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3:58:41 3
專利名稱: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人們也越來越多的開始關心自身的健康問題,按期 體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看病排長龍,給醫院和人們帶來了很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旨在解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人們也越來越多的開始關心自身的健康問題,按期體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看病排長龍,給醫院和人們帶來了很多不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該自助服務機包括與外電源相連接,用於降低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的PFC單元;與所述PFC單元相連接,用於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的逆變單元。進一步,所述逆變單元接收的低壓直流電為12V、24V或48V。進一步,所述逆變單元輸出的交流電為220V、50HZ的正弦或方波交流電。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由PFC單元及逆變單元連接構成,PFC單元與外電源相連接,降低了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了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逆變單元與PFC單元相連接,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當該自助服務機檢測到有投幣時,病人的病歷信息就馬上顯示出來,有效地解決了醫院看病排長龍的這一詬病,給廣大醫院和病者帶來了方便,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的結構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的原理接線圖。圖中11、PFC單元;12、逆變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圖I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的結構。為了便於說明,僅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0015]該自助服務機包括PFC單元11,與外電源相連接,用於降低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逆變單元12,與PFC單元11相連接,用於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逆變單元12接收的低壓直流電為12V、24V或48V。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逆變單元12輸出的交流電為220V、50HZ的正弦或方波交流電。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PFC單元11的具體連結為交流電經熔斷器Fl、電感L串聯後,接到整流橋Vl的I端,整流橋Vl的3端經電感LI後返回;可變電阻VXl與高壓薄膜電容Cxl並聯,電阻R41與高壓陶瓷電容CY2、高壓陶瓷電容CYl並聯;整流橋Vl的2端經電感L2、二極體V8後將直流電傳到逆變單元12 ;電容Cl、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並聯在電路中;電阻Rl、電阻R2、電阻R3串聯後接晶片XS4的Vinac端;電阻R4、電阻R5、電阻R6串聯後接晶片XS5的Vinacl端;電感L3、二極體V9串聯後與電感L2、二極體V8並聯;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串聯後接晶片XS4的Vsense端;電感L2—部分與二極體V8串聯,另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6的漏極,場效應管V6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lO後接晶片XS3的Driverl端,另一部分接電阻R11、穩壓管V4後接場效應管V6的源極,其中電阻Rll與穩壓管V4並聯,電容C2接在場效應管V6的漏極和源極;電感L3一部分與二極體V9串聯,另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7的漏極,場效應管V7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12後接晶片XS3的Driver2端,另一部分接電阻R13、穩壓管V5後接場效應管V7的源極,其中電阻R13與穩壓管V5並聯,電容C3接在場效應管V7的漏極和源極;整流橋Vl的4端接電阻R7、電阻R8後接地,繼電器Kl與電阻R7、電阻R8並聯,二極體V2與繼電器K1、電阻R9並聯,二極體V2 —端接地,另一端接SS端;逆變單元12的具體連接是從PFC單元11傳來的直流電一部分流入由場效應管VII、場效應管V12、場效應管V13、場效應管V14組成的逆變橋,另一部分經高壓陶瓷電容CY3、電阻R21後接地;高壓陶瓷電容CY4、電阻R22接地;電容C38、電容C7、電容C8、電容C17並聯在電路中;場效應管Vll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3,另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Gl端,場效應管Vll的源極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13的漏極,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El端,一部分接由電容C18、電容C19、電容C20並聯組成的濾波器;場效應管V12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5,另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G2端,場效應管V12的源極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14的漏極,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E2端,一部分接變壓器Tl ;場效應管V13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4,另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G3端,場效應管V13的源極接晶片XS17的E3端;場效應管V14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6,另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G3端,場效應管V14的源極接晶片XS16的E4端;變壓器Tl 一次側接病情探測儀CT3,病情探測儀CT3 —部分接晶片XS12,一部分經電感L4後接電容C18、電容C19、電容C20並聯組成的濾波器;變壓器Tl的二次側的第一級由二極體V15、二極體V16串聯和電阻R27、電容C21串聯後並聯組成;變壓器Tl的二次側的第二級由二極體V17、二極體V18串聯和電阻R28、電容C22串聯後並聯組成;二極體V17—部分接二極體V16,一部分接二極體V18,一部分經電感L5後接輸出;由電容C28、電容C23、電容C24、電容C25、電容C26、電容C27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由電容C33、電容C34、電容C35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容C29、電容C30、電容C32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容C39、電容C40、電容C41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阻R31、電阻R32串聯後並聯在電路中;熔斷器F2串聯在電路中,一端接晶片XS14的GNDout+端,一端接晶片XS14的GNDout-端;高壓陶瓷電容CY7接電阻R30後接地;高壓陶瓷電容CY6接電阻R29後接地;電阻R42、電阻R43串聯後接一部分接電阻R44,一部分接晶片XS23的Vdetect端,電容C36與電阻R44並聯;電阻R36、電阻R35、電阻R34串聯後一部分接電阻R33,一部分接晶片XS23的Vback端,電阻R38、電容C31串聯後與電阻R36、電阻R35、電阻R34並聯;由晶片XS20的VCC3端經電阻R48與繼電器K8串聯後接三極體V20的集電極,二極體V22與繼電器K8並聯,三極體V20的基極一部分接電阻R40,一部分接電阻R39,三極體V20的發射極一部分接電阻R45、一部分接晶片XS20的GND4端,電阻R40 —部分接晶片XS20的IOl端,一部分經電容C42後接晶片XS20的GND4端。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及圖2所示,該自助服務機包括PFC單元11、逆變單元12兩部分,由外電源向PFC單元11供電,經過PFC單元11作用後,向逆變單元12提供信號,使逆變單元12正
常工作。PFC單元11,用於降低電路複雜性,提高系統可靠性,降低成本,降低PFC本身的功率損耗,提聞電力的利用率;逆變單元12,用於將低壓(12V或24V或48V)的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一般為220V50HZ正弦或方波)。PFC單元11的具體連接是交流電流入,經熔斷器F1、電感L串聯後,接到整流橋Vl的I端,整流橋Vl的3端經電感LI後返回;可變電阻VXl與高壓薄膜電容Cxl並聯,點做R41與高壓陶瓷電容CY2、高壓陶瓷電容CYl並聯;整流橋Vl的2端經電感L2、二極體V8後將直流電傳到逆變單元12 ;電容Cl、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並聯在電路中;電阻R1、電阻R2、電阻R3串聯後接晶片XS4的Vinac端;電阻R4、電阻R5、電阻R6串聯後接晶片XS5的Vinacl端;電感L3、二極體V9串聯後與電感L2、二極體V8並聯;電阻R14、電阻R15、電阻R16串聯後接晶片XS4的Vsense端;電感L2 —部分與二極體V8串聯,另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6的漏極,場效應管V6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lO後接晶片XS3的Driverl端,另一部分接電阻R11、穩壓管V4後接場效應管V6的源極,其中電阻Ri I與穩壓管V4並聯,電容C2接在場效應管V6的漏極和源極;電感L3 —部分與二極體V9串聯,另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7的漏極,場效應管V7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12後接晶片XS3的Driver2端,另一部分接電阻R13、穩壓管V5後接場效應管V7的源極,其中電阻R13與穩壓管V5並聯,電容C3接在場效應管V7的漏極和源極;整流橋Vl的4端接電阻R7、電阻R8後接地,繼電器Kl與電阻R7、電阻R8並聯,二極體V2與繼電器K1、電阻R9並聯,二極體V2 —端接地,另一端接SS端。逆變單元12的具體連接是從PFC單元11傳來的直流電一部分流入由場效應管VII、場效應管V12、場效應管V13、場效應管V14組成的逆變橋,另一部分經高壓陶瓷電容CY3、電阻R21後接地;高壓陶瓷電容CY4、電阻R22接地;電容C38、電容C7、電容C8、電容C17並聯在電路中;場效應管Vl I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3,另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Gl端,場效應管Vl I的源極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13的漏極,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El端,一部分接由電容C18、電容C19、電容C20並聯組成的濾波器;場效應管V12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5,另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G2端,場效應管V12的源極一部分接場效應管V14的漏極,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E2端,一部分接變壓器Tl ;場效應管V13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4,另一部分接晶片XS17的G3端,場效應管V13的源極接晶片XS17的E3端;場效應管V14的柵極一部分接電阻R26,另一部分接晶片XS16的G3端,場效應管V14的源極接晶片XS 16的E4端;變壓器Tl 一次側接病情探測儀CT3,病情探測儀CT3 —部分接晶片XS12,一部分經電感L4後接電容C18、電容C19、電容C20並聯組成的濾波器;變壓器Tl的二次側的第一級由二極體V15、二極體V16串聯和電阻R27、電容C21串聯後並聯組成;變壓器Tl的二次側的第二級由二極體V17、二極體V18串聯和電阻R28、電容C22串聯後並聯組成;二極體V17 —部分接二極體V16,一部分接二極體V18,一部分經電感L5後接輸出;由電容C28、電容C23、電容C24、電容C25、電容C26、電容C27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由電容C33、電容C34、電容C35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容C29、電容C30、電容C32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容C39、電容C40、電容C41並聯後在並聯在電路中;電阻R31、電阻R32串聯後並聯在電路中;熔斷器F2串聯在電路中,一端接晶片XS14的GNDout+端,一端接晶片XS14的GNDout-端;高壓陶瓷電容CY7接電阻R30後接地;高壓陶瓷電容CY6接電阻R29後接地;電阻R42、電阻R43串聯後接一部分接電阻R44,一部分接晶片XS23的Vdetect端,電容C36與電阻R44並聯;電阻R36、電阻R35、電阻R34串聯後一部分接電阻R33,一部分接晶片XS23的Vback端,電阻R38、電容C31串聯後與電阻R36、電阻R35、電阻R34並聯;由晶片XS20的VCC3端經電阻R48與繼電器K8串聯後接三極體V20的集電極,二極體V22與繼電器K8並聯,三極體V20的基極一部分接電阻R40,一部分接電阻R39,三極體V20的發射極一部分接電阻R45、一部分接晶片XS20的GND4端,電阻R40 —部分接晶片XS20的IOl端,一部分經電容C42後接晶片XS20的GND4端。由外電源向PFC單元11供電,經過高壓薄膜電容CxU高壓陶瓷電容CY2、高壓陶瓷電容CYl、電感LI後,經整流橋Vl作用後,將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經過PFC單元11的作用後,使功率因數到達很高,充分利用電力,將整流後的直流電向逆變單元12提供,經過電容C38、電容C7、電容C8後,經由場效應管VlI、場效應管V12、場效應管V13、場效應管V14組成的逆變橋逆變,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然後傳到變壓器Tl變壓,經過變壓後,將每個符合功能器晶片電壓要求的電壓,傳到各功能器的晶片上,使每個功能器晶片正常工作。[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由PFC單元11及逆變單元12連接構成,PFC單元11與外電源相連接,降低了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了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逆變單元12與PFC單元11相連接,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當該自助服務機檢測到有投幣時,病人的病歷信息就馬上顯示出來,有效地解決了醫院看病排長龍的這一詬病,給廣大醫院和病者帶來了方便,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其特徵在於,該自助服務機包括 與外電源相連接,用於降低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的PFC單元; 與所述PFC單元相連接,用於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的逆變單元。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助服務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逆變單元接收的低壓直流電為12V、24V 或 48V。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助服務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逆變單元輸出的交流電為220V、50HZ的正弦或方波交流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用於自動控制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投幣式病歷自助服務機,由PFC單元及逆變單元連接構成,PFC單元與外電源相連接,降低了電路的功率損耗,提高了電力的利用率及電路工作的可靠性;逆變單元與PFC單元相連接,將低壓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當該自助服務機檢測到有投幣時,病人的病歷信息就馬上顯示出來,有效地解決了醫院看病排長龍的這一詬病,給廣大醫院和病者帶來了方便,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適用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G07C11/00GK202795531SQ2012203298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明者潘傳迪, 史平 申請人: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深圳市匯利斯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