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鋁熔煉清渣劑噴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1 01:04:05

本實用新型涉及再生鋁回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鋁熔煉加工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廢鋁熔煉過程中,需要使用清渣劑將鋁液中的雜質析出造渣,以提高純度和緻密度,以往造渣都是通過漏鬥將清渣劑倒入煉鋁爐中,再通過爐內的攪拌作用將其分散在鋁液內與雜質反應造渣。由於爐內攪拌速度緩慢,清渣劑投入後分散不均勻,造渣效果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清渣劑,而且爐內浮渣中的鋁液含量較多,回收困難,影響了產品回收質量,也無形中提高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了一種廢鋁熔煉清渣劑噴灑裝置,通過高速氣動攪拌及氣動輸送方式,使清渣劑噴灑更均勻,有效提高了廢鋁熔煉的造渣效率和效果。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廢鋁熔煉清渣劑噴灑裝置,包括由柱形段和錐形段上下組合而成的漏鬥形料倉,所述料倉頂端封閉,所述料倉底部的漏料口連接噴灑管,所述料倉頂端中心開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上設置有對應的密封蓋板;所述料倉頂端邊緣設置有至少一個吹掃風管,所述吹掃風管的頂端進風口伸出所述料倉外壁,並通過氣體管道連接壓縮空氣,所述吹掃風管的底端出風口位於所述料倉內;所述料倉底端漏料口上設置有T型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垂直端與所述料倉底端漏料口連接,所述三通管的水平端左側通過氣體管道連接壓縮空氣,所述三通管的水平端右側連接所述噴灑管,所述三通管的垂直端上設置有閘閥。
優化的,所述進料口邊緣設置有口頸,所述口頸兩側沿軸心對稱設置有第一樞轉座和第二樞轉座,所述第二樞轉座上樞接有帶螺母的螺杆,所述密封蓋板一端與所述第一樞轉座樞轉連接,所述密封蓋板另一端對應所述第二樞轉座位置設置有卡座,所述卡座上開設有U形卡口,該U形卡口與所述螺杆相契合;所述密封蓋板底面上設置有軟性密封槽,所述密封槽與所述口頸的上沿相互咬合連接。
優化的,所述吹掃風管沿所述料倉軸向設置,所述吹掃風管的底端折彎,折彎角為鈍角,所述吹掃風管的出風口方向與所述料倉的內側壁相切,所述壓縮空氣通過所述吹掃風管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料倉內形成向下的高速螺旋氣流。
優化的,所述噴灑管頂端設置有半球形噴頭,所述噴頭上沿球心向球面呈放射狀開設若干噴孔,所述若干噴孔的底端匯集於所述噴頭的球心並與所述噴灑管連接,所述若干噴孔的頂端分布於所述噴頭的半球形球面上。
優化的,還包括活動支座,所述活動支座包括底板、框型支架,所述框型支架設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型支架上同軸設置有上套環和下套環,所述下套環對應於所述料倉的下部錐形段,所述上套環對應於所述料倉的上部柱形段,所述料倉套設在所述上套環及下套環之間;所述料倉的下部錐形段抵接在所述下套環上,且所述料倉及所述料倉底部的三通管相對於所述底板懸空設置;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對稱設置有萬向輪組。
優化的,所述壓縮空氣輸出氣壓為0.5-1.0MPa。
上述清渣劑噴灑裝置的使用過程為:設置好料倉及噴灑管的位置後,首先將料倉上的密封蓋板打開,將清渣劑倒入料倉,此時料倉底部的漏料口閘閥是關閉的;然後將密封蓋板合上,螺杆卡接卡口,再旋緊螺杆上的螺母,將進料口密封;開啟吹掃風管上的壓縮空氣,使壓縮空氣快速通過所述吹掃風管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料倉內形成向下的高速螺旋氣流,將料倉內的清渣劑捲起攪動,使其在氣流中分散均勻;稍後開啟三通管水平端左側的壓縮空氣,形成朝向噴灑管方向的高速氣流,然後開啟閘閥,使料倉內的懸浮態的清渣劑在螺旋氣流作用下進入三通管,並在水平氣流吹掃下進入噴灑管,以氣霧狀態噴入鋁液中,由於噴灑管頭端設置有半球狀的噴頭及呈放射