述殼體10的側壁上對應所述風機葉片轉子22的位置,所述外風口 42形成於所述風機外殼23的側部殼壁上。
[0034]更具體地,圖5至圖7,所述套筒包括轉動安裝於所述風機外殼23上的第一套筒221和從所述第一套筒221 —端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裝盤223,所述安裝盤223的內表面與所述風機外殼23之間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21的風機定子安裝腔220,所述葉片222連接於安裝盤223的外表面。其中,參考圖5和圖7,所述安裝盤223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221的一端向遠離所述轉動軸1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邊51、沿所述第一邊51的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一套筒22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邊52和沿所述第二邊52向遠離所述轉動軸1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邊53,所述葉片222遠離所述第三邊53的一端臨近所述第一套筒221的部分設有缺口 54(如圖5所示),所述氣流通道31的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222、風機外殼23和第一邊51之間,所述氣流通道31的另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222、風機外殼23和第三邊53之間。風機14通電工作時(假設是抽氣),氣流從殼體10內被抽送至內風口 41,從風機葉片轉子22的端部(葉片222朝向所述轉子12方向的一端)以及風機葉片轉子22的缺口 54處進入量葉片222之間的氣流通道31內,進入風機葉片轉子中兩葉片222之間的氣流通道31內,沿著葉片222的導流面流向葉片222和風機外殼23之間的氣流通道,並氣流在葉片222的攪動下在沿著葉片222和風機外殼23之間的氣流通道流動、壓縮,流經外風口 42時,沿外風口 42進入外風道32,被外風道32導流至殼體10的通風口 101外的預設位置。
[0035]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置風機的電機,包括殼體和安裝於所述殼體內的轉動軸、定子、轉子,所述轉動軸位於所述定子的中心處並伸出所述殼體,所述轉子安裝於所述轉動軸上並與所述定子位置相對,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風機,所述風機安裝於所述殼體內定子、轉子所在腔室,所述殼體上開設有與所述風機位置對應的通風口,所述風機包括供所述轉動軸滑動穿過的通孔、朝向所述定子及轉子方向的內風口和與所述通風口位置相對應的外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為抽風機或者風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環形的側壁和形成於所述側壁兩端的前端殼壁和後端殼壁,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安裝於所述後殼殼壁上,另一端穿過所述側壁並伸出所述前端殼壁,所述風機臨近所述前端殼壁,所述後端殼壁上開設有換氣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還包括風機定子、風機葉片轉子和風機驅動電路,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環繞所述轉動軸,所述風機驅動電路與所述風機定子上的線圈電連接以對所述風機定子上的線圈供電,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繞所述轉動軸轉動以帶動殼體內轉子、定子所在區域與所述通風口外的氣流交換。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還包括風機外殼,所述風機外殼內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和風機葉片轉子的風機腔室,所述風機外殼臨近所述轉子的殼壁上開設有朝向所述定子、轉子所在區域的內風口,所述風機外殼另一側的殼壁上開設有所述外風口,所述風機外殼中間設有供所述轉動軸穿過的通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外殼包括上殼蓋、下殼蓋和套管,所述套管安裝於所述下殼蓋的中間,所述上殼蓋配合安裝於所述下殼蓋上,所述上殼蓋、下殼蓋和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所述風機腔室,且所述內風口開設於所述上殼蓋上,所述轉動軸穿過所述套管中間的通孔,所述定子和電機驅動電路安裝於所述下殼蓋上,所述風機葉片轉子轉動安裝於所述套管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葉片轉子包括葉片組件和安裝於所述葉片組件上的磁性塊或者繞組,所述葉片組件包括套筒和若干葉片,所述套筒環繞所述轉動軸,若干所述葉片以一定的間距連接於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並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並排設置,且相鄰兩所述葉片與所述套筒、風機外殼之間形成有氣流通道,所述氣流通道一端連通內風口,另一端連通外風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口位於所述殼體的側壁上對應所述風機葉片轉子的位置,所述外風口形成於所述風機外殼的側部殼壁上。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筒包括轉動安裝於所述風機外殼或者轉動軸上的第一套筒和從所述第一套筒一端沿其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裝盤,所述安裝盤的內表面與所述風機外殼或轉動軸之間形成有安裝所述風機定子的風機定子安裝腔,所述葉片連接於安裝盤的外表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內置風機的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盤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向遠離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邊、沿所述第一邊的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一套筒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邊和沿所述第二邊向遠離所述轉動軸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三邊,所述葉片遠離所述第三邊的一端臨近所述第一套筒的部分設有缺口,所述氣流通道的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風機外殼和第一邊之間,所述氣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於相鄰兩葉片、風機外殼和第三邊之間。
【文檔編號】H02K9/04GK204156663SQ201420376511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陸學中, 宋亞斌 申請人:東莞精銳電器五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