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甘蔗中耕施肥機的製作方法
2024-04-10 03:07:0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甘蔗中耕施肥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甘蔗種植區的甘蔗種植管理作業大部分還是手工作業,在批量種植的情況下,手工施肥變得勞動強度更大,效率更加低下,種植成本也更加高。在我國現階段推進「雙高」基地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進程中,甘蔗種植往寬行距種植方向發展,在甘蔗追肥時期需要一種簡單實用的農機具來替代人工勞作變得極為迫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自動化甘蔗中耕施肥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甘蔗中耕施肥機,包括可與拖拉機相連的主框架,所述的主框架一端設有支撐該主框架的驅動輪組件,另一端的上方設有可放置肥料的集料箱,所述的集料箱底部設有與其相連通並可將肥料分流排往所述主框架兩側的排肥機構,所述的驅動輪組件與排肥機構之間設有可驅動所述排肥機構均勻排出肥料的傳動組件。
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驅動輪組件包括兩個對稱布置於所述主框架兩側的輪胎和將所述兩個輪胎相連並通過立式座軸承與所述主框架相連的驅動主軸。
進一步地,所述的主框架包括與拖拉機後側相連的連接架和與所述驅動輪組件相連的底座,所述的底座與集料箱之間設有支撐集料箱的傾斜布置的支撐架。
進一步地,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傳動比逐級減小的一級鏈輪組件和二級鏈輪組件,所述的一級鏈輪組件與二級鏈輪組件之間設有將二者相銜接的可旋轉的中間傳動軸。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級鏈輪組件包括與驅動輪組件相連的驅動鏈輪、套設於中間傳動軸上的傳動惰鏈輪以及分別套設於驅動鏈輪和傳動惰鏈輪上的大傳動鏈。
進一步地,所述二級鏈輪組件包括套設於中間傳動軸上的中間驅動鏈輪、與排肥機構相連的傳動鏈輪以及分別套設於中間驅動鏈輪和傳動鏈輪上的小傳動鏈。
進一步地,所述的集料箱為上寬下窄的漏鬥狀箱體,包括位於頂部的上箱體以及位於該上箱體底部並與其相連通的並列布置的左箱體和右箱體。
進一步地,所述的排肥機構包括橫向布置於所述左箱體和右箱體下端出口處的可旋轉的排肥轉軸、將該排肥轉軸包圍的防護罩以及分別位於排肥轉軸兩端並向下傾斜延伸的排肥引導管。
進一步地,所述的排肥轉軸上分別設有與所述左箱體和右箱體位置相對應的用於排肥的左旋葉和右旋葉。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自身的驅動輪組件控制施肥量,實現機械自動化取代手工對甘蔗施肥,可單獨使用或配套其他農機具用於農作物的快速施肥,節能環保、維修方便,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輪組件兩個輪胎之間的距離及排肥機構的排肥引導管之間的距離均可根據甘蔗壟的空隙靈活設計,只需小型拖拉機拖動,無需其餘動力驅動,即可將肥料準確落於甘蔗植株的根部,達到精準施肥的目的;
3、本實用新型通過排肥機構上的左旋葉和右旋葉實現對兩行甘蔗植株同時施肥,大大提高了施肥效率,並且,驅動輪組件與排肥組件之間的採用逐級遞減的傳動比對排肥組件進行驅動,可減緩排肥的速度,合理控制施肥量,達到均勻施肥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側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後側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集料箱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排肥機構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排肥轉軸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其中:1-主框架、2-驅動輪組件、3-集料箱、4-排肥機構、5-一級鏈輪組件、6-二級鏈輪組件、7-中間傳動軸、11-連接架、12-底座、13-支撐架、21-輪胎、22-驅動主軸、31-上箱體、32-左箱體、33-右箱體、41-排肥轉軸、42-防護罩、43-排肥引導管、41a-左旋葉、41