形排布的噴孔,使得清渣劑的噴灑面積大大增加,在原有氣流分散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了清渣劑的噴灑均勻性,有利於鋁液造渣過程;當清渣劑吹掃完畢後,依次關閉吹掃風管上的壓縮氣流、閘閥以及三通管左側的水平壓縮氣流,即完成一次清渣劑投料過程;料倉也可安裝在活動支座上,方便調整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採用高速氣體攪動分散以及氣體輸送的方式,將清渣劑以氣霧狀態輸送至煉鋁爐中,大大提高了清渣劑的噴灑均勻性及噴灑效率,優化了造渣效果,進一步提高了廢鋁熔煉過程中鋁錠的純度和緻密度,節約了熔煉製造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進料口及密封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廢鋁熔煉清渣劑噴灑裝置,包括由柱形段和錐形段上下組合而成的漏鬥形料倉1,所述料倉1頂端封閉,所述料倉1頂端中心開設有進料口11,所述進料口11上設置有對應的密封蓋板2;所述料倉1頂端邊緣設置有一個吹掃風管3,所述吹掃風管3的頂端進風口伸出所述料倉1外壁,並通過氣體管道4連接壓縮空氣5,所述吹掃風管3的底端出風口位於所述料倉1內;所述料倉1底端漏料口12上設置有T型三通管6,所述三通管6的垂直端與所述料倉1底端漏料口12連接,所述三通管6的水平端左側通過另一氣體管道4連接壓縮空氣5,所述三通管6的水平端右側連接噴灑管7,所述三通管6的垂直端上設置有閘閥13。
其中,所述進料口11邊緣設置有口頸14,所述口頸14兩側沿軸心對稱設置有第一樞轉座15和第二樞轉座16,所述第二樞轉座16上樞接有帶螺母的螺杆17,所述密封蓋板2一端與所述第一樞轉座15樞轉連接,所述密封蓋板2另一端對應所述第二樞轉座16位置設置有卡座21,所述卡座21上開設有U形卡口,該U形卡口與所述螺杆17相契合;所述密封蓋板2底面上設置有軟性密封槽22,所述密封槽22與所述口頸14的上沿相互咬合連接。
所述吹掃風管3沿所述料倉1軸向設置,所述吹掃風管3的底端折彎,折彎角為鈍角,所述吹掃風管3的出風口方向與所述料倉1的內側壁相切,所述壓縮空氣5通過所述吹掃風管3的出風口排出,在所述料倉1內形成向下的高速螺旋氣流,以便於將清渣劑攪動吹散。
所述噴灑管7頂端設置有半球形噴頭71,所述噴頭71上沿球心向球面呈放射狀開設若干噴孔72,所述若干噴孔72的底端匯集於所述噴頭71的球心並與所述噴灑管7連接,所述若干噴孔72的頂端分布於所述噴頭71的半球形球面上。
為方便移動,所述噴灑裝置還可還配置活動支座,所述活動支座包括底板8、框型支架9,所述框型支架9設置在所述底板8上,所述框型支架9上同軸設置有上套環91和下套環92,所述下套環92對應於所述料倉1的下部錐形段,所述上套環91對應於所述料倉1的上部柱形段,所述料倉1套設在所述上套環91及下套環92之間;所述料倉1的下部錐形段抵接在所述下套環92上,且所述料倉1及所述料倉1底部的三通管6相對於所述底板8懸空設置;所述底板8底部四角對稱設置有萬向輪組81。
所述壓縮空氣輸出氣壓為0.5-1.0MPa。
上述清渣劑噴灑裝置的使用過程為:設置好料倉1及噴灑管7的位置後,首先將料倉1上的密封蓋板2打開,將清渣劑倒入料倉1,此時料倉1底部的漏料口閘閥13是關閉的;然後將密封蓋板2合上,螺杆17卡接卡口22,再旋緊螺杆17上的螺母,將進料口11密封;開啟吹掃風管3上的壓縮空氣5,使壓縮空氣5快速通過所述吹掃風管3的出風口排出(如圖1中上方箭頭方向),在所述料倉1內形成向下的高速螺旋氣流,將料倉1內的清渣劑捲起攪動,使其在氣流中分散均勻;稍後開啟三通管6水平端左側的壓縮空氣5,形成朝向噴灑管7方向的高速氣流(如圖1中下方箭頭方向),然後開啟閘閥13,使料倉1內的懸浮態的清渣劑在螺旋氣流作用下進入三通管6,並在水平氣流吹掃下進入噴灑管7,以氣霧狀態噴入鋁液中,由於噴灑管7頭端設置有半球狀的噴頭71及呈放射形排布的噴孔72,使得清渣劑的噴灑面積大大增加,在原有氣流分散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了清渣劑的噴灑均勻性,有利於鋁液造渣過程;當清渣劑吹掃完畢後,依次關閉吹掃風管3上的壓縮氣流、閘閥13以及三通管6左側的水平壓縮氣流,即完成一次清渣劑投料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創造,凡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