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法
2024-02-03 21:46:15 2
專利名稱: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質工程調查中的地震資料處理,針對單點高密 度地震的檢波器室內組合後靜校正中,所需要的淺層速度模型進行研發,涉及地震勘探中 近地錶速度建模和靜校正。
背景技術:
在單點高密度地震的檢波器室內組合後靜校正中,雖然單點高密度地震的室內組 合可消除地形變化造成的組合時差,保持了反射信號的高頻成分,但後續處理中仍需要解 決的靜校正問題。高密度地震組合後的靜校正處理可採用常規的處理技術包括高程靜校 正、折射靜校正和層析靜校正,不管採用那種方法都需要近地錶速度問題,高程靜校正採用 常速地表模型,通常需要較高密度的近地表調查資料,如小折射和微測井,野外投入的工作 量大;折射靜校正採用層狀速度模型,計算量小但精度較低;層析靜校正採用網格速度模 型,精度較高,但計算量大,處理過程受人為因素影響。現有的靜校正量的計算依賴於近地表模型的建立,一類建立近地表模型是通過近 地表調查,常用的方法有微測井方法和小折射方法,直接測量近地表的速度隨深度變化;另 一類是通過地震記錄中初至波包含的折射信息通過層狀和網格分布的表層結構假設計算 出近地錶速度模型。近地表調查得到觀測點的可靠速度結構,但由於成本較高,一般只進行 有限點的測量,建立近地表模型需要作空間插值;初至反演的速度模型不需要空間插值,但 往往地表層的速度難以準確求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上的難題,研發了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 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法。本發明是根據地層壓實效應造成的地層速度由淺漸深速 度逐漸增加的現象,假定近地錶速度隨深度線性增加,根據近地錶速度場初至波的物理性 質,從高密度地震相鄰檢波點初至波的走時時差計算不同炮檢距的折射波速度,根據炮檢 距和折射波的關係建立近地表漸變速度場參數,該方法計算速度快,且不依賴震源造成的 初至位置的變化。本發明的設計原理(1)折射波速度和偏移距關係如果近地錶速度隨深度的變化(
圖1)表示為ν = v0+az (1)設深度b的折射波速度為U,該深度折射波返回地面的偏移距可表示為χ = ^taniiiz(2)根據斯奈爾定律,延射線在各深度點的角度θ為Ω. V(Z)
權利要求
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為設近地錶速度隨深度線性增加,根據近地錶速度場初至波的物理性質,從高密度地震相鄰檢波點初至波的走時時差計算不同炮檢距的折射波速度,後根據炮檢距和折射波的關係建立近地表漸變速度場參數,進而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用於地震處理中的靜校正量計算,或作為初始模型用於近地錶速度的層析反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 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立速度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從單點地震觀測數據讀取初至數據和各震源點和接收點坐標;(2)從預設的組合後地震觀測系統和組合方式數據;(3)對偏移距分段將偏移距分成4 10段,選取最大偏移距在靜校正的基巖層深度 的5倍以內;(4)根據單點地震觀測參數,對組合基點進行循環,取定組合面積;(5)計算各偏移距的折射波速度查找組合面積內的檢波點,計算組合面積內各檢波 點所有炮相對與組合基點的初至時差和偏移距差,採用下述公式計算各偏移距段的折射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 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立速度模型的方法步驟3中,對偏移距分段將偏移距分成4 10段,選取最大 偏移距在靜校正的基巖層深度的5倍以內;各偏移距段可以等間距排列,也可以根據地震2觀測方式,依據各偏移距段中炮點數大致相當的原則不等分偏移距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質工程調查中的地震資料處理,針對單點高密度地震的檢波器室內組合後靜校正中,所需要的淺層速度模型進行研發,涉及地震勘探中近地錶速度建模和靜校正。一種在高密度地震靜校正處理中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為設近地錶速度隨深度線性增加,根據近地錶速度場初至波的物理性質,從高密度地震相鄰檢波點初至波的走時時差計算不同炮檢距的折射波速度,後根據炮檢距和折射波的關係建立近地表漸變速度場參數,進而建立近地錶速度模型,改速度模型可直接用於地震處理中的靜校正量計算,也可作為初始模型用於近地錶速度的層析反演。該方法計算速度快,且不依賴震源造成的初至位置的變化。
文檔編號G01V1/28GK101980054SQ20101052034
公開日2011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崔樹果, 郭全仕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