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固定板的製作方法
2024-04-15 09:16:05 1
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醫用固定板。
背景技術:
2.骨折是一種常見損傷,在目前的骨科診療過程中,常使用固定夾板壓迫、固定或支撐患處,臨床上在給患者進行骨折復位固定時所使用的夾板大多為普通的條狀木板,條狀木板的固定需通過醫生手工完成,醫生的工作強度大,若醫生的經驗不足,還可能導致患處的二次傷害。
3.因此,亟需一種固定方便且衛生安全的醫用固定板。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醫用固定板。
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6.提供一種醫用固定板,包括:連接板、固定地設於所述連接板頂面第一端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固定地設於所述連接板底面第二端的第二固定板;
7.其中,所述連接板頂面的第二端固定地設有魔術貼的母面,所述連接板底面的第一端固定地設有所述魔術貼的子面;所述連接板的第一端側壁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第一置物槽,每個所述第一置物槽內均可伸縮地設有卡扣的插頭,所述連接板的第二端側壁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第二置物槽,每個所述第二置物槽內均可伸縮地設有所述卡扣的插座;所述連接板內固定地設有溫控組件、壓力傳感器、儲電模塊以及控制模塊;所述溫控組件、所述壓力傳感器、所述儲電模塊以及所述控制模塊間均電性連接;
8.所述第一固定板為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內固定地設有若干均分檔,所述均分檔上設有氣壓通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側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通氣管,所述第一通氣管與氣泵可拆卸連接;
9.所述第二固定板為密封空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一側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氣管,所述第二通氣管與氣泵可拆卸連接。
10.優選地,所述連接板的第一側側壁上固定地設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所述儲電模塊以及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11.優選地,所述連接板的第一側側壁上固定地設有控制按鈕,所述控制按鈕與所述儲電模塊以及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按鈕包括:開關按鈕、調溫按鈕以及調壓按鈕。
12.優選地,所述連接板的第一側側壁上固定地設有蜂鳴報警器,所述蜂鳴報警器與所述儲電模塊以及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13.優選地,所述均分檔內設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為塑料微粒球。
14.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頂面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面均設有抗菌塗層。
15.優選地,所述第一通氣管以及所述第二通氣管上均設有密封組件。
16.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7.本實用新型的醫用固定板為三層設計,第一固定板內的填充物在第一固定板抽真空後可聚集硬化並貼緊骨折部位,從而對骨折部位進行支撐固定;第二固定板在充氣後膨脹,可支撐固定骨折部位;連接板內的控溫組件可調節醫用固定板的溫度,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連接板內的壓力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醫用固定板對患者產生的壓力,並實時顯示在顯示屏上供醫護人員參考;蜂鳴報警器可在壓力過高或過低時長鳴報警,提醒醫護人員調整固定板狀態。
附圖說明
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醫用固定板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連接板內部模塊連接示意圖;
20.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
21.連接板1;溫控組件11;壓力傳感器12;儲電模塊13;控制模塊14;第一固定板2;第一通氣管21;第二固定板3;第二通氣管31。
具體實施方式
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23.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2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25.實施例
26.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醫用固定板,包括:連接板1、固定地設於所述連接板1頂面第一端的第一固定板2以及固定地設於所述連接板1底面第二端的第二固定板3;
27.其中,所述連接板1頂面的第二端固定地設有魔術貼的母面,所述連接板1底面的第一端固定地設有所述魔術貼的子面;所述連接板1的第一端側壁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第一置物槽,每個所述第一置物槽內均可伸縮地設有卡扣的插頭,所述連接板1的第二端側壁上開設有至少兩個第二置物槽,每個所述第二置物槽內均可伸縮地設有所述卡扣的插座;所述連接板1內固定地設有溫控組件11、壓力傳感器12、儲電模塊13以及控制模塊14;所述溫控組件11、所述壓力傳感器12、所述儲電模塊13以及所述控制模塊14間均電性連接;
28.所述第一固定板2為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內固定地設有若干均分檔,所述均分檔上設有氣壓通路;所述均分檔內設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為塑料微粒球;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頂面設有抗菌塗層;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第一側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通氣管21,所述第一通氣管21與氣泵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通氣管21上設有密封組件;
29.所述第二固定板3為密封空腔;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底面設有抗菌塗層;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第一側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通氣管31,所述第二通氣管31與氣泵可拆卸連接;所述
第二通氣管31上設有密封組件。
30.所述連接板1的第一側側壁上固定地設有顯示屏、控制按鈕以及蜂鳴報警器,所述顯示屏、所述控制按鈕以及所述蜂鳴報警器均與所述儲電模塊13以及所述控制模塊14電性連接;述控制按鈕包括:開關按鈕、調溫按鈕以及調壓按鈕。
31.使用時,醫護人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將所選的固定板包裹住患者的患處,並通過連接板上的魔術貼將固定板固定成環狀,若魔術貼無法完成固定,則可通過連接板兩端置物槽內的卡扣對固定板進行固定;固定完成後,將氣泵與所選用的固定板上的通氣管連接,若選用的是第一固定板則進行抽氣,若選用的是第二固定板則進行充氣,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固定板對患處形成的壓力值,從而幫助醫護人員調整固定板的狀態,同時可通過調壓按鈕設置壓力報警範圍,並通過調溫按鈕調整固定板的溫度,從而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3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醫用固定板為三層設計,第一固定板內的填充物在第一固定板抽真空後可聚集硬化並貼緊骨折部位,從而對骨折部位進行支撐固定;第二固定板在充氣後膨脹,可支撐固定骨折部位;連接板內的控溫組件可調節醫用固定板的溫度,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連接板內的壓力傳感器可實時監測醫用固定板對患者產生的壓力,並實時顯示在顯示屏上供醫護人員參考;蜂鳴報警器可在壓力過高或過低時長鳴報警,提醒醫護人員調整固定板狀態。
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範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