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養胃丸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5:23:06 1
本發明涉及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香砂養胃丸。
背景技術:
:香砂養胃丸收載於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由木香、砂仁、白朮、陳皮、茯苓、半夏、醋香附、枳實、豆蔻、姜厚樸、廣藿香、甘草等12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和胃作用,臨床用於治療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脹滿等消化道症狀,是治療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藥物之一。方中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溫脾健胃;豆蔻、蕾香化溼行氣,和中止嘔;陳皮、厚樸消積行氣,燥溼除積;香附理氣解鬱;茯苓健脾利溼;枳實破氣消積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和胃之力。但現有技術製備的香砂養胃丸穩定性較差,藥材生物利用度不高,且不易長時間存放。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香砂養胃丸。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香砂養胃丸,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木香68-72份、砂仁68-72份、白朮98-102份、陳皮98-102份、茯苓98-102份、半夏98-102份、香附68-72份、枳實68-72份、豆蔻68-72份、厚樸68-72份、廣藿香68-72份、甘草68-72份、生薑28-32份、大棗48-52份、矯味劑0.2-0.9份、抗氧劑1-3份。優選地,所述的矯味劑為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更優選地,所述的矯味劑由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混合而成,所述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的質量比為(1-3):(1-3):(1-3)。優選地,所述的抗氧劑為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更優選地,所述的抗氧劑由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混合而成,所述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的質量比為(1-3):(1-3):(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香砂養胃丸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木香、砂仁份、白朮、陳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份、厚樸、廣藿香、甘草、生薑、大棗14味中藥粉碎,過篩,混合均勻,進行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萃取時間100-150分鐘,萃取溫度30-50℃,萃取壓力20-40MPa,二氧化碳的流量為10-20kg/h,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濾渣備用,濾液減壓濃縮至密度為1.15-1.25(50℃)的萃取清膏;(2)步驟(1)中所得藥渣中加入藥渣量8-12倍的水,煎煮1.5個小時,趁熱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收集濾液;藥渣中再加入藥渣重量6-10倍的水煎煮1個小時,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棄渣;合併兩次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50℃)的水提清膏;(3)將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矯味劑、抗氧劑混合均勻,制丸,乾燥,即得。具體的,在本發明中:枳實,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的乾燥幼果。豆蔻,拉丁學名:AlpiniakatsumadaiHayata,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厚樸,拉丁學名: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木蘭科植物厚樸的乾燥根皮。廣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香附,拉丁學名:Cyperusrotundus,別名莎草、大香附、土香(臺灣地區和閩南一帶)、水香稜、地藾草,為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拉丁學名:AucklandialappaDecne。是菊科植物雲木香Saussureacostus的乾燥根。砂仁,拉丁學名:FructusAmomi,砂仁是熱帶和亞熱帶特有的一種植物,它的果實是中醫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白朮,拉丁學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是菊科蒼朮屬的一種植物,單葉、狹長,花紫色,頭狀花序,以根莖入藥,別名術、冬術、浙術、種術、祁術等。甘草,拉丁學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乾燥成熟果皮。半夏,拉丁學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屬天南星目。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生薑,拉丁學名:ZingiberofficinaleRoscoe,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oe)的新鮮根莖。大棗,拉丁學名:Ziziphuszizyphus,又名紅棗、幹棗、棗子。茯苓,拉丁學名:Wolfiporiacocos,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棉籽糖,CAS號:512-69-6。水蘇糖,CAS號:10094-58-3。海藻糖,CAS號:99-20-7。山奈素,CAS號:491-54-3。甜橙素,CAS號:2306-27-6。芹黃素,CAS號:520-36-5。本發明香砂養胃丸,具有溫中和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泛吐酸水等症,配方中添加抗氧劑,保證了藥物的質量穩定,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香砂養胃丸原料:木香70份、砂仁70份、白朮100份、陳皮100份、茯苓100份、半夏100份、香附70份、枳實70份、豆蔻70份、厚樸70份、廣藿香70份、甘草70份、生薑30份、大棗50份、矯味劑0.39份、抗氧劑1.2份。所述的矯味劑由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按質量比為1: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所述的抗氧劑由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按質量比為1: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上述香砂養胃丸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木香、砂仁份、白朮、陳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份、厚樸、廣藿香、甘草、生薑、大棗14味中藥粉碎為60目,過篩,混合均勻,進行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萃取時間100分鐘,萃取溫度36℃,萃取壓力34MPa,二氧化碳的流量為15kg/h,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濾渣備用,濾液減壓濃縮至密度為1.20(50℃)的萃取清膏;(2)步驟(1)中所得藥渣中加入藥渣量10倍的水,煎煮1.5個小時,趁熱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收集濾液;藥渣中再加入藥渣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1個小時,採用200目濾布過濾棄渣;合併兩次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0℃)的水提清膏;(3)將萃取清膏、水提清膏、矯味劑、抗氧劑混合均勻,制丸,乾燥。得到實施例1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2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矯味劑由水蘇糖、海藻糖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2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3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矯味劑由棉籽糖、海藻糖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3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4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矯味劑由棉籽糖、水蘇糖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4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5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抗氧劑由甜橙素、芹黃素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5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6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抗氧劑由山奈素、芹黃素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6的香砂養胃丸。實施例7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僅在於:所述的抗氧劑由山奈素、甜橙素按質量比為1:1攪拌混合均勻得到。得到實施例7的香砂養胃丸。測試例1將實施例1-7製備的香砂養胃丸,置於25℃,相對溼度85%環境下保藏半年,然後進行大腸桿菌(ATYCC25922)菌落總數測試,參照GBT4789.2-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具體測試結果見表1。表1:菌落總數測試表cfu/g大腸桿菌菌落總數,CFU/g實施例1258實施例2496實施例3502實施例4525實施例5688實施例6671實施例7664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2-4,實施例1(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復配)防腐性能明顯優於實施例2-4(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中任意二者復配);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5-7,實施例1(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復配)防腐性能明顯優於實施例5-7(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中任意二者復配)。測試例2對實施例1-7製備的香砂養胃丸進行穩定性測試。本發明香砂養胃丸中包含的白朮內酯Ⅱ是白朮的指標性成分。將實施例1-7製備的香砂養胃丸分別用鋁塑複合膜袋密封包裝,將它們置於38℃溫度下放置3個月,測定各試樣中3月時的白朮內酯Ⅱ相對於該試樣0月時的殘餘含量。測試方法參照於玲玲的碩士論文《白朮化學成分及質量標準研究》中第四節:白朮片含量測定方法研究的方法測定。具體結果見表2。表2:穩定性測試結果表單位:%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2-4,實施例1(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復配)穩定性能明顯優於實施例2-4(棉籽糖、水蘇糖、海藻糖中任意二者復配);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5-7,實施例1(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復配)穩定性能明顯優於實施例5-7(山奈素、甜橙素、芹黃素中任意二者復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