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漆桶用包裝箱的製作方法
2024-04-09 09:35:05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油漆桶用包裝桶。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市場針對油漆桶所設計的外包裝箱一般是採用紙質材料製成、由多片紙片裝訂或粘結構成,油漆桶裝在外包裝箱內。外包裝箱一般包括箱體主體、上蓋和下蓋,其中,箱體主體為呈長方體結構的筒體,由依次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圍閉而成。紙箱的任意側壁的上部相折構成上蓋,蓋合在紙箱的頂部,形成密封結構。而紙箱的任意兩個側壁上還會開設有缺口,構成提手。
然而,上述結構的外包裝箱在使用或者運輸過程中,工人需要用兩隻手提起紙箱,並不方便,而且,油漆桶的重量由紙箱獨自承擔,極易導致紙箱損壞,給使用帶來一定的麻煩。
為此,有必要對現有的針對油漆桶所設計的外包裝箱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對油漆桶進行打包、可有效避免在轉移油漆桶過程中損壞的包裝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漆桶用包裝箱,包括箱體主體、上蓋和下蓋,該箱體主體由依次連接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圍閉而成,該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外輪廓均呈矩形;特別的,該上蓋由第一上蓋塊、第二上蓋塊、第三上蓋塊和第四上蓋塊構成;
該第一上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的頂部;該第一上蓋塊的外輪廓呈直角三角形,其任意直角邊與第一側壁的頂部相連且該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一側壁的寬度;
該第二上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二側壁的頂部;該第二上蓋塊的外輪廓呈矩形,其任意長邊與第二側壁的頂部相連且該第二上蓋塊位於第二側壁的中部;
該第三上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三側壁的頂部;該第三上蓋塊的外輪廓呈直角三角形,其任意直角邊與第三側壁的頂部相連且該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三側壁的寬度;第三上蓋塊與第一上蓋塊蓋合於箱體主體的頂部時,第三上蓋塊的斜邊與第一上蓋塊的斜邊相平行;
該第四上蓋塊翻折連接於第四側壁的頂部;該第四上蓋塊的外輪廓呈方形,該第四上蓋塊上開設有供油漆桶提手穿過的避空孔和供第三上蓋塊插入的固定孔。
上述第一上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的頂部是指第一上蓋塊與第一側壁的頂部相連接,並可相對第一側壁的頂部進行翻折。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外輪廓均呈矩形,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依次連接,圍閉構成包裝箱的箱體主體。第一上蓋塊、第二上蓋塊、第三上蓋塊與第四上蓋塊依次翻折並蓋合在箱體主體的頂部,形成包裝箱的上蓋。
本包裝箱翻折上蓋時,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頂部的第一上蓋塊與翻轉連接於第三側壁頂部的第三上蓋塊將相對包裝箱的中心呈中心對稱分布。由於第三上蓋塊的斜邊平行於第一上蓋塊的斜邊,且第一上蓋塊與第一側壁頂部相連的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一側壁的寬度、第三上蓋塊與第三側壁頂部相連的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三側壁的寬度,那麼,當第一上蓋塊與第三上蓋塊蓋合在箱體主體的頂部時,第一上蓋塊與第三上蓋塊之間會形成一定的縫隙,可供油漆桶的提手穿過。又由於第四上蓋塊上開設有供油漆桶提手穿過的避空孔,因此,當第四上蓋塊蓋合後,油漆桶提手可伸出包裝箱外,工人可直接捉住油漆桶把手,將油漆桶轉移。此時,油漆桶的重量全部由油漆桶自身的把手承擔,從而有效避免了包裝箱的損壞。
為避免第三上蓋塊插入固定孔時,第三上蓋塊會形成阻擋,影響包裝箱的使用,該第三上蓋塊的直角邊上可設有與第二上蓋塊相契合的退讓位,該直角邊是垂直於第三側壁頂部的直角邊。
為使本包裝箱的下蓋組合牢固,該下蓋可由第一下蓋塊、第二下蓋塊、第三下蓋塊和第四下蓋塊構成,其中,
該第一下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的底部;該第一下蓋塊包括外輪廓呈直角梯形的第一一下蓋部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一二下蓋部,該第一一下蓋部的底邊與第一側壁的底部相連,該第一一下蓋部的頂邊與第一二下蓋部的任一長邊相連;
該第二下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二側壁的底部;該第二下蓋塊包括外輪廓呈等腰梯形的第二一下蓋部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二二下蓋部,該第二一下蓋部的底邊與第二側壁的底部相連,該第二一下蓋部的頂邊與第二二下蓋部的任一長邊相連;
該第三下蓋塊翻折連接於第三側壁的底部,且該第三下蓋塊與第一下蓋塊相對第二側壁的中軸線對稱;該第三下蓋塊包括外輪廓呈直角梯形的第三一下蓋部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三二下蓋部,該第三一下蓋部的底邊與第三側壁的底部相連,該第三一下蓋部的頂邊與第三二下蓋部的任一長邊相連;
