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叉車底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8:07:2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叉車底板。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叉車底板均採用前後底板裝配的方式,安裝在車身上,但是在維修過程中,卻需要前後底板同時拆卸,同時採用裝配方式連接的底板承重能力有限,無法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底板採用與叉車底盤平行的結構,減小了叉車內部的空間,影響整個叉車內部零件的分布,不能取得最優化的車體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叉車底板,使得叉車底板呈一塊整體,不再區分前後板,直接安裝在車身上,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又可以方便維修,同時採用與叉車底板呈角度的安裝方式,大大增加了叉車內部空間。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叉車底板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叉車底板,包括主板、左側板、右側板、斜板、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所述的主板位於所述的叉車底板正中間,連接所述的側板和斜板;所述的左側板位於所述的主板左側,與所述的斜板固定連接;所述的右側板位於所述的主板右側,與所述的斜板固定連接;所述的斜板位於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與所述的主板之間的位置,與所述的左側板、右側板和主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搭接板位於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下方,與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搭接板位於所述的主板下方,與所述的主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主板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夾角在50°~65°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夾角在70°~85°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與水平方向夾角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的主板上設有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斜板數量為兩個,對稱分布在所述的主板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搭接板數量為兩個,對稱分布在所述的主板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叉車底板用於叉車車身結構,採用整體式裝配,既節約了裝配工時又方便了後期維修,同時降低了製造成本;此外底板與水平 方向成夾角的設計可以使叉車內部空間得到放大,大大降低了車身結構的製造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主視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側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A向旋轉圖。
其中:1.主板、2.左側板、3.右側板、4.斜板、5.第一搭接板、6.第二搭接板、7.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叉車底板,包括主板1、左側板2、右側板3、斜板4、第一搭接板5和第二搭接板6;所述的主板1位於所述的叉車底板正中間,連接所述的左側板2、右側板3和斜板4,用於承載整個所述的叉車底板,覆蓋車身;所述的左側板2位於所述的主板1左側,與所述的斜板4固定連接,用於支撐所述的叉車底板左側;所述的右側板3位於所述的主板1右側,與所述的斜板4固定連接,用於支撐所述的叉車底板右側;所述的斜板4位於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與所述的主板1之間的位置,與所述的左側板2、右側板3和主板1固定連接,用於連接支撐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所述的第一搭接板5位於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下方,與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固定連接,用於使得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與叉車車身連接;所述的第二搭接板6位於所述的主板1下方,與所述的主板1固定連接,用於使得所述的主板1與叉車車身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主板1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夾角在50°~65°之間,保證安裝時所述的主板傾斜向上,增大叉車內部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與水平方向呈一夾角,夾角在70°~85°之間,保證安裝時所述的主板傾斜向上,增大叉車內部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與水平方向夾角一致,保證左右對稱,叉車車身平衡。
進一步的,所述的主板1上設有凹槽7,用於安裝叉車的油門等踏板。
進一步的,所述的斜板4數量為兩個,對稱分布在所述的主板1兩側,保證所述的叉車 底板左右對稱。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搭接板5數量為兩個,對稱分布在所述的主板1兩側,保證安裝時,所述的左側板2和右側板3位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