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土工膜雙工位摩擦收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3 05:15:05 1
1.本技術屬於土工膜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土工膜雙工位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2.土工膜是一種防滲材料,以塑料薄膜作為防滲基材,再與無紡布複合而成,主要應用在施工工地現場,在生產土工膜的時候一般使用專用的收卷設備將土工膜成品纏繞在圓柱形芯管上,當開始將土工膜成卷時,需要人工輔助較長時間成卷後,才能進行實現自動成卷,成卷方式費時費力。
3.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有待於進一步地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土工膜雙工位摩擦收卷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一個。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土工膜雙工位摩擦收卷裝置,用於對土工膜收卷,包括氣脹輥和摩擦輥。氣脹輥沿與土工膜的輸送方向垂直設置,氣脹輥轉動以使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收卷;摩擦輥與氣脹輥沿豎直方向平行設置,摩擦輥設置有兩個,兩個摩擦輥並行設置,兩個摩擦輥之間設置有第二工位;當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收卷為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時,兩個摩擦輥用於承載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兩個摩擦輥同時轉動摩擦以帶動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在第二工位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
6.本技術通過氣脹輥的設置,能夠使得氣脹輥轉動從而使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成卷,從而形成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而減少了人為使得土工膜捲成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提高了效率。本技術通過設置兩個摩擦輥用於承載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兩個摩擦輥同時轉動能夠帶動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而實現了對土工膜的收卷。
7.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兩個摩擦輥之間設置有間隙,間隙之間水平方向最小距離小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直徑。本技術通過將間隙之間水平方向最小距離小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直徑,避免了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間隙之間脫落,從而能夠保證第一成型狀態下的土工膜卷能夠在兩個摩擦輥的帶動下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
8.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氣脹輥的第一端與第一電機連接,氣脹輥的第二端與移動架轉動連接。本技術通過第一電機的設置能夠帶動氣脹輥轉動。
9.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移動架設置有氣泵,以對氣脹輥充氣。
10.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設置於移動架底部的導軌和與移動架相互連接的氣缸,移動架與導軌相互配合,氣缸能夠帶動移動架沿導軌往復移動。當土工膜在第一工位收卷至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時,移動架在氣缸的帶動下朝遠離氣脹軸的方向移動,以便
於將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移動至第二工位繼續收卷。
11.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氣脹輥設置有橡膠氣囊和氣動凸塊,氣動凸塊環繞橡膠氣囊表面均勻設置。本技術通過將氣動凸塊環繞橡膠氣囊表面均勻設置,能夠使氣動凸塊均勻的作用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內壁。
12.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氣脹輥外部套設有捲筒,當氣脹輥充氣時,氣動凸塊能夠抵接於捲筒內表面。本技術通過捲筒的設置,便於土工膜捲成型,本技術通過氣動凸塊抵接於捲筒內表面,從而能夠使氣脹輥帶動捲筒轉動以將土工膜卷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
13.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兩個摩擦輥分別與第二電機連接。本技術通過摩擦輥與第二電機連接,能夠使第二電機帶動摩擦輥轉動。
14.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氣脹輥的第二端設置有計米器。本技術通過計米器的設置,能夠對土工膜的長度進行測量。
15.在優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設置為變頻電機。本技術通過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設置為變頻電機,能夠根據生產需要控制氣脹輥、摩擦輥的轉速,以調節收卷速率。
附圖說明
16.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技術,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17.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土工膜雙工位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
18.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土工膜雙工位上料裝置的部分結構側面剖視圖,圖中示出了氣脹輥、捲筒、和摩擦輥等結構。
19.標號說明:
20.1、氣脹輥;101、橡膠氣囊;102、氣動凸塊;103、第一電機;104、移動架;105、氣缸;106、導軌;107、氣泵;108、捲筒;
21.2、摩擦輥;201、第二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22.為了更清楚的闡釋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構思,下面再結合說明書附圖以示例的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23.需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2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徵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
25.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但註明直接連接則說明連接地兩個主體之間並不通過過度結構構建連接關係,只通過連接結構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26.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
27.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土工膜雙工位摩擦收卷裝置,用於對土工膜收卷,包括氣脹輥1和摩擦輥2。氣脹輥1沿與土工膜的輸送方向垂直設置,氣脹輥1轉動以使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收卷;摩擦輥2與氣脹輥2 沿豎直方向平行設置,摩擦輥2設置有兩個,兩個摩擦輥2並行設置,兩個摩擦輥2之間設置有第二工位;當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收卷為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時,兩個摩擦輥2用於承載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兩個摩擦輥2 同時轉動摩擦以帶動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在第二工位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
28.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29.本技術通過氣脹輥1的設置,能夠使得氣脹輥1轉動從而使土工膜在第一工位轉動成卷,從而形成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而減少了人為使得土工膜捲成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提高了效率。本技術通過設置兩個摩擦輥2 用於承載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兩個摩擦輥2同時轉動能夠帶動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而實現了對土工膜的收卷。
30.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兩個摩擦輥2之間設置有間隙,間隙之間水平方向最小距離小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直徑。本技術通過將間隙之間水平方向最小距離小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直徑,避免了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從間隙之間脫落,從而能夠保證第一成型狀態下的土工膜卷能夠在兩個摩擦輥2的帶動下繼續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
31.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氣脹輥1的第一端與第一電機103連接,氣脹輥1的第二端與移動架104轉動連接。本技術通過第一電機103的設置能夠帶動氣脹輥1轉動。
32.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移動架104設置有氣泵107,以對氣脹輥1充氣。
33.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還包括設置於移動架104底部的導軌106和與移動架 104相互連接的氣缸105,移動架104與導軌106相互配合,氣缸105能夠帶動移動架104沿導軌106往復移動。當土工膜在第一工位收卷至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時,移動架104在氣缸105的帶動下朝遠離氣脹軸的方向移動,以便於將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移動至第二工位繼續收卷。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也可在移動架104的底部設置滾輪,通過工人移動使得移動架 104能夠往復移動,以便於對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進行移動。
3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氣脹輥1設置有橡膠氣囊101和氣動凸塊102,氣動凸塊102環繞橡膠氣囊101表面均勻設置。本技術通過將氣動凸塊102環繞橡膠氣囊101表面均勻設置,能夠使氣動凸塊102均勻的作用於第一成型狀態的土工膜卷的內壁。
3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氣脹輥1外部套設有捲筒108,當氣脹輥1充氣時,氣動凸塊102能夠抵接於捲筒108內表面。本技術通過捲筒108的設置,便於土工膜捲成型,本技術通過氣動凸塊102抵接於捲筒108內表面,從而能夠使氣脹輥1帶動捲筒108轉動以將土工膜卷收卷至第二成型狀態。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也可在捲筒108的一端設置計米器,以對土工膜的長度進行測量。
36.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兩個摩擦輥2分別與第二電機201連接。本技術通過摩擦輥2與第二電機201連接,能夠使第二電機201帶動摩擦輥2轉動。
37.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氣脹輥1的第二端設置有計米器(未圖示)。本技術通過計米器的設置,能夠對土工膜的長度進行測量。
38.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機103和第二電機201設置為變頻電機。本技術通過將第一電機103和第二電機201設置為變頻電機,能夠根據生產需要控制氣脹輥1、摩擦輥2的轉速,以調節收卷速率。
39.本實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採用或借鑑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40.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
4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