b-右旋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參閱圖1-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甘蔗中耕施肥機,包括可與拖拉機相連的主框架1,在主框架1的一端設有支撐該主框架1的可旋轉的驅動輪組件2,另一端的上方設有與主框架1相連的可放置肥料的集料箱3,在集料箱3的底部設有與其相連通的可將肥料分流排往主框架1兩側的排肥機構4,在驅動輪組件2與排肥機構4之間設有可驅動排肥機構4均勻排出肥料的傳動組件,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框架1懸掛在拖拉機上,並沿直線向前行走在甘蔗壟的空隙,驅動輪組件2接觸地面帶動傳動組件轉動,從而控制排肥機構4進行排肥,以達到精準、均勻的對甘蔗植株施肥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自身的驅動輪組件2控制施肥量,實現機械自動化取代手工對甘蔗施肥,可單獨使用或配套其他農機具用於農作物的快速施肥,節能環保、維修方便,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施例中,驅動輪組件2包括兩個對稱布置於主框架1兩側的輪胎21和將兩個輪胎21相連並通過立式座軸承與主框架1相連的驅動主軸22,兩個輪胎21通過螺栓緊固在驅動主軸22的兩端,兩個輪胎21之間的距離根據甘蔗壟的空隙而設計,優選的,兩個輪胎21之間的距離為800mm,使肥料準確落於甘蔗植株的根部,達到精準施肥的目的;主框架1為框架式的結構,包括與拖拉機後側相連的連接架11和與驅動輪組件2相連的底座12,其中,底座12橫向架設在驅動主軸22上,在底座12與驅動主軸22的銜接處設有立式座軸承將它們相連,確保驅動輪組件2可相對於主框架1平穩的旋轉,連接架11為與底座12相垂直的三角形支架,並且,在該三角形支架的三個角上均設有懸掛裝置,該懸掛裝置由卡座以及活動插接於該卡座上的卡銷構成,使用時,將卡座套在拖拉機的拖鉤上並插上卡銷即可快速將施肥機與拖拉機相連,在底座12與集料箱3之間設有支撐集料箱3的傾斜布置的支撐架13,該支撐架13為四根自下而上向內傾斜的豎梁構成,確保集料箱3的穩定性。
傳動組件包括傳動比逐級減小的一級鏈輪組件5和二級鏈輪組件6,可減緩排肥的速度,合理控制施肥量,達到均勻施肥的目的,其中,一級鏈輪組件5及二級鏈輪組件6的傳動比可根據配套的拖拉機行走最優速度來確定,最終控制施肥量,在一級鏈輪組件5與二級鏈輪組件6之間設有將二者相銜接的可旋轉的中間傳動軸7,中間傳動軸7通過一對立式座軸承與主框架1的支撐架13相連,確保傳動組件的傳動效率達到最佳;一級鏈輪組件5包括與驅動輪組件2相連的驅動鏈輪51、套設於中間傳動軸7上的傳動惰鏈輪52以及分別套設於驅動鏈輪51和傳動惰鏈輪52上的大傳動鏈53,其中,驅動鏈輪51固定於驅動輪組件2上驅動主軸22的中間並隨其旋轉,相應的,傳動惰鏈輪52固定於中間傳動軸7的中間並隨其旋轉,使驅動鏈輪51和傳動惰鏈輪52處於同一直線上,確保一級鏈輪組件5傳動的穩定性;二級鏈輪組件6包括套設於中間傳動軸7上的中間驅動鏈輪61、與排肥機構4相連的傳動鏈輪62以及分別套設於中間驅動鏈輪61和傳動鏈輪62上的小傳動鏈63,其中,中間驅動鏈輪61與傳動惰鏈輪52同軸布置,並且,中間驅動鏈輪61固定於中間傳動軸7的一端,相應的,傳動鏈輪62固定於排肥機構4一端,傳動鏈輪62與中間驅動鏈輪61位於主框架1的同一側並且呈直線布置,確保二級鏈輪組件6傳動的穩定性。傳動組件採用鏈輪傳動的方式,成本較低,可有效避免農作物進入傳動組件內,從而影響傳動效率,有效延長了傳動組件的使用壽命。
集料箱3為上寬下窄的漏鬥狀箱體,包括位於頂部的上箱體31以及位於該上箱體31底部並與其相連通的並列布置的左箱體32和右箱體33,其中,上箱體31為頂部開有入料口的長方體,左箱體32和右箱體33為相互獨立的箱體,有助於肥料向主框架1的兩側滑落,即便於對多行甘蔗植株施肥;排肥機構4包括橫向布置於左箱體32和右箱體33下端出口處的可旋轉的排肥轉軸41、將該排肥轉軸41包圍的防護罩42以及分別位於排肥轉軸41兩端並向下傾斜延伸的排肥引導管43,其中,排肥轉軸41與傳動鏈輪62固定相連,並由傳動鏈輪62帶動旋轉,防護罩42分別與左箱體32和右箱體33相連通,起到防止肥料洩露的作用,兩個排肥引導管43之間的距離根據甘蔗壟的間隙而設計,優選的,兩個排肥引導管43之間的距離為900mm,以便適用於不同甘蔗壟間隙的應用;排肥轉軸41上分別設有與左箱體32和右箱體33位置相對應的用於排肥的左旋葉41a和右旋葉41b,通過螺旋狀的排肥轉軸41將肥料往主框架1的兩側擠壓,使肥料通過排肥引導管43準確落於甘蔗植株的根部,達到精準施肥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