該第四下蓋塊翻折連接於第四側壁的底部;該第四下蓋塊包括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一下蓋部、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二下蓋部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三下蓋部;該第四一下蓋部的任一長邊與第四側壁的底部相連;該第四二下蓋部的任一長邊與第四一下蓋部的另一長邊相連,該第四三下蓋部的任一長邊與第四一下蓋部的另一長邊相連。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油漆桶轉移過程中不易造成包裝箱損壞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中包裝箱的平鋪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施例中包裝箱的下蓋示意圖;
圖4是本實施例中包裝箱的上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側壁;2-第二側壁;3-第三側壁;4-第四側壁;5-第一上蓋塊;6-第二上蓋塊;7-第三上蓋塊;8-第四上蓋塊;9-退讓位;10-避空孔;11-固定孔;12-第一下蓋塊;13-第二下蓋塊;14-第三下蓋塊;15-第四下蓋塊;16-第一一下蓋部;17-第一二下蓋部;18-第二一下蓋部;19-第二二下蓋部;20-第三一下蓋部;21-第三二下蓋部;22-第四一下蓋部;23-第四二下蓋部;24-第四三下蓋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的包裝箱,由箱體主體、上蓋和下蓋構成,其中,箱體主體為外輪廓呈長方體形狀的筒體結構,其由依次連接的第一側壁1、第二側壁2、第三側壁3和第四側壁4圍閉而成,第一側壁1、第二側壁2、第三側壁3和第四側壁4的外輪廓均呈矩形。本實施例中,第一側壁1、第二側壁2、第三側壁3和第四側壁4的長邊依次相連,各自的短邊分別朝向箱體主體的頂部、底部。
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上蓋由第一上蓋塊5、第二上蓋塊6、第三上蓋塊7和第四上蓋塊8構成,其中,
該第一上蓋塊5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1的頂部,即第一上蓋塊5與第一側壁1的頂部相連並可相對第一側壁1的頂部翻折;第一上蓋塊5的外輪廓呈直角三角形,第一上蓋塊5其中一直角邊與第一側壁1的頂部相連且該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一側壁1的寬度;
該第二上蓋塊6翻折連接於第二側壁2的頂部;第二上蓋塊6的外輪廓呈矩形,第二上蓋塊6的其中一長邊與第二側壁2的頂部相連,且第二上蓋塊6位於第二側壁2的中部位置;
該第三上蓋塊7翻折連接於第三側壁3的頂部;第三上蓋塊7的外輪廓呈直角三角形,第三上蓋塊7其中一直角邊與第三側壁3的頂部相連,且該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三側壁3的寬度;同時,第三上蓋塊7的直角邊上還設有與第二上蓋塊6相契合的退讓位9,這裡所說的直角邊是垂直於第三側壁3頂部的直角邊;此外,當第三上蓋塊7與第一上蓋塊5均蓋合於箱體主體的頂部時,第三上蓋塊7的斜邊還會與第一上蓋塊5的斜邊相平行;
該第四上蓋塊8翻折連接於第四側壁4的頂部;第四上蓋塊8的外輪廓呈方形,該第四上蓋塊8上開設有供油漆桶提手穿過的避空孔10和供第三上蓋塊7插入的固定孔11。本實施例中,該避空孔10為圓孔,該固定孔11為長條孔。
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下蓋由第一下蓋塊12、第二下蓋塊13、第三下蓋塊14和第四下蓋塊15構成,其中,
第一下蓋塊12翻折連接於第一側壁1的底部;第一下蓋塊12包括外輪廓呈直角梯形的第一一下蓋部16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一二下蓋部17,第一一下蓋部16的底邊與第一側壁1的底部相連,第一一下蓋部16的頂邊與第一二下蓋部17的其中一長邊相連;
第二下蓋塊13翻折連接於第二側壁2的底部;第二下蓋塊13包括外輪廓呈等腰梯形的第二一下蓋部18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二二下蓋部19,第二一下蓋部18的底邊與第二側壁2的底部相連,第二一下蓋部18的頂邊與第二二下蓋部19的其中一長邊相連;
第三下蓋塊14翻折連接於第三側壁3的底部,且第三下蓋塊14與第一下蓋塊12相對第二側壁2的中軸線對稱;第三下蓋塊14包括外輪廓呈直角梯形的第三一下蓋部20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三二下蓋部21,第三一下蓋部20的底邊與第三側壁3的底部相連,第三一下蓋部20的頂邊與第三二下蓋部21的其中一長邊相連;
第四下蓋塊15翻折連接於第四側壁4的底部;第四下蓋塊15包括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一下蓋部22、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二下蓋部23和外輪廓呈矩形的第四三下蓋部24,第四二下蓋部23與第四三下蓋部24之間預留有一定的間隙;第四一下蓋部22的任一長邊與第四側壁4的底部相連;第四二下蓋部23的任一長邊與第四一下蓋部22的另一長邊相連,第四三下蓋部24的任一長邊與第四一下蓋部22的另一長邊相連。
本包裝箱進行翻折組裝的過程如下:
在翻折組裝包裝箱的箱體主體時,將第一側壁1、第二側壁2、第三側壁3和第四側壁4依次圍閉,即可構成箱體主體。
在翻折組裝包裝箱的下蓋時,可依次將第四下蓋塊15、第一下蓋塊12和第三下蓋塊14朝箱體主體的內部翻折,使第一下蓋塊12、第三下蓋塊14分別壓合在第四二下蓋部23與第四三下蓋部24上。隨後,將第二下蓋塊13朝箱體主體的內部翻折,使第二二下蓋部19嵌入第四二下蓋部23與第四三下蓋部24之間預留的間隙內,即可折成下蓋。
在翻折組裝包裝箱的上蓋時,可將第一上蓋塊5、第三上蓋塊7朝箱體主體的內部翻折,此時,由於第三上蓋塊7的斜邊平行於第一上蓋塊5的斜邊,且第一上蓋塊5與第一側壁1頂部相連的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一側壁1的寬度、第三上蓋塊7與第三側壁3頂部相連的直角邊的長度小於第三側壁3的寬度,第一上蓋塊5與第三上蓋塊7之間會形成一定的縫隙。隨後,將第四上蓋塊8朝箱體主體的內部翻折,並使第三上蓋塊7穿過固定塊,嵌入退讓位9內,即可折成上蓋。此時,油漆桶提手可通過第一上蓋塊5與第三上蓋塊7之間形成的縫隙、避空孔10伸出至包裝箱外,以供工人提拿。
本說明書列舉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術變換,均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